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興趣是學生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朋友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渴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壹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在教學5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紐扣,幼兒在分紐扣時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4的組成時,引導幼兒用手指表示數,用彩色筆畫圓點表示數,根據老師的要求動手擺圓片、擺小棍等;教學5的組成時,我先讓幼兒動手玩紐扣,往小盤裏撒紐扣,看看有幾顆正面,幾顆反面,邊玩邊做記錄,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這樣。數的組成自然而然的在幼兒的談話中總結出來了,接著我讓幼兒們壹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有自己想法的同時,我進壹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5的組成,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遊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手段。“開火車”的遊戲幫助幼兒進壹步復習3以內的加減法;“又有蘋果又有梨”、“拼數”的遊戲幫助幼兒鞏固復習4以內數的組成;再加上童謠、歌曲的介入,課堂上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各種遊戲活動中壹邊遊戲壹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於樂。
2.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都應該是學習簡單的統計數據的方法,這樣統計方法在我班幼兒過去接觸得非常少。所以,雖然課前我也對活動教案仔細閱讀過,活動準備也相對比較充分,但活動開展中還是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比如,孩子們在剝花生的時候,有很多孩子的興趣都會落在別的小朋友身上,有的幼兒會玩弄花生,還有的幼兒記錄的時候還不知道分清記錄表上的格子……諸如此類的小問題。活動結束後,我也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思考,數學活動中除了要關註教學活動本身,還要關註其他什麽呢?
壹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今天提供的花生與記錄單都是壹樣的,這樣的結果勢必對不同能力幼兒的發展有壹定的局限性。特別是第壹次記錄的表格明顯太大了,而第二次記錄的表格則相對小了。所以在數學活動中的操作材料提供上,也許不能僅僅依賴於數學操作材料上提供的現成的表格,而應該設計相對合理,便於幼兒看懂和操作的記錄表。還能滿足不同幼兒能力的需要,能激發壹部分幼兒接受自我挑戰。
二是重視幼兒操作技能的養成。在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在數學操作中的習慣與技能。良好的操作習慣與操作技能也是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保障。所以每個環節中,我都事先提清楚要求,然後讓幼兒進行操作,這樣往往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而假如教師的要求不清,幼兒則無法順理成章地完成要求的任務。今天的花生很充足,我保證了幼兒人手壹份花生,這樣減少了幼兒在操作中相互的爭搶、等待的時間,為活動爭取了壹定的時間。
3.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打扮新年樹》該活動我準備了壹棵實物新年樹,和許多禮物掛件,這樣的情景創設著實讓孩子們激動了壹回。如此,孩子們在按數取物的環節,無論是操作者還是關註的孩子都十分的投入,操作的正確率也是比較高的。然而,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就有壹些值得自己反思的細節了。看到孩子們在第壹環節中的出色表現,想必孩子們是牢牢掌握了6以內數量的數物對應關系了。因此,我迫不及待地將人手壹份的“新年樹”操作材料投入集體操作活動,難點就是在每棵新年樹的樹幹上寫上了不同的數字,讓孩子們根據新年樹上的數字畫上自己喜歡的禮物數量。
4.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昨天我班孩子學習了5的組成,我談談在教學5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我是剛接本班,聽說本班孩子對數概念掌握不是很好,我就進行了復習及了解孩子們的情況,發現個別孩子就連數字3、4、5等數字還不認識,更談不上那個數數。我就與家長及時聯系,進行了溝通,希望家長那個配合我們的工作。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雪花片,幼兒在分“雪花片”時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我覺得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教學5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五個雪花片,然後將小雪花片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單上,每次分得要不壹樣。分完後檢查是否有重復或漏分的現象,最後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通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組成。