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最好的我們》的時候,彈幕裏常常飄過類似“青春欠我壹個余淮”這樣的句子。也有人說“余淮很多,路星河少有。”花幾天同步刷完了網劇與小說,回想起余淮也是百感交集。
在前面的十幾集,余淮相對路星河並不是特別討喜。相比起路星河的敢愛敢恨,他是悶騷的。把喜歡藏在心裏,不會大聲喊出來,又酷愛吃醋。路星河每次吃醋都把情緒壓在心底,自己默默處理掉,余淮是全部寫在臉上,體現在行動中,直接對耿耿實施冷暴力,采取不理以及沒有好言好語的方式。老實說,我並不喜歡這樣壹生氣就黑臉到六親不認的男生。但是看完全劇,我還是喜歡上了劉昊然飾演的余淮。無他,相比路星河,劉昊然在我們生活中是更加真實而美好的存在。
余淮的真實感在於他不是言情小說中完美的男主角,他是有缺陷的。他有著強烈的自尊,同時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緒。這些直接間接導致了他後面的競賽失敗,也導致了他躲了耿耿十年。故事再往後發展,我們開始壹點點了解余淮的家庭情況。爸爸去非洲援建,媽媽壹個照顧老人和他,母子交流也不多,媽媽每天的口頭禪就是:“妳爸爸在非洲工作那麽辛苦都是為了妳啊”“我又要照顧妳爺爺奶奶又要照顧妳我很辛苦妳不能這樣不懂事啊”。這些話曾經作為高中生的我們,也都聽過。在這樣的環境中,標準好學生余淮同學其實是很有壓力感的。因為他不是為了壹個人的未來打拼,他背負著壹個家庭的希望。如果他像路星河壹樣有著雄厚的家境,也許他真的會成為言情小說中的完美男主角,但是他的家境和大多數的我們壹樣,平凡,帶著生活的壓力感。他是聰明的,但是又不是那麽聰明,不是能夠無所不能。在他準備高壹競賽的時候,母親的期望,學校老師的壓力,合唱團排練的風波。余淮其實壓力很大,而比壓力更可怕的是,無人可以訴說。於是終於有了他在天臺上第壹次對耿耿敞開了心扉。這樣的敞開心扉,也進壹步促成了兩人感情的加深。他需要驕傲與支持,耿耿需要幫助與倚靠。兩人在樓頂壹拍即合,心靈相通。
樓頂那段很有意思的壹個細節是耿耿在那時對他說“我生氣是因為我發現妳並不是無所不能的。”書裏這段描寫很細膩,小的時候我總希望自己崇拜的人是無所不能的,後來漸漸長大,發現沒有人能無所不能,我們的第壹反應,是生氣。這種生氣其實是壹種失落,但是我們又不能怪我們崇拜的人,只能自己生悶氣了。耿耿面對余淮的時候,很誠實,也在不斷反思兩人的關系。耿耿看到了不完美的脆弱的余淮,耿耿選擇了包容與體貼。我想這是他會喜歡上耿耿很重要的原因。當他做起競賽題六親不認的時候,是耿耿替他擋下俗世繁雜,並且不把他的脾氣放在心上,真正去體諒他。耿耿需要他,他又何嘗不需要耿耿呢?
電視劇裏用壹兩集來講了十年的再相遇,私以為,相比小說,還是有欠缺的。劉昊然在結尾,雖然留上了胡子,但依然掩不住氣質上的年輕,與書裏經過生活的反復揉搓歷經風塵的男人還是有距離的。但是當他伸手撓頭時的少年氣,依然美好,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
結尾是大團圓的,兜兜轉轉,日日思慕的老情人終於歷經苦難回到了身邊,但是我們心裏都清楚,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真的很難。有時候看電視劇看小說,不過是為了圓自己壹個不能圓滿的夢。現實中多少人在生活的滾筒洗衣機裏變得支離破碎,不復年少的模樣。耿耿是幸運的,她的家庭穩定,攝影天賦加成,再加壹點努力,生活後來對她很好。但是余淮不壹樣。上天給了他聰明,又沒有給他太多聰明,不能夠讓他壹邊撩妹壹邊保送清華。上天給了他愛她的家人,但是拒絕給他們健康的身體,反而拖累了他,上天給了他溫暖的耿耿,但是他的自尊心和理智讓他覺得她配不上她,他選擇了躲起來。他掉進了滾筒洗衣機的漩渦中心,數次爬出,上帝大笑壹聲,再次把他扔進去。耿耿是少數,大多數的我們,比余淮幸運那麽壹點。
“他壹次次被命運捉弄,壹次次拼盡全力把人生道路撥回正軌,然後再壹次次輸給命運的翻雲覆雨手。”他的少年氣,他的自尊,他的驕傲,全部變成了壹個黑色的紋身,壓進皮膚深處,假裝忘記了。
這才是,生活的真相啊。毫不留情,沒有退路。余淮,也只是個普通人。但是他對美好的向往,壹次又壹次與命運搏擊的嘗試,讓我們忍不住想要為他流下淚來。
我們的青春裏沒有耿耿,沒有余淮,沒有貝塔,沒有簡單,沒有周末。但是我們有過不用為生活憂愁的歲月,這樣的歲月的裏,我們不用為了柴米油鹽發愁,我們只需要對著書本想著心上人。後來我們分開了,後來我們發現柴米油鹽的昂貴,後來我們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能做到,有時甚至再怎麽努力生活還是失去了掌控。
我們何嘗不是在生活的滾筒洗衣機裏掙紮呢?
但是我們還要活下去。像余淮壹樣,再次掙紮壹下,說不定會真的像耿耿說的那樣,會越來越好呢?
可是我們怎麽能忍住,不去想想當年的幸福時光呢?
我們耿耿於懷的,不是叫耿耿余淮的少男少女,而是那時候無憂無慮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