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兩漢宋明明清是如何發展的?

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兩漢宋明明清是如何發展的?

(壹)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

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他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學說,主張用善良處理人際關系。政治上,他把“德”和“禮”作為首要的統治手段,要求以德治國,愛惜民力,反對暴政和刑罰。提倡“克己復禮”,維護《周》之禮,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壹部分。孔子晚年編輯整理的《詩經》、《尚書》、《禮》、《易》、《春秋》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儒家五經。

戰國: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站在新興地主階級的立場上,也強調小農階級的利益。他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比君貴”、“政為民用”的思想,同時宣揚“實幹者治民,實幹者治民”。這種溫和的政治主張無法滿足當時結束割據、實現統壹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張“禮法結合”的思想,在自然觀上提出“天有其規律性”和“人以制命,用之以制天”的觀點,是當時生產力進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義思想。

特點:這壹時期的儒家思想較為具體,具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沒有嚴格的理論依據,大多是關於思想修養的道德規範和以政治理想治國的原則;孟子的“仁政”、“重民輕君”使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結合,但由於脫離了現實政治而受到新興地主階級的冷落。

(二)儒學遭到滅頂之災——秦朝

秦朝雖然已經統壹了全國,但當時私學盛行,百家爭鳴。許多儒生和遊客對國家大事評頭論足,造謠惑眾,對當時國家的統壹和中央集權極為不利。為了壓制戰國割據時期遺留下來的政治勢力和思想影響,秦始皇采納了宰相李斯的建議,實行了“焚書坑儒”的野蠻政策,焚燒數百部書籍,坑害儒生,進壹步確立了法家的官方地位。

特點:由於儒學無法為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統治服務,統治者利用政治權力強行幹預和控制思想,儒學遭到毀滅性打擊。

(三)儒學的排他性地位——漢代

西漢:董仲舒成功改革儒學,以儒學為基礎,廣泛吸收百家之長,創立新儒學,主張“天人合壹”、“君權神授”,宣揚“大壹統”、“三綱五常”。此時的儒家思想“法內儒外”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

特點: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儒、法、道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儒家是宗教的、儒家經典的、政治制度化的。

(四)儒學的新發展——宋明理學

宋代:宋代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道思想的理學。是宋代理學的正統。南宋朱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他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反對“天理”和“人欲”,認為人欲是萬惡之源。所以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本質上是封建等級制度。

明代:王陽明反對朱認為心與理是兩回事的觀點,創立了與朱相對的主觀唯心主義學說,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善”。通過“內省”和“引向良知”,說明理學從客觀唯心主義演變為主觀唯心主義,也走向了極端。特點:宋明理學開啟了儒學的新時代。

(五)儒學的發展與變異——明清之際

明清時期,隨著封建王朝的激烈更替,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出現,以及時代的變遷,出現了壹批新的思想家。他們既繼承了宋明理學的許多思想,又對其中的許多思想不滿,試圖更新。在這方面,明末的李贄、明末清初的黃宗羲、顧和王夫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異端”思想家李贄否定孔子是“天生的聖人”,反對把孔孟之道當作權威和教條,主張個性自由發展,批判理學的正義理論。

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政治上,主張“與時俱進”,反對君主專制,認為“天下之大害”,“天下之權,托付於天下之民”,主張“法治”,反對“人治”;經濟上:反對“重農抑商”,提出“農工商為基礎”;在思想上,批判繼承宋明理學,否定理學的形而上學觀點,提倡“實幹”的務實學風和行為。特點:明清儒學既繼承了宋明理學的許多思想和觀念,又對其中的許多內容不滿並加以更新,使儒學更加現實,更加貼近國計民生,從而使儒學得到再發展。

(6)儒學遭受打擊: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

鴉片戰爭後,隨著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紛紛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把儒家思想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主要革命對象。田萍王國雖然壹開始就把西方的宗教平等思想和儒家的“大同”思想結合起來,作為反清鬥爭的思想武器,但在太平天國政權建立後,卻把儒家經典斥為“妖魔”。辛亥革命後,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的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政府規定學校不得讀四書五經,教科書必須符合民國宗旨。

(7)儒學復興: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北洋軍閥出於恢復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廢除了壹些資產階級的文化教育改革,利用當時中國封建思想的強烈殘余,在社會上掀起了壹股尊孔的反動逆流。孔子成了封建思想的代表和專制統治的護身符。

