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用風險管理已經從靜態發展到動態。
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長期以來壹直是靜態的管理。這主要是因為信用風險的計量技術發展時間不長。銀行通常采用歷史成本法評估信貸資產,信貸資產只有在實際發生違約時才計入損失。但難以反映違約前借款人還款能力的變化所導致的信用風險程度的變化,因此銀行難以根據實際信用風險程度的變化進行動態管理。這種情況在現代信用風險管理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首先,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的發展使投資組合經理能夠根據市場和交易對手每天的信用狀況動態地度量信用風險的水平,it市場方法也被引入到信用產品的評估和信用風險的度量中。其次,隨著信用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投資組合管理人有了更加靈活有效的工具來管理信用風險,其信用風險承諾水平可以根據其風險偏好通過信用衍生品的交易進行動態調整。
2.信用風險對沖手段開始出現。
長期以來,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壹直局限於傳統的管控手段,與不斷變化的市場風險管理模式尤其是有效的風險對沖管理手段相比,缺乏創新和發展。傳統的管理方式只能在壹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風險水平,投資者很難完全擺脫信用風險;而且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這種投入會隨著授信對象的增加而迅速上升。這壹限制對以存貸款業務和信用風險為核心業務的商業銀行並沒有太大影響。然而,隨著信用風險越來越多地進入證券交易和投資銀行領域,傳統信用風險管理的這種局限性日益凸顯。對於券商而言,其面臨的信用風險具有以下特點:第壹,與商業銀行不同,券商以市場風險而非信用風險為核心業務,信用風險只是交易的副產品,交易雙方都試圖剝離或擺脫;第二,由於證券交易品種的多樣化和交易對手的廣泛性,證券商面對的信貸對象往往比商業銀行多;第三,券商往往缺乏像商業銀行那樣管理信用風險的經驗和相應的人力物力,使得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和手段無法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以信用衍生品為代表的新壹代信用風險對沖管理工具開始走到風險管理發展的前沿,開始推動整個風險管理體系的不斷發展。
3.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從定性走向定量。
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分散投資、防止授信集中化、加強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查和動態監控、要求提供抵押或擔保等增信措施。雖然這些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相當完善和成熟,有些甚至已經制度化,成為金融機構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些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還是以定性分析為主。
近年來,信用風險的度量和管理方法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與過去相對落後、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的信貸管理相比,新壹代金融工程專家將建模技術和分析方法應用於這壹領域,產生了壹批新的技術和思想。隨後,在傳統信用評級方法的基礎上產生了許多信用風險模型,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註。例如,中國風險預警得分(EMMA Score)可以預測企業處於不穩定或不可靠風險狀況的可能性,Paydex是目標企業支付績效的量化指標。現代信用風險模型主要通過數理統計分析歷史數據,從而定量評價相關群體或個人的信用水平,預測其未來行為的信用風險,為防範信用風險提供有效的依據和手段。
信用評級機構在信用風險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獨立信用評級機構在信用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信用風險管理的另壹個突出特點。與市場風險相比,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道德風險是信用風險的重要原因之壹,及時、全面地了解企業信用狀況是投資者防範信用風險的基本前提。獨立信用評級機構的建立和有效運行是保護投資者利益、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規模效益的制度保障。在發達國家,信用評級機構早已存在,現代信用風險管理對信用評級的依賴更加明顯。例如,信用風險管理模式直接取決於企業的信用等級及其變化。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發布的新資本協議強化了信用評級在金融監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