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余秋雨散文中傳統文化的輝煌和弊病

余秋雨散文中傳統文化的輝煌和弊病

“比梁實秋,錢鐘書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舉重若輕,衣袂飄然走過他的《文化苦旅》。”這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中的壹段話。余光中把余秋雨與梁實秋,錢鐘書相提並論。的確,十多年來,余秋雨散文讀者眾多,好評如潮。有人評論說:從空間上它進入了民眾,從時間上進入了散文歷史,樹立起壹座散文的奇峰。讀完從《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到最近的《千年壹嘆》和《行者無疆》幾部散文集,心中不由感慨萬千,大哉斯文,大美為美!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壹種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們看慣了標榜散文的精巧靈活之作後,它呈現在我們眼前壹道亮麗清新的風景線,如壹股罡風勁吹。.它擺脫了沈湎於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氣,而表現為壹種情懷更為慷慨豪邁的大散文,當然不是篇幅冗長之大,而是體現在壹種沈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壹種浩然而袞毫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壹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沖動與感悟,壹種湧動著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豐富的文化聯想與想象中完成對所表現的對象的理性闡釋,融合了莊子哲學散文的天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維與兩漢賦體鋪敘誇飾,華美凝重的修辭方式,從而表現出浸潤了理性精神與內在理趣的詩化特征。落筆如行雲流水,舒卷之間靈性激濺,有博雅的文化內涵,筆端飽蘸著深切的民族憂患意識,字裏行間充盈著越邁千年的睿智哲思

如果說余秋雨從人生的角度給出了文化以豐富生動形象的涵限,是從微觀角度出發的話,那麽立於民族、國邦角度的關切,則是宏觀上對文化的構架。

這種關切體現於作者把祖國山水、民族感情、華夏文化三者交融渾然為壹體。他視文化為民族的魂靈,把對民族的情感又付之於山水之上。《道士塔》中作者由莫高窟的文物遺藏聯想到外夷入侵、民族劫難,“壹位年輕詩人寫道,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壹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壹眼西天淒艷的晚霞。那裏,壹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何止是幾箱文物被運走了,作者分明看到了壹個民族的精靈──文化,在列強刺刀下傷痕累累、血跡斑斑,壹個高大的文化巨人在時代面前痛苦著、呻吟著。

透過余秋雨散文把祖國河山、民族情感與華夏文化融為壹體的形式,我們會看到隱含著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那就是華夏文化的精髓和內核──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聲求他”,“請等壹等,等壹等……”,“這裏也難,那裏也難,我只能讓它停駐在沙漠裏,然後大哭壹場”,……我們仿佛看到作者那顆拳拳赤子之心,充滿了對民族文化的珍視和對祖國的深厚情感,他那淒切的乞求和呼喚,不僅僅要保存莫高窟的文化遺產,而且更深刻地蘊藏著愛國的內涵。

……余秋雨的苦旅“文化”,不僅有著強烈的人生感、民族感,而且更富有歷史感。余秋雨散文的精邃的思辯、豐富宏魄的內涵,都導源於他的淵博精湛的史家修養。他的“文化”所富有的歷史感,並不是對過去僵死的白描,而是把歷史作為壹條奔騰不息的長河,用文化把過去和現在緊密相連。在他那裏,文化如同充滿著旺盛生命力的滾滾浪濤,推動著中華民族勇往直前。

作者站在人類歷史的高闊視角之上來看待文化,文化成了歷史的積澱,文化和歷史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的“山水”是“人文山水”,“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悠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熏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每到壹個地方,總有壹種沈重的歷史氣壓罩在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自序》)。《莫高窟》壹文中的描述更具典型,“大凡至今轟傳的歷史勝跡,總有生生不息、吐納百代的獨特秉賦”,“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於它是壹千多年的層層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壹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壹千年的生命。壹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壹種何等壯闊的生命!”歷史的韻味可謂濃矣!《莫高窟》壹文哪裏是對文物古跡的欣賞,實在是對中華幾千年滄桑歷史的活生生的再現。他從畫像的色流中,竟將幾千年文明看了個玲瓏剔透。歷史在他那裏與文化相結合,便沒有了冷漠和嚴峻,歷史的生氣驅除了“文化苦旅”的單調和幹枯,呈現給我們的則是活潑與灑脫,或許這也正是“文化苦旅”津津有味的原因之壹吧!

  • 上一篇:2022年婦女節主題慶祝活動綜述
  • 下一篇:保險車險怎麽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