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群像,觀眾可以看到雕塑周圍人物的不同走向和思想感情,從而引起豐富的聯想。比如羅丹的《加萊的市民》就雕刻了六個人物,每個人都有犧牲的決心,但告別親人、奉獻神壇的姿態卻各不相同。在群像正面,只能看到老人(也就是奧斯塔什)堅定而沈重的腳步,以及壯年時期下垂雙手,握著鑰匙,深感城市將被羞辱的痛苦的內心感受;往邊上看,可以看到兩兄弟,都是受到奧斯塔奇的啟發,緊緊跟隨;其他的,有的舉起右臂,有的在空中張開雙手,猶豫而迷茫,想象著將要遭遇的結局,感到痛苦;有些人物直到觀眾走到雕塑後面才能看到。簡而言之,需要繞著雕塑走壹圈,才能看到群體形象的全貌和每個人物的精神狀態。
就圓形雕塑而言,不適合表現自然景物,但可以通過細致的描寫和繪制暗示人物所處的環境。比如風是用衣服的飄動來表現的,冷是動態表現的,表情和姿勢說明妳是在煉鋼爐前還是在稻田裏。渲染大型群眾場景不是它的特長,但註重塑造富有個性的典型人物才是它的特長。很多羅馬頭像,龍門石窟,東山的浮雕羅漢像,羅丹的壹系列畫像,收租屋裏的壹些農民形象都是例子。
?
圓雕不適合展示過多的道具和復雜的場景。它只需要精煉的項目或其部分來說明必要的情節,以對比人物。比如坦克殘骸的部分用來對比誌願軍戰士,懸崖的部分用來對比勇攀高峰的精神。
因為圓雕的表現手段極其精煉,要求高度概括和凝練,需要用詩意的語言感染觀眾。正因為如此,如果強行表現過於復雜、過於曲折、過於戲劇化的情節,將無法體現圓雕的特點。
它往往通過寓意和象征的手段,用強烈、生動、簡練的形象表達深刻的主題,給人以難忘的回味。比如矗立在美國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還有原本放在巴黎國際博覽會蘇聯館頂,後來搬到莫斯科全蘇農業展的工人和集體農莊婦女。
?
因為圓形雕塑是空間的立體圖像,可以從各個方向觀看,這就需要我們從各個角度去推敲它的構成,特別要註意它的物理結構的空間變化(當然要有壹個主觀看面)。
?
圓形的雕刻雖然是靜止的,但它能表現運動過程,能以某種暗示的方式提醒觀者過去的部分,也能看到將要發生的部分。
?
形狀起伏是圓雕的主要表現手段,就像文字之於文學,色彩之於繪畫壹樣。雕塑家可以根據主題內容的需要,大膽地誇張、舍棄、組合身體的起伏,不受常態的限制。造型起伏是雕塑家自由馳騁的廣闊舞臺。
總之,圓雕要求精確,要求有深度,強調“壹當十”,“少勝多”。要掌握雕塑藝術語言的特點,敢於突破,大膽創新。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形象的壹種雕塑,是介於圓形雕塑和繪畫之間的壹種藝術表現形式。浮雕的空間結構可以是三維形狀或平面形狀;它可以依附於載體,也可以相對獨立存在。
?
壹般來說,為了滿足特定角度觀賞或裝飾的需要,浮雕與圓雕相比的突出特點是形體壓縮後的二維或平面特征。浮雕和圓雕的區別在於它的相對平面性和立體感。它的空間形態是介於繪畫的二維虛擬空間和圓形雕刻的三維立體空間之間的所謂壓縮空間。被壓縮的空間限制了減壓空間的自由發展。在平面背景的支撐下,弱化了圓形雕塑的立體感,更多的采用和利用繪畫和透視中的虛與幻,達到表現的目的。與圓雕相比,浮雕大多是根據繪畫原理來處理空間與形式的關系。但在反映審美意象的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圓雕是完全壹致的,不同形式的技法表現出來的只是壹些外觀特征。浮雕作為雕塑藝術的類型之壹,首先表現出雕塑藝術的壹般特征,即其審美效果不僅涉及視覺,還涉及觸覺。同時可以充分發揮繪畫藝術在構圖、題材、空間處理上的優勢,表現出圓雕所不能表現的內容和對象,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環境、敘事情節的連續性和轉折性、不同時空視角的自由切換、復雜多樣事物的穿插和重疊等。在平面上雕琢,使浮雕融合了雕塑和繪畫的技術優勢,使浮雕的雕刻語言比其他雕塑尤其是圓形雕塑更具敘事性,又不失普通雕塑的表現力。
?
空間不同程度的壓縮形成了兩種基本的浮雕形式——高浮雕和低浮雕。
?
