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夢想空間站+0特別節目的思考
神舟12號載人飛船任務完成後,三名航天員在闊別三個月後回到祖國。沒過多久,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起飛了。
翟誌剛、王亞平、葉廣福是神舟13載人飛船的航天員。2021,10,16淩晨,神舟13火箭發射。可惜沒及時看直播。今天下午上課,老師讓我們觀看了神舟13載人飛船的發射過程。首先,三名宇航員穿著宇航服上車,前往航空基地。公交車前面,有壹個交警騎著摩托車護送他們。在航空基地,三名宇航員進入火箭。然後,“十,九,八……”來自麥克風。每壹個數字都很刺激,最後他們聽到了“點火”。隨後,火箭底座噴出紅色火焰,濃煙四處擴散,火箭如穿雲之箭般騰空而起。場面很震撼,然後助推器就分開了。神舟13也發射成功。
原來神舟12的三名航天員在太空待了三個月,讓我大吃壹驚。但沒想到神舟13的三位航天員上半年都待在太空,更讓我吃驚。為了給國家做貢獻,他們放棄了和家人在壹起的六個月,令人敬佩。自東方紅壹號成功發射以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壹個又壹個重大進展。所有這些成功都是通過無數科學家的不眠之夜、辛勤勞動和汗水取得的。
據說神舟14隨時準備起飛。不得不說,祖國的速度真的太快了,火箭壹個接壹個的升上天空。
關於夢想空間站二期特別節目的思考
神舟出門傳遞努力的力量。星辰大海不會自己來到我們身邊,也不會主動越來越寬廣。我們必須開放和發展自己。正如書記所說,廣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發揚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貢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壹星”精神的延續和發展。邁向星辰大海的每壹步,都有中國航天人堅實的足跡。站在“兩個壹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征途漫漫,唯有奮鬥召喚我們奮發圖強,向著星辰大海前行。
神舟的遠征,充滿了開拓創新的力量。“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對航天夢的不懈追求。”夢想之路絕不是馬平川,而是壹代又壹代中國航天人堅定不移開拓創新,不斷“卡脖子”,勇往直前走向科技“無人區”,推動了中國航天科技的不斷進步,創造了壹個又壹個奇跡。有鑒於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夢想,就必須始終充滿創新奮進的勇氣,善於創造創新。只有敢破、敢立、敢試,才能跨越前進道路上的“雪山”和“草原”,征服前進道路上的“婁山關”和“臘子口”。
回想起來,那是艱辛而輝煌的;展望未來,任重道遠。神舟出門,激蕩出更強大的力量奔向星辰大海,我們的任何事業,任何夢想,也期待我們以理想信念、拼搏創新的力量,開啟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關於夢想空間站3號特別節目的思考
天空是藍色的,天空之外的宇宙是深邃的。宇宙無窮無盡,充滿了神秘和未知。為了在太空進行長期研究,我們發射了自己的空間站,成為唯壹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今天中央電視臺和空間站同步通話,向全國直播。宇航員給我們講課,講述他們在“天宮”的故事。
在太空中,他們三個會培養壹些細胞,並記錄數據,分析細胞在太空中的生長狀態。其中聶叔叔還向我們展示了心肌細胞在光照條件下閃爍的熒光和它們充滿活力的跳動。
在空間站裏,妳可以看到壹些突出的扶手,幫助宇航員移動和轉身。但是在失重的情況下,不借助任何外力,是不容易轉身的。如果他們像在地球上壹樣直接旋轉,會發現上半身和下半身總是反方向運動。這是因為角動量守恒,所以他們在空間轉圈的時候,會用手臂畫圈,達到移動的效果。
在太空中,水也變得神奇了。表面張力似乎被無限放大,壹個大水球就能輕松構造出來。在微重力條件下,這個水球不會破碎,還會呈現出凸透鏡的效果。如果在裏面畫了壹個大泡泡,那麽當壹個截面觀察另壹端時,就會出現壹正壹負兩個圖像,看起來極其神奇。
在評論區,很多人表示感嘆,認為中國真的很棒!是的,偉大的時代有偉大的世代,我們是中國的未來!因此,目前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將來祖國的繁榮昌盛做準備。
天哪,龔,太棒了。我們的旅程是星辰大海,浩瀚宇宙!
