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對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在於其道德價值、教育價值和政治價值。首先,儒家文化對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在於其道德價值。眾所周知,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標誌著經濟學的誕生。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不僅需要法律,也需要道德。相應的市民社會是法制社會,也是道德社會。孟子在《孟子·高子上》中說:“生為我所欲,義為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義者也。”儒家文化強調人性與天道的壹致性、正義之治、忠恕之道、互信互利,符合市場經濟和現代公民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這是儒家倫理道德超越性的現代價值體現。在當代社會,更準確地說,在當代中國,這種觀念嚴重缺失。從三鹿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皮奶、牛肉醬,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我們來說,迫切需要構建壹個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的信用體系。它不僅在經濟上需要儒家文化的保障,在倫理上也需要儒家文化。俗話說,孝在諸德之首。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特征之壹,也是儒家倫理中的基本行為準則和重要道德範疇。在儒家道德體系中,孝是仁的開端和基礎。也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是個人最基本的倫理原則。壹個不“孝順”的人談什麽做人,談什麽做人,談什麽品德?因此,儒家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應該在當今社會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其次,儒家文化對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在於其教育價值。孔子無疑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他開辦私塾,促進平民教育的發展。他的“有教無類”的思想可以說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張。“時時學”“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的思想影響了無數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孔子的壹生,從15歲開始立誌學習,到了70歲達到了“為所欲為而不逾矩”的目標。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壹點,是他壹生“學而不厭”的結果。孔子通過他的經驗和理論為後世的教育開辟了壹條嶄新的道路。後來,宋代理學家朱繼承和發展了儒家文化的教育思想,既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和終身性,又提出了知行合壹的觀點,如其所言:“問渠焉得清?”“要源頭活水”,不僅要認識,更要踐行。這壹思想對於解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具有重要意義。最後,儒家文化對當代社會的意義在於其政治價值。儒家思想文化既是道德、教育、人生的哲學,也是政治的哲學。重要體現是“仁政”思想和民本思想,主張“輕刑薄稅”、“聽政為民”、“與民同樂”。眾所周知,“和”是儒家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僅是壹種政治手段,更是壹種政治目的。儒家的理想社會至少是壹個和諧、團結、安寧的社會,這與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非常相似。對於今天以美國為首的霸權時代,儒家的“大同”和“和”的思想是可以抵抗的,這也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閃耀著民主民生的光芒。它在歷史變遷中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影響了中國歷代的政治活動。盡管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其“以德治國”的思想和“以禮治國”的秩序思想對當今政治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人類歷史的漫長歲月中,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等諸多大國興衰,數百個帝國默默生老病死,而中華民族卻屹立千年。毫無疑問,儒家思想文化為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做出了貢獻。儒家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不是幾句話或者幾段話就能說清楚的。它的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和吸收它,並將其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發揚光大,實現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和靈魂,拋棄它無異於自我毀滅。我們有責任重拾儒家文化,我們有義務將其發揚光大。這是國家大事,是我們人生獲得自身價值和社會肯定的關鍵。
上一篇:信息成為區域產業轉型的鋪路石——2000字信息戰論文下一篇:兔子和老虎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