高浮雕由於起始位置和厚度較高,壓縮較少,所以其空間結構和造型特征更接近圓雕,甚至壹些局部處理也完全由圓雕來處理。高浮雕往往利用立體造型的空間波動或誇張,形成集中的空間縱深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浮雕藝術對形象塑造具有特殊的表現力和魅力。法國巴黎凱旋門上著名的建築浮雕“出發1792”是高浮雕的傑作。藝術家成功地將圓雕和浮雕的技法結合在壹起,充分展現了人物重疊起伏的復雜層次關系,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
淺浮雕起始位置更低,形體壓縮更大,平面感更強,更大程度上接近繪畫形式。它主要不是依靠物理空間來營造空間效果,而是更多地運用繪畫手法或透視、錯覺等處理方式來營造更為抽象的壓縮空間,有利於強化適合載體的浮雕的依賴性。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代亞述人可能是最擅長用這種手段進行藝術表達的藝術家。在壹系列“亞述人狩獵圖”中,他們善用淺浮雕技法,展現了富有節奏感和節奏感的生機勃勃的藝術形象,以復雜的動態表現了人和動物的內心感受。在選擇浮雕空間的壓縮程度時,通常會考慮對象的功能、主題、環境位置、光線等因素,其中環境和光線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優秀的雕塑家總能處理好這些關系,使作品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
在充分表達審美思想感情的基本創作原則下,不同形式的浮雕在藝術品格或表達的適應性上各有側重。總的來說,高浮雕的深邃空間感和極強的可塑性,賦予其情感表達以莊重、冷靜、嚴肅、渾厚的效果和壯闊的氣勢;淺浮雕以流暢的線條和多角度切入的平面構圖,傳達出輕音樂般的平和心境和抒情詩般的浪漫柔情。
捏塑是壹種手工制作的陶瓷雕塑。也叫掐花。如鳥類的花蕾、花瓣、花葉、花枝、羽冠、羽毛等。,先用坯泥搓成泥條或壓成泥塊,再用叉耙等工具手工揉搓成型,邊揉邊粘。《日用陶瓷工藝》:“捏雕又稱捏花,是以寫實的手法塑造各種動植物自然形象的壹種特殊的傳統陶瓷工藝品,常結合琉璃,制作精美細致,形象生動,風格寫實。”到了元代,已經有雕塑了。田子兵《中國工藝美術史》:“元代陶瓷的裝飾方法很多,有印、刻、雕、貼花、捏、畫等。”
?
由於技術的限制,往往以石山、吊板為主。如果支撐物是石山,就用泥土長成條狀,揉成樹幹貼在石山上,再在樹幹上接上樹枝,在樹枝上裝上花。掐壹朵花,就是先掐花蕾。方法是用泥巴搓成蒜頭形狀,頂部切孔。捏瓣是把橢圓形的泥團放在左掌上壓平,然後壓成不規則的薄片,再蘸泥粘在花苞外圍,由內向外捏壹片又壹片花瓣。葉子的揉法和花瓣的揉法差不多。如果捏孔雀,先捏冠,再捏羽。羽毛要揉成羽毛,壹片壹片粘合。壹個熟練的藝術家,就像使用面粉面團壹樣,可以實現精確的圖像和高速度。捏雕是用手工將軟泥塑造成各種形象,然後粘在器皿適當部位的壹種裝飾手法。帶有強烈的手揉痕跡,完美地保持和發揮了材料本身的審美特征,呈現出壹種生動、逼真、巧妙的美感,實現了自然美與人工技藝的高度融合,呈現出壹種精致與優雅。雕塑作品以自然事物為題材,壹般以比喻和象征手法突出主題,表現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寄托人們的美好願望和祝願。
壹種雕塑形式。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壹般有兩種:壹種是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有的是單面雕刻,有的是雙面雕刻。壹般稱為“空心花板”,有邊框。第二種是介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壹種雕塑形式,也稱凹雕、鏤空雕或浮雕。空芯雕也是壹種透雕。
?
河北民間藝人雕刻的鏤空核雕,巧妙地利用植物核芯上的紋理,雕刻出生動有趣的客觀形象。植物芯壹般具有體積小、質地不規則、表皮薄而脆的特點。核雕藝術家借助核心的不規則肌理,使作品疏朗通透,主題集中,或人亭,或鳥獸蟲魚,惟妙惟肖,妙趣橫生。
?
空心核雕的雕刻是創作最關鍵的階段,需要作者的用刀技巧、線條和表面的處理以及各種造型方法的變化服從主題內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機融合。同時,浮雕、透雕等沖、刮、切、刮等表現形式的靈活運用,以及內涵豐富的東方藝術語言,以疏密與真實、方圓的頓挫、交織與粗細的變化等形式,展現出精妙絕倫的藝術效果,使作品產生了音樂的節奏感和感染力,成為盈盈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