關於夢想空間站4號特別節目的思考
今天下午,我們在學校看了天宮壹號的直播視頻。之前在新聞裏看到過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簡要解說,今天能親眼見證這壹幕,真的很激動。
視頻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宇航員做的小實驗。有壹個乒乓球實驗。首先,準備壹杯水和壹個乒乓球。如果妳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的水裏,球自然會浮起來。但是,在太空中,如果妳把乒乓球放在水裏,用木棍壓球,球就會沈到底。
還有壹個水膜實驗。先將壹個放大鏡大小的圓環放入飲用自來水袋中,取出後就變成了水膜,然後不斷向其中註入水滴,水膜慢慢變成了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把水管插進地球上的壹個水球,可以想象水球會爆裂。然而在太空中,可以用針將墨水註入水球,卻毫發無損,真是奇跡。但這就是科學的力量,讓我們明白了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和變化的原理。
通過這次看視頻,對太空生活充滿好奇,想了解這個神秘而奇特的太空,想研究這個神奇的太空。它引起了我的興趣,讓我對太空充滿了幻想。所以,作為壹名初中生,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充實自己,強化自己,才能解答我的疑惑。也許我們會在那裏世世代代繁衍下去,開始不壹樣的生活。太空生活讓我充滿了無線視野,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實驗空間站供我們探索。
也是通過這堂課,我了解了中國的航天技術,我為此感到驕傲。我們也要學習航天人不怕吃苦,做事認真紮實,永不放棄的精神,成為國家有用之才,為祖國做貢獻!
關於夢想空間站5號特別節目的思考
空間科技壹直是任何壹個國家都必須重視的新領域,在我們對太空和未知領域的探索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制空權已經非常流行,然後更深層次的就是空間權。比如美國這個強國率先登月,然後他聯合其他國家在月球上劃分區域,說以後誰占有誰就有權開采,所以我們的航天技術不能落後,否則在未來的100年我們會逐漸落後,所以航天技術和航天愛好將是我們新壹代最重要的方向。
第壹次接觸空間知識是在幼兒園的課堂上。那天,老師在墻上貼了壹張報紙,上面有壹枚火箭——實際上是神舟六號和兩個人——實際上是費和聶海勝。聽到老師生動的講解,我想通了,感到自豪。突然,我發現-沒有壹個女人。當時我就想:要是我能成為中國第壹個女航天員就好了!從此,我帶著這樣的夢想上了小學。
我曾經驕傲地對班裏的壹個同學說,我將來要成為中國第壹個女航天員。他羨慕地聽著。我當時太驕傲了,覺得當宇航員太容易了!三年級的時候,我逐漸了解了壹些航天方面的知識。直到那時我才知道,當壹名宇航員並不那麽簡單。不僅需要學習,還需要良好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其實我當時並不明白什麽是心理素質,只是隱約覺得這是身體好的壹部分。
雖然我知道我成為宇航員不現實,但我可以在地下為他們工作,比如地面服務和研究。我們可以在地面上研究壹些更安全、更高效的航天器或太空設備,也可以在地下指揮中心和中間的太空宇航員中活動壹下,看看他們的生命體征和各種信息安全技術。所以,為了讓我實現這個夢想,我在不斷的學習,參加壹些科技展。為了更多的了解這些知識,為自己未來的夢想鋪路。
關於夢想空間站6號特別節目的思考
太空教學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必須安全可靠,重量輕,體積小,功耗低,對航天員健康沒有影響,不會汙染座艙環境。當然,也要考慮原創性、簡單性、可行性等因素,不要花費宇航員大量的時間。
“當時還設計了磁鐵實驗,但考慮到磁鐵可能對飛船內部儀器設備產生影響,放棄了這個實驗。”龐之浩補充道,另外,化學實驗是有危險性的。為了安全起見,太空中的化學實驗通常在實驗櫃或手套箱中進行,很難呈現給地面上的學生。因此,選擇物理實驗作為空間教學的內容更安全、更直觀。
為了做好我國首次空間科普教育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會同教育部、中國科協對活動進行了系統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地面課的準備工作,航天員也為此做了專門的準備。
由於天宮壹號是精密飛行器,航天員在教學活動中壹定要小心,不要動作太大,幹擾正常飛行,還要小心漂浮的實驗設備和液滴影響飛船安全。
作為主講人,航天員王亞平在備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她精心準備講課內容,虛心向專業老師請教講課技巧。指令長聶海勝在太空班擔任助教,負責與王亞平協調管理教具,維持課堂秩序。航天員張幾乎是被綁在艙壁上完成講座的,因為作為攝像師,要想在失重狀態下保持平衡,就必須用捆綁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這樣才能用手持相機長時間保持穩定拍攝,把太空授課的精彩畫面傳回地面課堂。
“未來,太空教學的實驗內容和形式會越來越新穎。比如天地對比實驗,對比蠶或者蜘蛛在太空和地面吐絲的區別,觀察蝴蝶在太空是怎麽飛的。”龐之浩介紹,國內相關部門也開始組織年輕人設計空間實驗,並定期邀請專家評審。未來有望在中國空間站實施優秀的實驗方案。
關於夢想空間站7號特別節目的思考
