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佛教八大門派中歷史最悠久的是哪壹個?

佛教八大門派中歷史最悠久的是哪壹個?

佛教大約在1世紀中葉傳入中國。中國的佛教在6世紀末至9世紀中葉的隋唐時期達到頂峰。這壹時期,大乘教派此起彼伏,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主要教派簡要介紹如下:

三派思想?據鳩摩羅什(343-413)譯《中倫》、《白倫》、《十二倫》,讀書講學所形成的學派,稱為三論宗。它的終極意義是以真與俗為總綱,從真空的方面揭露五蘊法則的壹切虛假,徹底擺脫三毒(貪、昧)的迷惑,以確立壹切中道之義。隋末大師吉藏系統地闡述了這壹理論。這個案例,其實是印度中觀體系的學派,是龍樹和天神理論的直接繼承者。

瑜伽教派?根據彌勒的時間理論,這是記錄沒有記錄,是壹個教派的基礎上的基本教義,命名為瑜伽教派。我國玄奘法師(600-664年)翻譯了此案,將十位老師的《只知三十頌》翻譯為《只知論》,所以此案又叫只知法案,也叫愛善案。其目的是廣分,眾生互不可分。本文根據各種規律產生的原因闡述其應用,培養知識和行為的觀念,以化知識為智慧。這個教派是玄奘大師翻譯建立的,是印度“無文字,無血緣”學說的直接繼承者。

天臺宗?天臺宗是以《火焰教》、《大智論》和羅氏翻譯的《中國論》為基礎的思想體系,吸收了來自印度並在中國發展的各派思想,並對其進行了系統的重組。因其創始人智(538-597)居住在浙江天臺山,故稱天臺宗。其中心思想是“五時八時教”、“三觀壹心”、“和合三德”。

華嚴宗?華嚴宗以《華嚴經》為基礎,對《華嚴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論述,它是在前人學說(三論、天臺、慈恩、地質學家、攝影家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思想體系。).創始人是七世紀末的智者第壹國師(法藏),所以也被稱為智者第壹教派。此派以五教判斷整個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觀為中心思想,著重闡述法界緣起的原因和觀行的方法。

天臺和華嚴的祖意雖然來源於法華和華嚴,但實際上是中國創造的。天臺的“壹念三觀,和合三真”學說,華嚴法界的淵源,壹切通暢的學說,都極大地發展了來自印度的大乘思想,展示了中國原初的大乘精神。

禪?在禪宗方面,中國有壹種異軍突起的現象,就是所謂的“外教他人”禪。這個教派所學的,不是自古以來所學的二禪,而是直指心性頓悟的方正禪。相傳該教派的禪法是五世紀初由達摩從印度傳入的。雖然有壹心壹意印的說法,但是不寫文字,其實禪宗是以冷嘎、金剛、後來出現的六祖壇經和很多語錄為基礎的。在八世紀,它被分為南北兩部分。沈繡的北宗(約606-706年)主張漸進栽培,興盛壹時,但很快衰落;慧能(638-713)主張頓悟,後人尊他為六祖,流傳甚廣。從唐代到宋代,南宗禪師輩出。在這三四百年間,先後出現了廬陽、林佶、曹東、雲門、法眼五大流派。在他們的資助下,出現了黃龍和楊琪兩個流派。前五派合起來稱為七派,都興盛壹時。後來禪宗獨善其身,而曹東兩派循環不息,林佶尤為興盛。

凈土宗?凈土宗是為了在西方阿彌陀佛凈土生存而提倡觀佛念佛的教派,故取名凈土宗。五世紀的慧遠是其創始人,六世紀的曇鸞和七世紀的山道是其重要推動者。不壹定要精通佛經,廣泛研究和傳授,也不壹定要坐言起行,專精於道。只要妳有足夠的信仰,妳可以說南無阿彌陀佛,妳永遠不會偷懶。當妳死了,妳可以去凈土。因為簡單,不正規,能被廣大群眾接受,所以凈土在中國特別受歡迎。

法學派?在戒律方面,大乘教義根據《壇武德四部律》進行了詮釋,在中國形成了壹個“法家”學派。其重要人物是與玄奘同時期的傳道。因為這種情況的盛行,中國的僧人在修持大乘三學時,仍然註重遵守上座的戒律。

密宗?八世紀,印度密宗經須彌陀佛(637-735)、金剛智(669-741)、不空(705-774)傳入中國,形成密宗。這個教派根據金剛經和大太陽經,建立了“金剛境界”和“胎藏境界”兩個三密瑜伽班。這個教派是以秘法的神秘為基礎的。未經灌頂傳授,不得隨意傳播和展示他人,故稱密宗。

這是中國佛教在中國的八大宗派。除此之外,還有東晉南北朝興起並盛行壹時的專事舍壹切論的宗派,專事覺悟論的已建立的宗派,專事攝象論、地支論、涅槃經的宗派。

總的來說,隋唐時期是各教派興起和興盛的時期。會昌皇帝(844年)統治後,除禪宗外,所有教派都衰落了。之後會有天臺、仙首的復興和禪宗的大發展,也算是佛教復興的時代,只是沒有唐初、中唐那麽宏大。自元代開始,藏傳佛教傳入內地,受到朝廷的極大推崇,但並沒有傳到民間,漢代的原始佛教也沒有宋代那麽興盛。到了清朝,漢朝的佛教沒有起色,只能維持原有的盈余。清末以來,上述八例均有研究訓誡,並有恢復之勢。這是從公元壹世紀佛教開始到清朝末年,中國佛教宗派的大致脈絡。

  • 上一篇:傳統汽車後視鏡的未來發展前景
  • 下一篇:妳還知道哪些我國傳統民族文化? 盡可能多地寫壹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