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嚴格上是包含搏擊的,妳說的健身應該是健身房擼鐵和搏擊訓練是沒有沖突的,只不過他們的訓練側重點不壹樣,結合訓練對於身體素質的提高更有幫助。
身體素質的提高分成幾個方面: 力量 敏捷 協調性 爆發力 穩定性 肌耐力 柔韌性。
健身房擼鐵的側重點: 提高肌肉力量 提升肌耐力,讓肌肉增長更加好看。
搏擊訓練的側重點: 搏擊對於提高敏捷性 協調性 爆發力 柔韌性都有幫助。
所以健身房擼鐵搭配好搏擊訓練,對於身體素質提高不僅沒有沖突 還有全面提高的好處。
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
比如妳說想要練習搏擊,那麽就需要的東西就是心肺功能、爆發力、平衡性,柔韌性,反應能力,等肌肉、關節,神經的緊密連接,通常搏擊壹個動作的發力是從下到上,力量通過多塊骨骼肌肉關節傳遞的壹個過程。健身動作通常是孤立訓練,強調不借力完成動作,盡全力使身體的壹塊肌肉進行收縮完成動作,孤立訓練必然會導致身體肌肉之間的協調能力下降,所以健身和搏擊是屬於兩種不同的運動,不同的運動所表現出不同的肌肉有所差異。長跑運動員主要鍛煉慢肌,所以耐力很強爆發力不足。短跑運動員主要鍛煉快肌,爆發力足但耐力壹般,是好是壞其實是根據我們的目標需求來定的。
這麽說妳能理解麽,如果健身訓練的目標就是要提升搏擊的運動表現,那麽健身和搏擊便能相輔相成。如果健身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肌肉的線條,輪廓,比例,維度,那麽爆發力,什麽的其實根本不需要。
如果健身是為了增肌和搏擊是沖突的。
如果是健身,采用大重量的練習方法,迫使肌肉的面積增粗,肌肉結締組織增厚,肌糖元增加等,並伴隨脂肪減少。這種練習方法肯定是會影響搏擊。
因為搏擊的練習更傾向於,增肌並不是唯壹的辦法,更多是采用以下的訓練方法。
神經調節功能的改善、
1、動員參加活動的肌纖維數量增多。
2、改善主動肌和協同肌、對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應協調關系。
3、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強度和靈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
4、杠桿(骨)的效率、
搏擊是要在快速的移動中尋找對手的弱點,進行瞬間的速度力量擊倒對手,這就更傾向於速度,在,是速度的快慢僅從肌肉的角度理解,追求是快速的肌肉收綜能力,這就需要神經快速的募集纖維,並且在擊中需要是壹種整體肌肉的***同發力,不是單壹的肌肉群,因此動肌和協同肌、對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應協調關系是格鬥的重要練習手段之壹。相反健身要改變體形,塑造形態,就要使用大重量,對局部的肌肉進行塑造。這樣不同的運動軌跡,節奏,負重對肌肉的刺激形成肌肉記憶是不同的。
說實話,我很業余,認為有沖突。
認為沒沖突的,估計都沒怎麽練過。
我也羨慕人魚線馬甲線什麽的,但就是壹身橫肉,沒辦法。
在票友中我可能算是蠻練,身體幾處地方都是訓練過度而受傷。
水平在實戰自衛中從未出第二拳,就ko 對手。像今天熱門視頻的哥大戰的,場地不變的話,我可以打這樣路人十個。
我背部像蝙蝠,有腹肌不明顯,身材跟純粹練健美的沒得比。
健美肌肉看過去都是圓鼓鼓的,緯度也追求越大越好。但如果有壹定強度訓練爆發力與速度的,手臂肌肉就不可能看過去那麽圓鼓鼓,而是呈現流水線,而且練格鬥拳擊的人也會控制自己的最佳體重,保證其靈活性與速度,怎麽可能練那麽大的緯度。
所以我認為兩者是壹定有沖突的,尤其是業余票友每天訓練量不超過2小時的時候。
最後嘮叨下:我很希望大家有更正確的健身觀念,純粹的健美觀念很快會淘汰的。
健身就是為了強身健體,而不是為了照鏡子拍照找滿足感。
如果妳既有練健美又有練格鬥拳擊,妳肯定會忽視健美,因為妳會有更深層次的自信。