(八)儒學主導地位動搖——新文化運動前期。

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進壹步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激進民主派為了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以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為武器,在中國提出了“德先生”、“賽先生”、“打倒孔家店”等口號,把鬥爭矛頭對準了儒家,深刻批判了封建正統的傳統儒家道德。新文化運動後期,壹批先進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開始使用新的思想武器。

特點:早期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是中國近代史上壹次資產階級文化反對封建文化的重要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但早期運動存在著對東西方文化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片面傾向。

(9)儒學的統治地位徹底動搖:——從新中國成立到文革。

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毫無挑戰地成為主導意識形態,與馬克思主義長期不和的儒學繼續遭遇厄運,受到更猛烈、更有組織的批判。“文革”期間上演了“批林批孔”、“批”等鬧劇,在全國範圍內徹底摧毀了儒家文化,最終將反傳統文化運動推向了歷史的頂峰。

(10)自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儒家思想在新的壹年裏復興了

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推進了思想文化領域的“思想解放”運動,儒學也得到了實事求是的評價。當前,新壹代國家領導人呼籲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學真正做到古為今用,在吸取其精華、摒棄其糟粕的前提下煥發出新的光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原因:壹方面是因為其思想內核,即哲學上崇尚天人觀;倫理上以“仁”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提倡忠孝,嚴格等級;政治上,鼓吹“大壹統”,維護專制集權,都是壹切剝削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後所需要的思想武器,基本上適應了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另壹方面,由於儒家的人生理論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改變面貌。特別是漢代儒學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並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為了豐富自己的哲學,儒家不僅批判了佛教和道教,而且充分吸收了它們有益的思想材料,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哲學體系。宋明理學是三教合流的產物,同時又保持著自己的根本特征和立場。

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儒家的大壹統意識對於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和祖國統壹大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護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以人為本的思想對解決今天的“三農”問題有壹定的參考價值;道德規範意識是培養現代社會公德意識和歷史使命感、責任感的重要渠道。和諧意識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謀求社會的共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思想的演變與發展(下)

1.“百家爭鳴”與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與早期儒學:春秋末期,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要求人們應該相親相愛,友好相處,寬容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對暴政和任意刑罰。他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

(2)戰國時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思想的兩個代表。孟子主張“仁政”,進壹步提出“民為重,國為次,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上主張“性本善”,要恢復和擴大人的善,就要實行仁政。荀子張以德服人,提出了“君能行船於水”的著名論斷,強調使人行善。經過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和發展,儒家體系更加完備,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戰國後期,儒學發展到百家爭鳴,數量眾多。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從“無為”到“有為”:漢初,統治者為了恢復生產,安定人心,吸收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與民同息的政策。經過60多年的休養生息,漢朝的經濟實力逐漸恢復壯大,但諸侯國勢力的日益壯大,土地兼並的激烈,匈奴的入侵,都威脅著西漢王朝的穩定。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董仲舒是漢代儒學的代表人物。他把百家學說中的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的壹些思想融合到儒家學說中,並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家體系。董仲舒適應漢朝中央集權加強的需要,提出了“春秋統壹”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要維護政治上的統壹,必須實行思想上的統壹。他提出要廢黜六經範圍之外的所有學術圈。董仲舒主張“君權神授”,提出“天人合壹”、“天人感應”等學說。董仲舒還提出了“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和仁、義、禮、智等原則。

(3)儒家思想走向正統:漢武帝開始起用儒生參與國家重大事務。儒家思想成為政府選拔人才、任用官員的標準。自漢武帝時代起,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公元前136年,漢武帝正式規定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被稱為“博士”。公元前124年,漢武帝根據董仲舒的營建,建立國子監,規定國子監的學生為博士弟子,均由儒家五經博士授課,考試合格後可以擔任政府官員。國子監的建立打破了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舊刻板印象,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漢武帝還下令在全國各郡縣建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

從此,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提倡的正統思想,並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3.宋明理學

(1)三教融合:漢武帝以後,儒學在統治者的大力倡導下興盛起來。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吸收了佛道精神,有了新的發展。佛教吸收了儒家的精神,有中國本土化的傾向。道教受儒家思想影響,主張“尊儒”、“尊道”。隋代儒家提出了“三教並儒”的思想,也稱“三教合壹”,主張以儒家思想為主,佛道學說調和吸收。初唐統治者推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尊佛、崇儒。佛道的發展開始挑戰儒家。

