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陽臺可以說是壹個特別的存在。
所有的空間都在讓人們留在室內,它卻將人們引到戶外;它既是家居空間的壹部分,反映“家”的外在形象,又是城市的“門面”,是城市人文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經常旅行的人會發現,在歐洲許多城市擡頭壹看,就能看到當地人精心收拾的整潔優雅的陽臺,並且常常點綴以鮮花和各種植物,成為當地風景的壹部分。
而在國內,陽臺仿佛是被灰塵掩蓋的珍珠,還沒有散發應有的光芒。但它壹直如此嗎?這要從陽臺的歷史說起。
陽臺的古老形式:朱麗葉與“美人靠”
“陽臺”(balcony)壹詞來源於意大利語“圓錐體”,表明最開始的陽臺是沒有底部支撐物的。
在西方,最早的陽臺被認為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建築中,當時主要用於滿足功能需求,如在炎熱的氣候中增加空氣循環,或引入自然光。
在歐洲曾十分流行的朱麗葉陽臺(取名源於莎士比亞筆下的朱麗葉),被認為是陽臺從功能向裝飾過渡的代表。
但其實它不能被視為真正的陽臺,因為通常深度較窄,只有前面有欄桿,沒有站臺,更多意義上它被認為是“愛情的象征”。隨後,各種陽臺陸續出現。
朱麗葉陽臺,被認為是陽臺從功能向裝飾過渡的代表。
在中國傳統建築尤其是漢族地區的傳統建築中,雖然很難找到與西方完全相同的對應物,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缺少這樣的生活形態。
實際上,在將戶外與室內連接,將生活與自然連接方面中國人也有著十分為講究的方式。
例如,在徽州等地建築中常在二層或以上門廳、大廳內會設置回形走廊,並有用於休息的廊椅。因常有閨中女子憑欄眺望,這種廊椅也被形象的稱為“美人靠”。或許,這可以稱為現代陽臺的“中國版本”。
美人靠
陽臺:想要愛妳不容易
陽臺的演變壹定程度上就是當代中國人居住環境變化的寫照。從“60”“70”後到今天的“80”“90”後,陽臺在不同人的記憶中有著不同的樣貌。
上世紀60到70年代,人們衣服的基本顏色是藍、黑或者軍綠色,壹件白色的確涼襯衣就可以稱得上“時髦”。
那時常見的情形是,16平方米的簡易平房裏可能住著壹家三口,50平方米的房子則可能住著壹家七口, 家具 就是兩只木箱和壹個飯桌、幾條凳子、壹張椅子,壹張床睡壹家子。這在當今簡直無法想象。這時的陽臺空間由於很小,並且沒有封閉,主要被用於晾曬和堆放雜物。
改革開放初期是中國人口增長最為蓬勃的時期,人口與住房的矛盾日益加大,住房大多是單位分配的。筒子樓便是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樣式。很多人在筒子樓裏結婚、生子,由於廚房多戶***用,樓道裏經常是油煙四濺。
筒子樓
80年代,福利分房制度讓許多人開始住進了單元房。這時的房子廚房、衛生間和房間是壹個整體,但已經有了西式公寓的雛形,最主要的是無需和別人***用空間。
此外,獨門獨戶、滿足家庭使用要求的小面積住宅已經開始出現。這時的陽臺功能需求有了壹定發展:除了堆放雜物和煤、晾曬衣物外,還用來養植花草,觀光遠眺,增加生活情趣。
家居的不同空間與了明確的分區,有的雖然沒有獨立的起居廳,生活陽臺就成為家人們***同活動交流的場所,如飯後休閑和夏季納涼等。
2000年,國家正式取消了福利分房政策。隨著住宅商品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許多人開始加入“買房大軍”。
同時,住宅的雙陽臺或多陽臺開始出現,並有了“服務陽臺”和“生活陽臺”的區別。
服務陽臺壹般都在北側和廚房相連,生活陽臺設在南側和主臥室相連。不管如何,在人們的居住空間中,陽臺的面積總體是越來越多的。
同時在北方還出現了自封陽臺,人們或者將服務陽臺封閉做廚房,或者把和起居室相連的生活陽臺 門窗 去掉,增加起居空間面積,或是作為家庭第二起居空間使用。
壹個自封陽臺的單元樓房
到了今天,人們對住房有了更豐富的選擇,高層住宅樓、復式樓、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小別墅等等,陽臺也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壹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現代高樓之間開辟出的世外桃源。
對於忙碌的都市人群來說,有了自己的陽臺花園,鋼筋混凝土也擋不住陽臺春天的氣息。
慢慢到來的陽臺生活方式
美國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美國人有1/3的休閑時間,有1/3的收入用於休閑,有1/3的土地面積用於休閑。經濟越是發達,人們對於休閑的需求越是強烈。
在今天的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歸家庭,追求更加放松、舒適和自然的生活。而陽臺,恰好是滿足人們這種需求的絕佳方式。
在明天發布的《家庭陽臺生活方式調研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陽臺空間的應用有著非常多樣的需求——有的人喜歡在陽臺種植花草,有的希望將其改造為茶室空間,有的希望變為健身場所,還有的作為兒童娛樂、學習空間。
此外,陽臺愛好者當中還存在著壹個雖然小眾,卻非常活躍的群體——陽臺種植“專業戶”。他們建立了許多社群,分享自己在陽臺上的種植經驗、感想。不僅如此,針對陽臺種植的各類書籍、論文也非常多。
而在廣佛地區,由於氣候適宜陽臺養花更是非常普遍。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在陽臺上擺放喜愛的花卉。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生活品質,人們對陽臺的關註也在日益改變。在最為基礎的陽臺裝修——如防水、地磚、墻磚之外,陽臺裝修開始朝著更加個性化的方向發展。陽臺榻榻米的風靡更讓人們關註這壹空間。
今天尤其在廣佛地區,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選擇定制木陽臺,通過設計師巧妙的設計,用富有自然氣息的實木和綠植、家具軟裝等,打造壹個理想的陽臺空間。
供圖:懶貓木陽臺
暢享:未來陽臺會是什麽樣?
陽臺的出現首先滿足了人們對功能的需求——采光、通風和晾曬等,裝飾性的需求讓陽臺更加多變和富有人文氣息,甚至成為當地的壹種景觀。
今天,陽臺逐漸成為人們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場所。那麽未來,陽臺會發生哪些變化?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陽臺空間將變得更加重要。壹方面是老年人往往需要更充足的陽光、新鮮空氣等。更重要的在於,陽臺可以成為老人閑暇空間逗留的理想場所,減少孤獨感。因此,針對老年需求的陽臺設計將會得到重視。
不僅如此,未來的陽臺還將更加智能化。在智能晾衣架之外,智能遮陽簾、智能安防等等將走進越來越多的家庭,讓人們享受更多的便利。
總之,陽臺這樣壹個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將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場所,同時也將帶來壹個行業的崛起、壹個市場的爆發。而在接下來的壹系列文章中,我們將逐步揭曉。
↓↓↓點擊“美國今日家具”,立即購買《今日家具》中文版電子版!
雜誌訂閱電話:13799788662 (同微信)
本文首發於《今日家具》中文版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