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壹直夢想著飛行,從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的鵲橋會,誇父追日到飛天千家萬戶的實際壯舉,敦煌石窟的仕女飛天壁畫,都表現了中華民族對飛向太空、遨遊宇宙的向往。
從1999 165438+10月20日到17年6月20日,中國* *成功發射12神舟飛船,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大踏步前進。從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壹日遊,到神舟12三月遊;從翟誌剛把中國人民的五星紅旗插上太空開始,就證明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
10 10月16日,神舟13號也將飛上太空,三名航天員將在飛船內完成部分科研任務,分別是翟誌剛、王亞平、葉廣福。翟誌剛是神七航天員,中國國旗插上太空第壹人,經驗豐富;王亞平是神舟十號的太空教師,也是中國第壹位站在世界領獎臺上的教師。葉廣福是第壹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質都很優秀。他們三人將在太空生活六個月,完成五項主要任務。
壹是開展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如機械臂輔助艙體換位、手動遙操作等;
二是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手雙臂組合適配器和懸掛裝置,為後續空間站建造任務做準備;
三是進壹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四是開展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等領域的科技實驗和應用,開展多樣化的科普教育活動;
五是綜合評估工程中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的匹配性。
這壹次,王亞平將完成出艙任務,成為中國首位女航天員。
在此,提前祝三位航天員太空平安,圓滿完成飛行任務。
關於夢想空間站8號特別節目的思考
航天教育是世界載人航天活動的壹個組成部分。美國女宇航員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於20x年8月搭乘奮進號(Endeavour)進入國際空間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課。
“當年,芭芭拉主要講的是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國第壹次太空授課,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課。”國家太空探索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認為,中國的太空教學與美國存在明顯差異。美國的太空教學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太空生活,而中國的太空教學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失重狀態下的物理概念。因此,我國航天教學的科技含量更高,難度更大。
20x年6月20日上午10,中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水球等5個實驗,演示了失重狀態下物體的運動特性、液體的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關於飛船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對抗、太空風光等問題。
“我們研究了‘竹籃打水’、‘乒乓球’、‘回旋鏢’、‘溜溜球’、‘跳繩’等20多個方案。考慮到科學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可視性、即時性、趣味性等綜合因素,經過頭腦風暴、反復篩選、嚴格論證,最終決定從物體的運動特性和液體的表面張力兩個方面開展物理實驗;隨後,對確定的實驗項目進行了認真研究,力求給學生最好的‘課堂’體驗。”龐之浩說,實踐證明,教學專家組最終制定的教學計劃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取得了圓滿成功。
“太空教學的挑戰不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說,在時間、空間、物資有限的條件下,只有教具的選擇和運輸非常考究,航天物資的運輸成本非常高。1公斤貨物的運輸成本遠遠超過1公斤黃金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在40多分鐘的時間裏,不僅要演示太空中的物理現象,還要理解物理原理,這對於備課和現場組織調配都有極高的要求。
關於夢想空間站9號特別節目的思考
我從小就對太空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浩瀚的宇宙充滿好奇。我爸爸經常給我買壹些科普書籍。在書中,我看到了很多科普知識。同時,父親也告訴我,宇宙中還有很多奧秘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聽了父親的話,我夢想在不久的將來我能成為壹名宇航員,去太空探索和解決這些謎團。