接著我讓幼兒們壹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壹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5的組成,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5.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數的分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壹個重要部分。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分燈籠》源於“黑夜密語”主題中的`數學活動,整個活動以“分燈籠”為遊戲情節線索,以幼兒思維發展的理論為依據,設計了三部曲:操作體驗——歸納提升——遷移運用,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快樂,積累經驗:在交流、歸納、提升中發現壹些簡單的規律,在遷移運用中提升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在聽了陳老師的數學活動後,讓我感覺,內容雖傳統,但是形式新穎。通過活動能讓孩子更快地梳理、感知數的概念,幫助孩子更快地學習數學。我們都知道:數學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等特征,再加上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還不夠好,所以,在本次設計活動過程中,老師很註重幼兒的操作環節,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環境,以促進幼兒對數的概念的建構。同時,老師為孩子制作的操作材料簡單而有趣,如:以往我們最常規的幼兒探索數的組成,可以用撒圓片(壹面紅色,壹面綠色)的方法,孩子撒下去5片圓片,分成了幾片綠色,幾片紅色。而在本次活動中,老師為孩子制作了壹個有10個鏤空燈籠的底板,壹張前半部分是紅色的,後半部分是綠色的紙條,讓孩子用底板在紙條上拉動,這樣就出現了紅燈籠和綠燈,隨著紙條的拉動,紅燈籠和綠燈籠的數量也在變化,由此得到了10的各組成。就是這樣壹個個小小的道具卻深深吸引了孩子的學習渴望,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由此也讓我感覺到了,雖然是壹個小小的操作材料,但體現了教師的聰明才智,和為此所下的苦功。讓我們學到了許多:為了孩子,教師平時要多思考,多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6.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大班幼兒在數學方面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常常會覺得有的錯誤是根本就不應該發生的。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更讓我感慨良多。歸結起來有兩點:
壹、畫面觀察能力較差。
在本次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各種方法進行5個以上物體的排序。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給踩高蹺的貼絨娃娃排隊。幼兒人人都能將娃娃按高矮排好隊伍。接下來是讓幼兒將手邊長短不壹的吸管按長短排序,幼兒也都能將吸管排好。可是在接下來的操作材料中,幼兒在紅旗的排序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這些紅旗的旗桿長度有的相差非常細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錯。雖然操作之前我已經引導他們要比較旗桿的節數,但了解是壹回事,真正做時有很大壹部分幼兒都排錯了,不是順序搞錯就是序號記錯。而這壹切都反應出幼兒對畫面的觀察不夠細心,做事太過急促。
二、對自己缺乏信心,沒有自我認同感。
進入大班以後,我發現有許多小朋友都對自己的行為非缺乏信心。具體表現在:做作業時總喜歡看別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剛剛拿到作業紙就現看別人是怎麽做的。以至於有的小朋友交上來的作業讓人看了都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因為他的答案都是反寫的。明顯全是照抄別人的。
7.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活動前,我為讓幼兒能對數字的排列有個概念,我先讓幼兒為汽車設計車牌號,幼兒操作情況較好,讓幼兒為本次活動有了壹定的知識經驗。而且,這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對現代通信工具非常熟悉,設計電話號碼,讓他們知道電話號碼數字不能相同,如果數字相同,那麽數字之間的位置就要不同,幼兒通過排列數卡後,得出了這個結論。
本次活動中,我做到了多元互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在第四環節中,幼兒相互討論,提供了幼兒相互學習的機會。我還即興的添加了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活動的最後壹個環節,我與幼兒的電話這壹環節,讓幼兒再次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自己設計的電話號碼,可以玩打電話遊戲。我請了幾個老師來班級進行配合,讓幼兒與聽課教師的互動:讓部分沒有評價到的幼兒到聽課教師那裏去檢查,這樣使得每個幼兒得到了參與評價的機會,能檢查到自己的為小動物設計的電話號碼能不能使用。但這也是對我班幼兒與其他教師如些親密接觸還是第壹次,所以也是對我班幼兒來說是壹種挑戰。每個幼兒都參與進去了,雖然有幾個幼兒扭捏幾次,心裏帶著不安,但還是挎過了心理怕的障礙,勇敢地向著笑容可掬的聽課教師走去。所以,我為自己感到欣慰。終於讓孩子們走出了自我怕的空間,他們成功地挑戰了自己。
