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妳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做些什麽?

妳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做些什麽?

首先,中國的物質文化存在先天不足。

比如中國大量的古建築都是磚木結構。即使不被破壞,也存在時間短,難以修復。西方國家的大量古建築是用石頭建造的。例如,在希臘和羅馬,大量的古代建築是用花崗巖和大理石建造的。石材結構需要長期保存,即使有瑕疵也不會影響到底層地基。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部分的社會基礎已經削弱或消失。中國最初的倫理道德體系被稱為“長幼有序”,即在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以及在地位高和地位低的人之間存在壹種秩序。

在崇尚自由平等的現代社會,大家都認為原有的那套禮儀是多余的,要講平等,甚至直呼其名。結果,最初的概念和體系賴以存在的基礎消失了。這部分文化如果不記錄下來,背後的人就不知道了。

第三,傳統文化並不都是好的,很多都是邪惡腐朽的。要不要傳播壹下?也通過它。

因為這壹部分也是傳統歷史的壹部分,如果這壹部分沒有被記錄下來,我們的後代如何去相信和了解這段歷史?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是人類罪惡的集中體現,但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麽?因為應該保存下來給後人壹個警醒。

在中國歷史上,從宋朝到清朝,大部分女性都要纏足,這是壹種醜陋的、沒有人性的習俗。

但是,關於纏足的史料和文物也應該留下來,否則,我們的後人怎麽會相信中國的女性有過這樣的經歷呢?

這是整個民族歷史記憶的壹部分。沒有這壹部分,我們就無法理解當時的社會,尤其是中國女性曾經走過的歷史。

第四,總的來說,我們的物質條件總是在改善,但人的精神不壹定總是在改善。

我們今天所能達到的精神境界,未必能超越古人,我們留下的智慧,也許就藏在我們今天無法理解的文化裏。

比如壹些古建築,都是木結構,用榫卯連接,即使發生強烈地震,也從未倒下。如果妳不認為這些建築是現代結構,不註意保存,那麽其中的智慧和秘密可能會永遠消失。

比如中國傳統的陰陽歷,壹度被認為是落後的,二十四節氣壹度被認為是無用的。但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發現,這是壹種非常合理的促進農業生產的時間制度。

所以,我們不要急於擺脫傳統文化中的精神部分,包括我們今天不理解的觀念和生活方式,而是要保持原樣。或許其中蘊含的智慧可以在未來發揮作用。“傳輸”是無條件的,無差別的。如果我們現在要考慮這種文化好不好,在討論結束之前,它是不會存在的。這很緊急。

比如某壹種藝術,某壹種習俗,有人說要保護,有人說不要,但是妳還沒討論完。傳承這門藝術的人已經死了,以後也不會有後代了。所以我認為,中國目前最重要的首先是“溝通”。另外,要盡量把自己無意識無意識的保護變成有意識有意識的保護。今天很多被稱為傳統文化的東西,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不自覺的保留下來了。

比如為什麽中國的壹些傳統建築可以保留下來?因為是在窮鄉僻壤,當地人窮得蓋不起新房,壹直住在老房子裏,所以保留了壹些古建築。

但是現在高速公路連到了腹地,有人去那裏買傳統建築,有些建築材料被商人買走甚至賣到國外,農民有錢了就會拆掉舊房蓋新房。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建築很難被保留下來。所以我們要改變,變得自覺,自覺的保護。

現在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存在壹些誤區。

比如有的地方把舞蹈、民歌、藝術品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馬上發展旅遊業,可能會破壞傳統文化的原貌。但如果他們不這麽做,政府就很少給他們補貼。他們如何養活自己?

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借鑒壹下日本的做法。

在日本壹個項目壹旦被認定為文化遺產,繼承這個文化遺產的人就被認定為“國寶”。成為“國寶”後,政府或基金會會資助他的生活,而壹個“國寶”的任務就是延續自己的手藝,帶好徒弟,傳承技藝,保證其延續性。

所以很多日本工藝品可以保存很久。現在我們往往過多考慮能不能用,過多考慮市場化,這是不對的。

我認為“傳承”就是繼承、發展、延續,包括改造和創新。傳統文化和物質精神得以保存。之後我們該怎麽辦?我們都要學習和發揚嗎?不,我們必須區分和選擇。

對於本質,不僅要保留,更要使其發揮作用;對於糟粕,要留給後人去認識,但不要照搬,也不需要擴大。中國過去有各種各樣的禮儀,尊重他人,保持謙虛和謙卑的態度,堅持正常的秩序和禮儀是對的,但過於謙卑甚至不人道是不可接受的。

再比如,中國的古建築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壹般來說,古建築註重表面和公共活動,不註重生活,采光、通風、供暖較差。

如果我們要在今天的形式上建造壹座古建築,所有這些東西都會改變。當年美國建築師設計燕京大學時,表面上采用了中國宮殿的形式,但內部都使用了暖氣和現代化設備。

所以,對待傳統文化,不應該什麽都接受,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和過時的東西。在“承接”的過程中,既要兼收並蓄,又要以局部為主。總的來說,中國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為它更適合當地的環境。

所以在比較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過程中,要註意優先選擇更符合本土情況的內容,即本土優先。

另外,因為要承擔的事情太多,要分清輕重緩急。

比如也是精華。中國某地最稀缺最重要的遺產是什麽?我們應該暫時優先考慮這項工作。

壹些傳統文化在今天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可以優先考慮。有些作用不大,可以以後。所以,“承諾”不像“傳遞”。“傳輸”是無條件的。凡事都要先“傳遞”,在“承諾”的時候妳要有選擇性。在使用傳統文化時,要註意效果,因為再好的古代傳統文化,往往也不是馬上就能適用於今天的,這就需要創造性的轉化。

比如壹些講傳統文化的地方,要求孩子穿上漢服,鞠躬。他們整天讀儒家經典。見到父母還要磕頭,叫大家坐在壹起洗腳。有效嗎?沒用。它絕對偏離了軌道。

今天講孝道,今天講仁義。我們應該根據當今社會的需要采取適當的方式,有些應該增加新的內容。

如果不根據今天的需求完成創造性的轉化,那麽傳統文化的精髓就難以延續,更難以發揚光大。以孝為例。中國的孝道是什麽?

我覺得中國孝的本質是保證家庭的延續,也就是生兒育女,這是中國孝的本質。

孟子曾說“不孝有三種,無後為大。”到了壹定年齡,壹定要及時結婚生子,把孩子撫養成人,讓家風和血緣延續下去。

我研究過中國的人口史。中國人口在公元初約6000萬,宋代超過1億,清代超過2億,清末超過4億。至今,中國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憑什麽?當然要看物質條件,但另壹方面也要看精神,這也是中國早就講的孝道。

這個概念在今天有什麽用?今天,全世界都遇到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是發達國家和現代社會,人口越是下降。很多國家都是通過物質獎勵來生育,但最後都失敗了。

所以憑什麽?只有依靠觀念和信仰,對中國傳統孝道進行新的改造,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如何轉型?就是對孝道做壹個新的解釋,孝道不僅僅是尊老愛幼,還包括每個人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包括及時結婚生子。

當然,老齡化的問題不是僅靠孝順就能解決的,需要相關社會制度的支持,也需要尊重現代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中國傳統文化只有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真正起到“傳承”的作用,這也是中國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當然,文化離不開它的環境。中國證明有效的東西在其他國家不壹定有效。

  • 上一篇:佛教文化中有哪些慈善理念?
  • 下一篇:河南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