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批判封建舊教育和八股取士制度。
作為中國新壹代儒家,嚴復的心中充滿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肩負著承前啟後的歷史使命,以及救亡圖存的重任。1895甲午海戰後,他始終關註中國的富強和民族的獨立,積極探索使強兵富裕起來的道路。他認為“對於今天的計劃,我們應該緊急地從教育開始,並且逐漸地更新它!”1他認為教育是關系到國民素質和國家富強的根本大事,教育是立國之本。因此,他既批判了封建舊教育,又深刻批判了八股文和以八股文選士的科舉制度。在《救國終論》壹文中,他尖銳地指出了用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三大弊端,即“無視智慧、居心不良、手無縛雞之力”。他認為,在科舉制度下,學生的智慧被束縛,心靈被蒙蔽,他們只遵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人生哲學,只死記硬背《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經典著作,以應付科舉、謀求功名為根本目的,官本位、升官發財的思想在學生心中占據主導地位。為了實現成為狀元升官發財的人生目標,學生在考場上有作弊的傾向。而且壹旦考上了官,有些人就開始“以聰明當官為家傳,以與時俱進為秘訣,而不管是不是瞎了眼,真的是壹丘之貉,就像壹套衣服壹樣。”可憐國家的民生計劃!”因此,嚴復認為,通過科舉制度培養選拔出來的官員大多是自私自利的貪官,他們的所作所為敗壞了社會的純潔之風和淳樸的民心,對國家和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同時,由於社會風俗和人心的不斷惡化,社會上出現了大量遊手好閑、不專業、投機取巧、拍馬屁的人。嚴復認為,這是中國社會“積貧積弱”的根源之壹。他說:“八股不足以助國家,但不足以服禽獸。“消滅人才,國家就會變窮變弱。如果這個不去掉,只會填補空白,再大的水花也沒用。雖然是現實的,是貿易型的,但是會沒用。這是什麽?若無人才,則事數廢。”在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嚴復希望通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實現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努力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表現了他高度的愛國熱情。
第二,批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
嚴復在批判封建舊教育的同時,也批判了洋務派提出的“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他認為“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則並立,合則亡。”4.以“牛體馬用”為例,強調向西方學習必須與體用相結合。他說:“身體使用者也是壹個東西。”如果有牛的身體,就有負荷;如果有馬,就有更深遠的用途。沒聽說過牛為體,馬為用的。中西之學不同,就像他們的人面壹樣,不能強求私。所以中學有中學的體用,西學有西學的體用。分則立,合則亡。討論者要結合就會把它想成壹件事。它被用作壹個,而文琪違反了它。已經很出名了,但是可行嗎?“他明確批判洋務派把中西文化的身體人為分開,中學的身體和西學的機器結合在壹起的教育主張。這不僅達不到振興強兵、振興中華的目的,還會導致“中西合璧”的結果。因此,嚴復提出了體用壹致的文化教育觀。出版有《論世界變革的緊迫性》、《原力》、《救國論》等。在中西文化教育觀的比較中,他明確提出了學習西方科技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主張融合西方國家先進的自然科學和社會人文科學。1902在《與外交報主談教育》壹書中明確主張“體用壹致”的觀點。
同時,他認為中國積貧積弱的原因雖然很多,但缺乏掌握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是重要原因之壹。為了救國強國,必須改革舊教育,發展新教育,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我所用,以改變愚昧落後的國民的精神面貌,改變閉關自守、驕橫跋扈的清政府的心態。只有通過教育改革,中國才能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因此,嚴復強調要充分發揮教育改造社會、改變人們思想的作用,主張積極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只有積極學習西方國家的優點,才能有效抵禦外國列強的侵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第三,提出了“振奮民力,開啟民智,提升民德”的思想