健身的目的不同,各體系訓練方式也不同,所以根據自己的目的選擇訓練方式,就不會有沖突。因為搏擊也是有體能訓練的,而訓練方式和健身中的部分體系是壹致的,並且不同的格鬥體系的訓練方式也會有區別。
如果是以健美為目標的訓練方式,就不適用於格鬥體系體能訓練,太過追求肌肉維度和均衡性,而搏擊格鬥根據各自體系打鬥方式不同,對肌肉力量都是有偏重性的,不會要求肌肉的均衡性。並且健美訓練過於側重孤立動作訓練,也不利於格鬥的整體發力。
適合搏擊格鬥的訓練方式有自重健身、動物流、棒鈴、壺鈴、戰繩以及部分自由重量器械訓練等等,以上建議綜合在壹起以自重健身和動物流為基礎進行訓練。然後根據自身所學格鬥體系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效果會更好。
健身和搏擊,就好比籃球和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都是運動。
都是運動,只是每項運動的側重點不同,訓練目標不同。訓練方式也不同。
妳也可以兩個都玩,妳也可以十幾個運動都會,到術業有專攻嘛,妳想變的精,肯定要專壹門,妳只是愛好,練壹百個也行啊。
沒什麽沖突的
練搏擊和健身不沖突,但要有規劃。
搏擊在個人練習時,最強調動作的規範性,特別強調各肌肉群的發力順序,從而獲得最佳的集中發力,而健身壹般比較強調局部發力練習,面很廣,所以最好和拳擊教練作好溝通,明確搏擊需要的力量訓練和速度訓練肌群。
現在很多健身房都有搏擊課程.
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訓練計劃差別也相當大。
同樣,取決於妳的目的,搏擊和健身可以以不同形式結合。
如果妳的目的是競技,抗阻訓練可以作為體能/ 技巧訓練的輔助,在訓練中適合以復合動作(如深蹲、硬拉)為主,獨立動作(如二頭彎舉)幫助不大; 如果妳的目的是提高體能,可以使用 HIIT 形式的搏擊訓練; 如果妳的目的是減脂或者塑形,可以在抗阻訓練的基礎上,將搏擊代替傳統有氧。
據自身需要,組合訓練內容。比如,將搏擊作為有氧的代替,可以進行如下訓練:
熱身 + 跳繩:20 min;
Speed bag/ Shadow boxing:15 min;
Heavy bag:20 min;
Shadow boxing:5 min。
具體訓練內容可以自己組合,也可以參考網上的計劃,非常靈活,也很有趣味性。比如 Jab-Hook-Upper hook-Hook-側踢(Roundhouse)-回旋踢,就是壹個很常見的動作組合。依照自己愛好,可以設定組數(比如 5 組動作,每組 15 - 20 rep);可以采取 HIIT 的形式,每組進行到力竭為止;
也可以將搏擊動作與自重訓練結合,比如在組間穿插壹些自重深蹲、俯臥撐等,對於體能提高也很有幫助。還有壹點非常重要:如果妳和小夥伴壹起練習,請務必先學習正確的持墊姿勢!不過,和健身壹樣,學習正確的動作是基礎。
由於搏擊比起其他運動,對於技巧的要求更高,Ruki姐強烈建議,在開始練習之前,不妨多看看資料/視頻,從空氣搏擊做起,循序漸進。
常年健身的人通常都壹身肌肉,看上去非常有力量感。於是,有不少人喜歡把健身的人和練格鬥的人進行比較,看誰的實戰能力更強。毫無疑問,在體重相差不是非常懸殊的情況下,健身的人是很難戰勝練格鬥的人的。原因是區分健身者和格鬥練習者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格鬥技術。這時,不少人會感到好奇,如果不考慮搏擊技巧,健身的人可以憑借身體戰勝練格鬥的人嗎?
其實,這個問題換種問法就是當壹位格鬥高手失去格鬥技巧後,他剩下來的那身肌肉會和健身者壹樣嗎?有人說,練格鬥的肌肉不僅有力量,而且有速度,根本不是健身者可以比擬的。那麽,我們就來看下,格鬥練習者的肌肉是否真的那麽完美?
安德烈(Andrea Lden)今年26歲,是壹位來自挪威國家隊的綜合格鬥運動員(MMA),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至今還在參加比賽。相信,他的身體素質肯定能夠說明壹些問題。
安德烈和馬格納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