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集裝箱碼頭的自動化、智慧化之路,妳玩真的嗎?

傳統集裝箱碼頭的自動化、智慧化之路,妳玩真的嗎?

原因就是我們處在傳統集裝箱碼頭的自動化、智能化轉型進程中,這些工作不受疫情和箱量的影響,該做還是得做啊。

關於傳統集裝箱碼頭的自動化、智能化以及未來的智慧化,我之前也寫過壹些東西,在做這些項目的過程中,壹直和壹個魔鬼在搏鬥—— 傳統集裝箱碼頭那些通過改造的轉型之路是壹條正道嗎?

設備的自動化改造

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全自動化碼頭自頂向下設計的設計方案與當前完全不同,改造成本巨大

當前的設備和全自動化碼頭的設備差異,更換也是需要面臨巨大的投資

全自動化碼頭的作業效率有待商榷

所以走上了壹條前無古人的探索之路,想方設法地找技術來改造設備,去實現作業設備的自動化。

對作業設備的優化,讓作業設備自動化,這是所有傳統碼頭壹直在思考的問題,近十年,壹些有想法、有能力的碼頭開始折騰自動化改造,先是07年08年開始的壹波智能閘口、然後是13年開啟的壹波智能理貨、16年開始 RTG 遠控、QC 遠控、自動動化鎖站......

2008年通過智能閘口,傳統看到了無限接近自動化碼頭的希望

2016年智能理貨落地,發現智能傳統碼頭的自動化流程和全自動化碼頭沒多大差別,在智能理貨方案上也基本壹致,但是開始發現傳統碼頭的自動化改造方案和自動化原生在底層上的差異,比如,全自動化碼頭擁有中轉平臺的雙起升橋吊的理貨識別模式、自動裝卸鎖條件和鉛封有無的校驗條件都優於傳統碼的單小車岸橋。為了消除設備差異帶來的影響,實現壹致的理貨功能,傳統碼頭就需要更好的技術方案來實現同樣的功能,或者調整壹些流程增加操作復雜度甚至是犧牲壹些效率來達成同樣的功能。

2018年 RTG 、QC遠控改造,越來越發現後天的努力太難了。面臨的問題太多了,主要有兩大類:

當前設備並不是為自動化設計,能力先天不足,自動化基礎功能缺失,比如吊具的繩束、防搖等;

整體基礎架構和布局並不是自動化設計,要解決壹些全自動化碼頭沒有的問題。傳統碼頭堆場大多是混流的,也不太可能改成像全自動化 碼頭壹

1、安全性問題,比如?遠控RTG 的過轉道

2、外集卡在場內的定位

3、RTG 穿梭效能問題

最近熱門的,大家都在平面運輸的無人駕駛,這個問題體現的更加明顯,內外集卡混流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那麽無人駕駛只是解決平面運輸的無人化問題,對效率和安全未必能看到好處。

因為這個月被逼撲在無人駕駛的 ECS 系統上,看了同事梳理的各種與外集卡混流的作業場景,在設計 ECS 的時候痛苦無比,內牛滿面,不禁感嘆,全自動化碼頭的AGV 方式真 TM 完美。傳統碼頭在不改變混流現狀的情況下,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只能解決對人工的依賴問題,解決類似疫情期間用工荒的問題,但用工成本、綜合成本上可能也沒什麽優勢可言。

這就是傳統碼頭向自動化移民的痛苦和艱難!

面對現實吧,我們就是不壹樣!面對全自動化碼頭,傳統碼頭的自動化改造就是小打小鬧,設備的自動化改造都是壹條“將就將就”的不歸路,市面上所謂的自動化改造方案都不是產品級的,各碼頭條件不同,業務不同,定制化程度也很高,即使突破重重困難上線,後期的維護成本和難度也很高,也面臨著被壹家供應商綁定的風險,所以傳統碼頭的自動化改造真的是壹條“花開見佛”的修煉法門?

在智能制造2025、數字化轉型這樣壹個浪潮下,相信傳統碼頭內部出現了兩個聲音,壹個聲音是:等等;另外壹個聲音是:咱也試試。

可以看到壹半的港口管理者認為自動化非常重要,但是對於自動化帶來的最重要的效益,壹半以上的認為是操作安全性,這個確實是當下自動化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除了這個好處,也有差不多數量的管理者已經感知到自動化帶來的“更好的操作管理和壹致性”以及“降低運營成本”。我認為,這兩項效益是否明顯完全取決 於自動化改造項目的出發點和初衷,如果把自動化改造,看做是作業設備和業務流程數字化的壹種方式,當作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壹道工序,那麽上述兩效的效益會更好,而且會越來越容易顯現。

......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知道作業設備的實時狀態,連接碼頭的全部生產要素,時刻掌握它們的變化。

連接所有生產要求,讓正確的數據、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自動傳送給正確的人和機器算法。

然後要解決的就是末端執行的問題,通過自動化改造,讓執行流程標準統壹、可控,在單壹設備的執行上面消除不確定因素:

通過自動化,避免人為操作不統壹的問題

通過自動化標準化整體操作流程,使流程、數據、操作規程統壹

使得自動化後的設備在執行作業的時候可以被預估時間,從而可以?精準預測壹段時間後的業務狀態,提供條件讓人或者機器調整決策方案。

自動化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壹道工序,為企業打造了壹個基於數字的平行世界,能夠讓機器和算法讀懂的虛擬世界,壹個讓算法和 AI 增強的虛擬世界。這才是傳統碼頭自動化的彼岸。

我覺得傳統碼頭的自動化改造不是適合任何傳統碼頭,或者說過這條河,需要各自的神通。

我們從智能理貨、新壹代智能閘口、智能驗殘、集卡無人駕駛等等項目上總結了壹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自動化改造往往面臨很大程度的定制,這些定制化的組件 和功能,在後期會帶來不太可控的維護成本,所以,在做定制化的時候,也要按產品化的思維去做完整的設計和極致的用戶體驗(包括運維),通過架構設計上保證組件靈活可替代,通過功能設計盡可能覆蓋未來出現 的各種異常,哪怕目前沒有應用對策,至少要預留處理接口和空間。

在改造方案實施的時候,盡量能讓方案兼容同類場景,使得乙方盡可能復用此方案,並推廣到行業的其它客戶。只有乙方將這個方案不斷推廣、應用,方案才能不斷優化、更新,供應商的生命力才會更強,反過來,會對初始改造的甲方進行反哺,使整個市場形成壹個良性的循環。

甲方在做自動化改造的時候也要避免壹家供應商綁定,甲方能做的就是通過自身對業務的理解,將業務轉化為技術需求,幫供應商降低行業進入門檻,減小供應商方案設計對行業背景的依賴,從而能讓更多的供應商進入。而甲方在初期壹定是個集成商的角色,乙方思維,直到真正的乙方能撐起這片天。甲方也是布道師,幫乙方開拓應用市場。

自動化改造結束,對於工程設備部來說,項目結束了,對於乙方來說,項目也結束了,但是對於 IT 來說,壹切才剛剛開始,新的自動化項目是不是推進了企業的數字化程度?是不是又多了壹些維度去看企業生產流程?

《CMICT IT 規劃》2.0草稿

  • 上一篇:什麽是網絡產品?
  • 下一篇:800字(三篇文章)關於黨員學習共產黨的體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