嚴復的教育救國思想是在深刻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和充分了解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的基礎上提出的。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戊戌變法失敗後,對維新派失去信心。同時,他也不贊成用孫中山領導的武裝革命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他壹生致力於翻譯介紹西方名著,教育救國的夢想。他吸收了英國資產階級學者斯潘塞的教育主張,認為西方“要比拼人的力量、人的智慧、人的道德,民生無三備則不善,人的國威無三備則不振奮”由此可見,嚴復認為中國的落後和挨打不僅是他國力和軍事實力弱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國民素質差和統治者的盲目自大、驕奢淫逸。因此,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愚昧無知的現狀,必須從“民力、民智、民德”入手,通過教育實現“鼓舞民力、開啟民智、民德”的目標。他認為,中國在外敵面前的失敗,不僅僅是軍事實力上的失敗,更是文化教育上的失敗。因此,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必須深刻反思和改革中國的文化教育體制,最終實現富國強兵、救亡圖存的目標。
嚴復在1895年寫了《袁強》,向國人介紹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和斯潘塞的教育思想。65438年至0896年,嚴復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與倫理學》,改名為《天演論》。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競爭和自然生物的競爭是壹樣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所以他贊同斯潘塞的觀點,即壹個國家的強大主要體現在人民“血性體力強,聰明智慧強,德行仁義強”上。因此,中華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提高國內外人民的綜合素質,通過教育實現“激發人的力量,啟迪人的智慧,尊重人的道德”的目標。他主張“先教育,後革命”,反對孫中山“先革命,後教育”的觀點。他認為“德育、智育、體育”應該並重,國家的強盛、貧富、反亂與人民的力量、智慧、道德息息相關。在人民力量方面,他認為中國人民長期受到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和剝削,尤其是近代以來,外國鴉片的大量進口,對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所以,人的力量必須復興,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在民智方面,他認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長期受到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和禁錮,只顧個人名利,不顧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因此,開發民智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的關鍵。在人的道德方面,他認為中國的學校教育只重視科舉,忽視了禮義廉恥和愛國主義的教育,所以樹立新的民族道德理想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根本。因此,“振奮民力,啟迪民智,提升民德”構成了嚴復教育救國論的理論體系,是嚴復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途徑。
嚴復認為,“勵精圖治”就是通過發展體育運動來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他說:“壹國之強,壹國之弱,民之所為。人的本性就是要高人壹等,要低人壹等,要少壹些。”他認為國民健康的體魄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國民健康強壯的身心。但在近代中國,體育教育被忽視,統治者腐敗無能,驕橫跋扈,導致社會風氣惡化,外敵入侵。男人吸食鴉片,女人拍腳自殘,導致國力衰退,人民力量瓦解。因此,當務之急是鼓起人民的力量。嚴復認為,“啟蒙民眾”就是通過智育來提高民眾的科學素質。他說:“要開民智,就要講西學。”:要講實學,就要另立選舉方法,不要用人抹黑,而要革除八股,要試帖,要運籌帷幄。“在嚴復看來,要開發人的智慧,就必須善於積極學習和吸收西方的科學知識,善於將理論應用於生產實踐,鼓勵國民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在啟蒙民眾中改變民眾的傳統思維方式,把生動的社會生活和自然作為認識對象,是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關鍵。嚴復認為,“新民德”就是用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進行愛國新民教育,培養出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全新道德品質的公民。在他看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剝奪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導致他們無意識的愛國主義和對國家興亡的責任感。”新民德”就是把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原則引入中國的道德教育,以此喚醒人們內心的道德意識,豐富中國傳統道德的內涵,普遍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用資產階級道德代替封建道德,培養具有獨立人格、愛國熱情和道德覺悟的人。他說:“西方宗教是平等的,所以公治貴,自由貴,所以信果貴。東方之教是基礎,所以孝為先治天下。尊重親人,所以薄信果。但是,它的弊端極其惡劣。至於欺騙和互相回避,忠孝的存在,不如信眾的數量來得昂貴。