“勤奮”是中國最著名的傳統美德。中國人民以農業為基礎。“除草的時候是中午,汗水順著泥土往下滴。誰知每頓飯都辛苦。”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年辛勤勞動,汗水換來成功,造福子孫後代;同時,因為“勤奮”,再加上非常執著的研究精神,中國人創造了圓周率、渾儀、本草綱目等智慧結晶四大發明,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極其輝煌的篇章。
中國人民勇敢而驕傲。南宋名將嶽飛,以精忠報國的信念,點燃了自己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為國家和民族拋頭顱,英勇抗敵,保衛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野心不大,卻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後從容而死。他曾說:“自古誰也沒有死,所以保持妳的心,照耀歷史!”這是多麽豪邁感人的豪言壯語啊!他們的忠誠可以和日月爭光,在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不朽的印記!
中國人民是愛國的,他們對自己的國家有著難以描述的深厚感情。愛國詩人陸遊在他的遺作《秀子》中寫道:“死了才知道壹切都是空的,卻看不見九州。王師決定去北方的中原,妳從來沒有忘記告訴他家族犧牲的事。”他死的時候多麽可敬,想著國家和民族的安危!範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憂國憂民。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充分體現了他“以天下為己任”、“匹夫有責,國家興亡”的高尚情操。翻開中國的歷史,有很多為國為國奉獻壹生的人,比如林則徐,孫中山。
孝道也是中國傳統美德的代表,它根植於人們的心中。“睡在冰上求鯉魚”和“黃翔暖席”的故事廣為人知。古詩中的花木蘭這個人物家喻戶曉。為了避免父親再次在戰場上受苦,她決心要男扮女裝,代替父親參軍。她是個難得的孝順女兒。
另壹方面,現在的社會——人與人的關系越來越疏遠,越來越冷漠。這些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人際關系,缺乏相互理解和關懷,沒有壹點溫情可言;家庭不和、孩子不聽話導致的倫理道德悲劇,幾乎每天都能在報紙上看到。新聞報道中,孩子壹旦發跡就不理父母,讓父母睡在風裏的現象屢見不鮮。人們浮誇的作風,自以為是的閑散態度隨處可見。其實這樣的人是名副其實的“井底之蛙”。他們常常自吹自擂,鄙視別人的才華,甚至對別人嗤之以鼻。他們不懂“取長補短”的道理。這的確是當今社會的壹大慨嘆。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如果這些社會弊病越積越多,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會發生什麽?我們既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在我看來,中國的傳統美德是治愈社會弊病的靈丹妙藥。在這個時代,有必要重新倡導它的價值,以此來肅清社會弊端,為年輕壹代培養良好的品行和樸素大方的儀態,重見中國道德文化之光。
孟子說:“如果沒有規則,那些不符合方圓規則的人就是完美的工具距離是平方的工具”。所以,我們要時刻遵守規則。規則不僅保證了我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公平公正,也給我們帶來了高效率,甚至保證了我們的精神自由。讓規則守護世界,世界是人生的神聖花園,是每個人向往的天堂。就像靈魂有信仰壹樣,人的生命只能享受。
雷鋒說:“壹滴水除非投入大海,否則永遠不會幹涸,壹個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事業,才會最有力量。”所以,只有團結在壹起,才能戰勝困難,走向成功。壹群大雁壹起飛,為什麽能飛得更遠?我們有壹個團隊。在團隊的努力下,為什麽能達到更高的目標?這些都只能說明,集體是個人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是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是我們施展智慧和才華的廣闊舞臺。因此,我們應該熱愛集體的利益和榮譽。讓我們添壹片綠葉,獻壹束鮮花,為集體做壹份貢獻!
荀子說:“無禮之人,終身補之,無禮之事,不成功,無禮之國,不得安寧。”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中國壹直被譽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文明禮儀要註重平時,從小培養,養成良好的習慣。古語有雲“少成自然,習慣成自然”“劉備打理草堂”
其實美德有很多,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應該堅持德育為先。做壹個有道德的人,做壹個有修養的人,讓祖國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