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它的繁榮背後卻有著無數的尷尬和困境。比如,很多休閑農業項目因戰略定位不當而無疾而終,後續資金不足而難以為繼,管理人才稀缺,但高薪難求。
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從業者,都需要冷靜思考,直面現實,才能找到破局創新的痛點,對癥下藥,獲得重生。基於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從壹線實踐經驗中總結出壹些可以借鑒的經驗。
1,切忌急功近利,需要長遠規劃。
做農業需要耐心。不能因為回收期長,就把自己逼到窮途末路。
常見的做法有:
(1)為了快速收回成本,收取高額的入場費,提高了遊客的進入門檻,讓遊客感覺像是壹個景區。他們只來壹次。
(2)不專註農業,希望通過房地產等傳統方式盈利。眾所周知,沒有鄉村休閑氛圍的房子是沒有優勢的。更糟糕的是,許多建設是盲目的,甚至是非法的,無視國家的土地控制規定。
(3)破壞生態環境,拆掉古宅,建壹些有異國情調的房子,用於會議度假,但最後沒有吸引遊客,沒有盈利。正確的做法是三思而後行,請專業的策劃團隊掌控全局。做休閑農業需要對國家政策法規的全面把握,對市場和自身資源的清晰認識,做好定位和品牌,對每個功能分區項目的詳細布局,最重要的是學會運營和營銷,學會處理各種關系。
所以,不要著急,穩紮穩打,只有細心品嘗,才能感受到這款蛋糕的獨特風味和魅力。
2、忌五花八門,需要行業造血。
休閑農業的核心是農業,不要本末倒置。沒有農業的產業支撐實現項目所在地的造血功能,就沒有辦法實現持續的運營投入。前期還是要通過農耕體驗、采摘休閑等初級方式吸引人氣,獲取運營成本。只有在農場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再增加旅遊的體驗項目,才能做到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
3.避免高估實力,靠發展。
縱觀中國的休閑農業,壹般有兩種:資源型和市場型。
資源型,主要是景區型。在著名的景點周圍,總會有許多休閑農場和農家樂等。,這壹切都是依靠景點的知名度,人流和完善的交通設施來引流和引導自己。
其次,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市場。休閑農業壹般依托周邊城鎮群體。在此基礎上,交通區位好、生態環境好、休閑農產品獨特的才最具吸引力。除此之外,其他農場應該如何發展?
還是需要“依靠”,群體支持、跨界支持、特長支持、復興支持、稀缺性支持、品類支持、區位支持、自力更生等等。總之,在偏遠山區,單靠壹個小農場並沒有特別的吸引力,等待妳的最終結果只能是無所適從,難以為繼。
北京虹鱒魚的壹條溝,就是組團發展;中糧集團發展休閑農業是跨界融合;平谷桃、大興西瓜、門頭溝櫻桃、昌平草莓等北京各郊區特色農業的發展是特色。爨底下民俗旅遊的發展意味著依靠文化復興等。找到核心支撐點才能長遠發展,前提是看好資源和市場!
4、避免照搬照抄,需要因地制宜
即使有好的資源和市場,休閑農業的發展也需要因地制宜。因為不同地方的消費群體有不同的需求和愛好,同樣的休閑項目在壹些地方很難發展起來。更何況大家都抄了,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抄走了吸引力,抄走了自己的未來。
比如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在山裏的蝸居》這樣的項目不錯,就想復制。前段時間去青島出差,發現當地人周末很少在外面休閑,尤其是山區。壹方面,市場裏山裏的生活條件太差,無法滿足住宿需求;另壹方面,因為青島本身就是壹個宜居城市,住在自己家裏很舒服。在這種情況下,青島的農村大部分位於海邊。如果要建“蝸居”工程,那可不是北京那麽簡單。只有把高標準的住宿和有吸引力的夜間旅遊項目結合起來,才能讓遊客留下來,否則照搬就是死路壹條。
5、避免等待客戶,需要營銷運營。
這是壹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量的信息在傳播。如果妳的休閑農場還是“養在內室,沒有人認識她”,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大量的維護成本拖垮。
休閑農莊有很多,無論是傳統媒體營銷還是微信、微博自媒體營銷,或者各種活動營銷,大家都在競爭。如果妳什麽都不做,沒人知道也沒人管,哪怕妳的環境更生態,設施更齊全,項目更好玩。
另外,農場的運營也很重要。農場的成功、規劃、建設只是第壹步,但壹個好的操盤手很重要。休閑農業的發展涉及團隊建設、日常運營、品牌打造、持續銷售、服務升級、危機公關,運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經營者必須與時俱進,經常學習考察,還要處理好與政府和遊客的各種關系。
綜上所述,投資農業需謹慎,華麗轉型之路坎坷。只有說服妳集中精力,努力工作,妳才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