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和發展創立儒家之所以稱“儒”,因其早期成員以“儒”為業。近代有的學者認為,“儒”的前身是古代專為貴族服務的巫、史、祝、蔔;在春秋社會大動蕩時期,“儒”失去原來的地位,由於他們熟悉貴族的禮儀,便以“相禮”為謀生職業。按這種說法,春秋末期,“儒”指以相禮為業的知識分子。孔子早年曾以“儒”為業,他除通曉養生送死的禮儀外,還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精通禮、樂、射、禦、書、數六藝。34歲時,孟懿子、南宮敬叔來學禮,此後學生逐年增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形成壹個以孔子為核心的學派。後世稱為“儒家”。
歷史地位及影響: 儒家思想統治中國長達2000余年之久。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被封建統治者尊為聖人 ,儒家學派在漫長的歷史中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 ,對陶冶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都作出過光輝的貢獻 ,但也因為長期被封建統治者利用,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儒家思想逐步變成了封建統治階級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中國哲學特征:
壹、中國哲學特征之壹:創化日新 生生不已
中國哲學傳統與西方哲學傳統有很大的差異。長期以來,西方哲學占主導地位的是 實體主義和機械主義,而中國哲學占主導地位的是非實體主義和機體主義。在西方,壹 元外在超越的上帝、純粹精神、不變的實體是宇宙的創造者,宇宙或世界不能自己創造 自己。如如不動的靜止的創造者與被它創造的生動活潑的世界,自然與超自然,人與 神,此岸與彼岸,心與物,精神與物質,主體與客體,靈魂與肉體,身與心,價值與事 實,理性與情感統統被打做兩橛,其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中國哲學的主流是自然生機主 義的,肯定世界是自己產生出來的,沒有淩駕在世界之上之外的造物主或上帝。
二、中國哲學特征之二:相依相待 整體和諧
如上所說,中國人眼中的世界,不僅是生機盎然、生命流行、變動不居、永恒發展 的世界,而且是豐富多樣的世界,是開放的、交融互攝、旁通統貫、有機聯系、相依相 待、動態平衡、整體和諧的世界。天、地、人、物、我之間,心物之間、身心之間、神 形之間、能質之間是相對相關的,是互為主體的,同時又是不可分割、彼此聯系的壹個整體,壹個系統。
三、中國哲學特征之三:事實與價值的聯結 語言與超語言的貫通
在西方哲學史上,休謨強調“事實”與“價值”的二分,認為“價值”“只是人類
對於某種社會的和有形的確實之偏好而起的反應”,也就是“無法證實的觀念”,所以
將“事實”與“價值”兩者相混淆,將引起“知識上的混亂”。西方認識論的傳統中,
強調認知優先,美德即是知識,強調客觀知識,強調認識的客觀性、公允性,提倡價值
中立,避免把價值觀和信仰滲透到研究中去。對於我們做研究來說,暫時把事實與價值
區別,作為研究過程中的壹個環節或層面,這種方法是值得重視的。中國傳統的價值優
先,價值與認知不分,確有弊病。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同創造的,這壹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壹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壹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道教對中國影響:道教是植根於中國本土,發源於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宗教。它誕生之後,就對中國文化直接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的後期,中國文化隨處可以見到道教影響的印跡。
在文學方面,道教的影響極為廣泛。許多收入《道藏》的神仙傳記,如漢代劉向的《列仙傳》、晉代葛洪的《神仙傳》等,都是文筆優美的散文,是具有獨特風格和價值的文學作品。道教還深刻地影響到民間文學和文人的創作。我國著名的幾部古典小說,《西遊記》的人物有以如來佛和玉皇大帝為首的佛、道兩個系統;《水滸傳》裏有《張天師祈禳瘟疫》、《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公孫勝鬥法破高廉》等章回;《三國演義》有諸葛亮預斷兇吉、呼風喚雨等情節;《紅樓夢》有形影相隨的壹僧壹道,無不反映出道教的影響。道教還對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家藝術想象力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李白詩作中那種瞬息萬變的豐富想象力,就同他對伸仙世界的向往有著明顯的關系。
在藝術方面,廣泛吸收各地民間音樂乃至西域音樂而發展起來的道教音樂,不僅湧現了像阿炳(《二泉映月》的作者)這樣的著名音樂家,而且還保存了《玉音法事》、《大明禦制玄教樂章》等許多樂譜,這些都是中國民族音樂的寶貴遺產。
在科學技術方面,許多煉丹家往往兼攻化學、藥物學和醫學,如晉代葛洪不僅著有《抱樸子內篇》,記載了他對煉丹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化學變化的認識,還撰有《金匱藥方》、《肘後備急方》、《神仙服食藥方》等多種醫藥書籍。孫思邈對醫藥的研究更為精深,被後人尊為“藥王”。我國四大發明之壹的火藥,就是道教方士在煉制丹藥中發明的。不少道士還精通天文歷算,據說祖沖之就可能是道家信徒。道教講究養生之道,保存並發展了氣功,也對中國的人體科學作出了貢獻。此外,壹些道士還發展了中國的拳術,如北宋張三豐就是武當內家拳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