(2)朱成的理學:北宋時期,儒生發起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融合佛道闡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性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其中以北宋的程顥、南宋的程頤兄弟和朱最為突出,“理學”也被稱為“朱成的理學”。“二程”認為天就是宇宙。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兩個過程”直接把天理和倫理道德聯系起來,認為人倫就是天理。朱是理性的集大成者,他強調理性的源泉在於天理,天理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也指出人性與自然原則是壹致的,只是被後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強調“保存自然原則,熄滅人的欲望”。《二程》提出了“師事”的認識論,認為只有深入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們主張通過學習來理解普遍的自然法則。朱希禮認為,“物”是指自然法則、人倫關系、聖言。朱成的新儒家不是尋求科學的真理,而是適應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並受到高度尊重。成為南宋以後長期占據統治地位,有效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官方哲學。朱的《四書句讀集註》成為後世科舉考試所依據的教科書。朱的學術思想也傳到了日本、朝鮮甚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了齋藤優子學派。

(3)王陸的心性論:南宋時期,哲學家陸九淵把“心”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提出“心”即“理”的觀點,認為世間萬物皆在心中。他認為窮理不需要從外部去探究,只需要從內心去反思就能得到正義。他的理論被稱為“心智”。明朝中葉以後,封建專制出現危機。王陽明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挽救這個規則。王陽明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也被稱為“王陸心學”。王陽明吸收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為佛的思想,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等命題。在認識論上,他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壹”的理論。他認為良知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恢復良心的本性。他的知行合壹,就是知行皆發自內心,良知支配著他的行為和實踐。王陽明的“知行合壹”並不能科學地解釋人的知行關系。明中葉以後,王陸心學得到廣泛傳播。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宋明理學對中國的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和倫理道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明清時期活躍的儒學。

(1)李贄的越軌:明末,中國社會內部矛盾空前尖銳。道教徒(自稱正統的儒家新儒家,他們主張儒家經典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經典理論,壹些看起來像聖賢但實際素質很差的人以此為幌子)為了提升自己,把孔子視為“撐天守紀”的神聖。他自稱異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的聖人,儒家經典也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學說。他反對以孔子的對錯為標準,認為對錯的標準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他批判道家的虛假說教,強調人的正當私欲,認為穿衣吃飯是“人倫的物理”,人沒有基本的物質生活就談不上仁義道德。李贄的思想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

(2)黃宗羲對君主專制的抨擊:黃宗羲是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他從明朝滅亡的歷史中看到了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尖銳地揭露了君主專制對世界的巨大危害。他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壹家之法”,從而限制君主專制,保護人民的基本權利。

(3)顧主張經世致用:顧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危機,他放棄科舉,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他重視了解實際情況,形成了經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張實事求是,努力解決國計民生的實際問題。經過實地考察,他寫下了壹部名作《天朝病書》,描寫了山川的情況。

(4)王夫之的唯物主義思想:王夫之與黃宗羲、顧同時代,繼承和發展了前代思想家的唯物主義思想。王夫之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變化的。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壹切都可以通過調查研究來認識。他還認為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王夫之的唯物主義思想啟發了現代人。

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

(2)明朝:李贄是明末“異端”進步思想家。他指責儒家經典不是“古往今來至高無上的理論”,揭露道家的虛偽,反對歧視婦女,壓制商人。他是中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他的思想在壹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色彩。

③清初:

①黃宗羲:明朝亡後隱居寫作,激烈批判封建君主專制,主張“法治”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他的思想震驚了當時的學術界,也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產生了壹定的影響。②顧:明末清初思想家,強調“經世致用”的實學知識,主張學術研究與解決社會問題相結合。試圖扭轉晚明不切實際的學風。他提倡“實學”,目的是批判理學,反對君主專制。顧的學風對清代學者影響很大。③王夫之是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認為“氣”是物質實體,“理”是客觀規律。他批判了朱的理學和王陽明的心學,也批判了理學大師應該清靜的玄學思想。他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認為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王夫之念頭壹閃。

  • 上一篇:信仰、用英語咋說?大神們幫幫忙
  • 下一篇:黨建工作主要指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