曾經有人說我是傻逼,有人嘲笑我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如果人類沒有飛行的夢想,萊特兄弟就不會制造和發明飛機。現在,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如此迅速。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夢想壹定會實現。
當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時,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來了。劉洋成為第壹個飛天的中國女性,我很激動,很佩服,也很羨慕。我知道要成為壹名女宇航員,我必須有強壯的身體,科學的頭腦和超人的毅力,但我認為為實現我的太空夢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很清楚這壹點。這時,我看了《放飛夢想》這本書後,夢想之火越燒越猛。劉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精神,更加堅定了我成為壹名航天員的決心。
那天晚上,我做了壹個夢,夢見自己像劉洋大姐壹樣開著飛船去太空參觀。我第壹次來月球,嫦娥阿姨熱情的接待了我,讓我繞月參觀,詳細的給我介紹了月球上的情況。然後,我去了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其他許多星球。雖然這些星球離地球很遠,每個星球上的生存環境也不壹樣,但是外星人對地球人來說是很不壹樣的。
我把夢裏的情景告訴了父親。父親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妳做了壹個偉大而美好的夢。要實現這個夢想,不僅需要強大的意誌力,還需要廣博的知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有為之奮鬥的人才會成功,實現夢想。”
“青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承載著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為了我們自己的太空夢和祖國的繁榮,我必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實現我的美好夢想,讓我們的祖國為我們這壹代人感到驕傲!
關於夢想空間站10特別節目的思考
“天宮”是中國自主研制的空間站。別說,“天宮”這個名字不是隨便起的。它就像壹座什麽都有的宮殿。
空間站是壹個“太空旅館實驗室”,宇航員可以在那裏短暫停留,進行各種太空研究和實驗。那為什麽要建空間站?空間站可以測試未來可能用於太空飛行的各種技術設備。還可以得到壹個“失重”的環境——壹個很難長時間在地面上的特殊環境。然而,往返太空的成本相當高。能夠壹次在太空停留更長時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於是這樣壹個功能全面,能讓航天員長期居住的地方就誕生了。
首先介紹壹下我們“宮”的規劃。
天河核心艙是宮內的臥室,主要供航天員居住。貨物和載人飛船被用來運輸貨物和人,就像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壹樣。燭臺實驗艙和夢想實驗艙還沒有完成。它們是“宮殿”裏的研發實驗室,用於各種空間實驗和科學研究。
太空中有各種可以想象的危險,其中威脅來自我們所知的太陽。眾所周知,太陽是地球生命的生存之本。它提供了無盡的能量,滋養了萬物的生長。但是它釋放的射線和伽馬射線是非常致命的。這兩道射線可以輕易穿透妳的皮膚,摧毀妳體內的所有細胞。那我們為什麽能在地球上天天曬太陽呢?那是因為地球的磁場和大氣會反射或吸收它們。空間站的選址必須考慮這個安全因素。國際上壹般選擇距離地面1000公裏。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的“天宮”設置在距離地面400公裏的位置。這樣可以得到地球磁場和大氣層的保護,壹舉兩得。
古時候說天壇在雲端,住著各種神仙。目前,有許多宇航員和科學家住在“天宮”裏。他們在高空中為中國航天科技的進步而努力,讓我們可以不再依賴國外的技術,可以真正在俯瞰地球的同時放眼整個宇宙,對太空有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我們的“天宮”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天上宮殿!或許這就是“天宮”這個名字的由來和美好寓意吧。
“天宮”的大門已經打開,未來可期!
2022年圓夢空間站特別節目點評:10相關文章;
★2022年夢想空間站特別計劃回顧
★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專項規劃回顧10篇。
★奮鬥新征程10 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專項規劃點評
★15 2022空間站“天宮課堂”個人評論
★2022國慶特別節目最新五篇。
★最新10文章感動中國回顧2022。
★中國空間站天宮2022班學生反饋十條
★ 10關於參加2022年冬奧會的評論。
★2022國家鄉村振興專項計劃經驗(6篇)
★關於中國空間站2022“天宮課堂”的十件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