而且如果他去了西方,可以讓他所有的人民對他們的國家和領主有很深的個人愛,那些以個人敵人身份去公開戰爭的人也會有辦法。法律始於下議院,是人民的協議,而不是等級制度;宰相以下,都是壹國壹選。“嚴復認為,西方的道德教育植根於個人精神的自由,所以人民有自覺意識,國家盛行民主平等的社會風氣,愛國自愛的民族意識是統壹的,整個國家充滿互愛,整個社會講誠信,所以這是國家富強、民族昌盛之路。中國的道德教育根植於尊重家庭的人文精神。所以民眾有自覺的倫理觀念卻沒有獨立的意識,導致自上而下的欺騙和社會誠信的喪失。這是國家走向衰落的道路。因此,嚴復認為,只有將現代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融入學校和社會教育,才能促進新民德的形成,而只有形成新民德,才能形成中華民族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富國強民的中國夢。
第四,提倡科學教育和實業救國的思想。
嚴復認為,洋務派和維新派雖然都主張教育改革,建立新的教育體系,但在教育內容上,都傾向於道德教育,而科學教育的內容偏少。因此,他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在《與外交報大師談教育》中,他說自然科學“有治貧濟弱之力,能破舊學之桎梏,實為中國之幸福!”他認為,只有在學校教育中,學生才能了解和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思維,培養專業的科技人才,從而增強中華民族的生存能力,有效抵禦外敵入侵。嚴復的科學教育思想充滿了科學活力。他主張將科學教育思想引入學校教育,為中國現代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他認為實業教育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針對中國傳統教育以科學應試為目的,與近代工商業和社會經濟生活嚴重脫節的情況,他提出要學習西方實業教育,大力發展實業教育,以挽救中華民族的積貧積弱。他認為,工業教育是西方近代工業革命的產物,工業教育重視對學生科學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的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各方面人才。他說,“工業教育不同於其他種類的教育,它在人們畢業後從事什麽方面有切實的成就,如采礦、道路和所有制造業。壹般來說,眼耳手腳的力度和治懸的人差別很大。所以教育的重要性會讓學生精力旺盛,精力充沛,以為自己是過度勞累。總之,我不希望它只是壹個學者。”10說明工業教育重視技術技能教育,對社會工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是我國傳統教育所缺乏的。因此,嚴復認為,要改變中華民族落後的現狀,實現使強兵成為富國的目標,就應該重視實業人才的培養,並分別提出了培養“學而優則仕”人才的思想。“獎學金”人才是培養各類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事務”人才是培養治理國家的人才。因此,嚴復提出“中國今日自救之術,應以實業教育為當務之急。”11他認識到實業教育是富國強民之本,主張依靠中國的同情心,在中國逐步發展實業教育。總之,嚴復不僅主張發展實業教育,而且倡導科學教育精神,為中國傳統教育的改革與轉型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重視科學教育,對中國近代科學教育的開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之,歷史潮流的發展已經證明,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富民強國的中國夢,必須首先用武裝革命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挽救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挽救瀕臨亡國滅種的中華民族。嚴復的“教育救國論”雖然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但當時中華民族正處於外辱的緊要關頭。他能夠站在國家利益的原則上,充分發揮主觀上的聰明才智,深入思考民族危亡的重大問題,積極傳播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和技術,從而在救亡圖存中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和影響,提出向西方學習。他批判封建舊教育,倡導新式教育,表現出愛國愛國愛民的情懷,愛國愛民的熱情,使嚴復的教育救國思想和人格魅力大放異彩,照耀著壹代又壹代帶領中華民族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中華兒女。
註意事項:
王蘧常(1):《嚴道道年表》,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第壹版(1),第47頁。
2 3嚴復:《救亡論》,嚴復集(1),中華書局,1986,第43頁。
4 5嚴復:與外交大師談教育之書報嚴復集(3),中華書局,1986,第558-559頁。
6嚴復:《袁強修訂稿》,《嚴復集》①,中華書局,1986,第18頁。
7嚴復:《嚴復集(1)序》,中華書局,1986,第254頁。
8嚴復:《袁強修訂稿》,嚴復集(1),中華書局,1986版,第30頁。
9嚴復:《袁強修訂稿》,《嚴復集》①,中華書局,1986,第31頁。
10 11嚴復:實業教育,嚴復集(1),中華書局,1986,第204-2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