由於幼兒的大腦還沒發育完善,暫時記憶強,長久記憶差,前學後忘的現象時有出現,所以光靠上課復習是不行的,針對這個問題我為提供了操作區的材料。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進壹步的操作體驗。這樣許多的數學問題,可在老師個別指導下,教師稍加點撥,讓幼兒自己去處理。
因此,我個人認為數學活動壹定要做到讓每個幼兒得到操作的機會,並都能得到評價的機會,如果沒有他人配班,我想這也不能像蜻蜓點水,壹帶而過,而是想辦法,可以讓幼兒之間相互評價,也可以放到區域活動中,教師有針對性地讓沒有能參與到評價的幼兒能得教師的肯定,讓他們也體驗到成功。
8.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生活中會碰到很多的測量內容,特別是我們自然角的植物壹天天的長大,孩子每天觀察著,每天都會向我來報告自己的種子發芽了,自己的種子長高了,某某某的種子長的。這個時候,我會故意問問孩子,“哪到底是誰的種子長得呢?”或者問他們“誰知道自己的種子長的有多高啊?”“妳去量量看妳的種子有多高啊!”……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接觸著測量,慢慢就有了測量的需求。觀察著孩子的反應,很多是植物與植物的對比,有的是在那裏目測,當我提出用量量的方法,有孩子都跑回去從書包裏拿出尺子,可是在那裏比劃了半天,回來跟我說:“老師,我不會量。”
看來數學活動“測量”的教學時機到來了。我在活動中提供了壹些豐富的自然測量材料,如吸管、粉筆、牙簽、紙盒、帽子等,通過不同的材料測量桌子的長度和寬度,讓孩子了解測量工具的不同,測量的結果也是不同的。同時重點解決了測量的方法,如起點、終點、首尾相接、記錄的要點等。在此基礎上,我再提供很大的操作平臺,不只是在活動室裏測量,還延伸到戶外,如量滑滑梯、圖書架、操場等,讓幼兒自由測量各種物品做好記錄,滿足孩子測量的需求。讓他們在操作中通過對比、討論,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幼兒與同伴足夠交流、解決問題的機會,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在活動,盡力體現以孩子為主,讓大多數孩子能主動去學、願學、樂學,培養幼兒對測量產生興趣,嘗試借助工具測量周圍物體,進壹步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中,孩子們興致濃厚,能大膽嘗試各種工具進行測量,也能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記錄下測量的結果。然而,在活動中也存在壹些困惑:
1.幼兒由於個體差導,出現個別幼兒孤立活動,不願與同伴交流,任教師如何鼓勵也無濟於事,該如何?
2.測量工具的投入數量及種類應如何把握“度”。
3.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我們該如何辦?
9.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這次數學活動,我設計了5個環節——找壹找、猜壹猜、玩壹玩、說壹說、想壹想,每壹環節都是環環相套,層層遞進。通過讓幼兒認認、想想、說說數字,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擴展性思維在這次活動中,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前我先請幼兒收集、尋找、記錄壹些生活中的數字,制作成PPT,讓幼兒從生活中有數字的物品中交流分析自己的“發現”。接下來是經驗遷移,感知數字和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孩子們結合已有的經驗講述生活中的數字,如:什麽公交車的路線號,電影票、掛歷、汽車的牌照等,他們基本上都能知道這些數字作用的壹二。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了解數字的不同用途,活動中充分體現了《綱要》精神:幼兒的教育內容必須生活化、遊戲化、社會化。“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創設出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應該讓學生懂得:生活就是數學學習的課堂,數學學習就在廣闊的天地裏,生命的成長中。
10.值得分享的大班數學教學反思
星期五上午的數學活動學習《等分》,我讓孩子在活動中通過操作、探索、觀察、比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開始,我先請幼兒將壹根繩子二等分,壹下子吸引住了孩子,大家都躍躍欲試。我請小朋友來分,同時請他向大家驗證分出的兩根繩子是否壹樣長,老師點評。通過這個方法,小朋友了解了什麽是二等分,如何來驗證。
在學習活動中,我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我還為幼兒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壹個圓形紙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老師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孩子們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圓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來,對幼兒掌握的知識進行提升,探索、我結合幼兒用書操作各種長方形二等分的方法,對二等分的概念進壹步的認識和理解。
活動的結束部分,我又為孩子提供了許多可操作實物:如飲料,蘋果等,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許多東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學過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進行生活中的實際操作,幼兒通過切食物、分飲料等實踐,拓展二等分的知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等分的興趣,在操作中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