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兒媳婦兒和老公公吵架,因為他給我們要錢了

兒媳婦兒和老公公吵架,因為他給我們要錢了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孝敬老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前,養老出現新的問題。當今社會,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截止到2011年11月1日,我國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8億,占全國總人口13.26%;現在是市場經濟時期,人們忙於工作生計,難得有空閑時間陪侍老人;在廣大農村,青年人外出打工,留守的是老人和兒童;更有甚者,在農村,出現了諸多遺棄、拒養、虐待老人的現象。老人為家庭和社會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到了晚年,他們理應老有所養,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保障和滿足。因此,在當前家庭養老仍是絕大部分地區的主要養老模式的情形下,如何弘揚傳統“孝”文化,解決好孝敬老人的問題,使老人安度晚年,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孝敬老人第壹當是贍養,即從物質生活上給予保障。這在廣大農村地區更加重要,龐大的農村老年群體不能享受退休養老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會保障。現實中,壹部分兒女重利忘情,唯錢是圖,親情友情都成了無情,在贍養父母的問題上,兄弟姐妹互相推諉,老人好像成了子女的累贅。父母養育子女含辛茹苦,日夜操勞,自己舍不得吃穿而盡力滿足孩子需求,對孩子不僅是不遺余力,甚至透支了自己的精力、體力,更不用說物力,孩子外出打工,又要為孫子輩付出心血,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子女成人之後,當思鳥獸反哺之情,盡心竭力照料雙親,保障失去勞動能力的父母的物質生活需要,使他們能安度晚年。養親是孝最基本的含義,養親為孝,不養親即為不孝。其實,中國的老人在物質生活上是很容易滿足的,他們深受打上了中國人勤儉的烙印,他們為孩子付出最多,而要求從孩子那裏得到的最少,這確實是獨具中國特色的。

第二,孝敬父母關鍵在“敬”。真正的孝,決不僅僅局限於使父母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在贍養的過程中能始終如壹,尊敬父母,和顏悅色,任勞任怨。《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大戴禮記》說“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把尊親作為孝的最高層次。因為“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僅僅物質上的供養,只能算下孝,所以要堅持在贍養父母時做到既養且敬。孔子說,說到孝敬父母,就以為僅僅是物質供養,人們飼養犬馬,也不能缺乏物質的供養,“不敬,何以別乎?”

孝敬父母,既要竭盡全力又要時常掛念父母。要時刻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即壹方面為他們的長壽健康而高興,另壹方面又為他們的年長衰朽乃至逐漸走向人生終點而憂懼。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及時盡力地行孝,以免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終生遺憾。

孝敬父母要能夠尊重父母的意願,以禮侍奉。用孔子的話說就是“無違”。“無違”既有不違背父母意願的含義,又有不違背禮制、按禮節侍奉父母的含義。即使父母有錯誤,也應當講究方式和方法委婉勸諫。縱使勸諫不成,也要保持對父母的恭敬,不要怨恨父母,等在方便的時候再開導父母。“事父母幾諫,見之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孝敬父母要理解體貼父母。在今天競爭的時代,當兒女的壓力很大,工作很忙,即使如此,兒女也要多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父母“有事,弟子服其勞”,(這裏的“弟子”是子女的意思),無事,則陪老人說說話,解解悶,吃壹頓團圓飯,以歡樂融洽的氛圍慰藉他們脆弱得像孩子似的且又寂寞的心靈。兒女切不可魯莽行事,出言不遜。即使他們做錯了什麽,也應又“敬而不違”,何況父母的話在很多情況下還是很有道理的。

孝敬父母要做到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主張喪事應有悲痛之情,而不應鋪張浪費。

第三,“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

如前所述,孝敬父母關鍵在於“敬”和“順”,這裏就有壹個問題了,如果父母的意見是根本錯誤的,既不合理又不合法,兒女也要順從嗎?儒家思想給了明確的回答,不可以。《荀子》記載了這樣壹件事:魯哀公問孔子“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連問三遍,孔子不回答。孔子出來後,把這告訴了子貢。子貢說“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老師為什麽不回答呢?”孔子對子貢的說法很不滿意,竟然罵了子貢:“小人哉,賜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父有爭子,不行無禮;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孔子的最後壹句話是中心思想,也較難懂,再解釋強調壹下,其意是要仔細地分析為什麽要聽從,即視具體情況,正確的聽從,錯誤的要拒絕,這才是孝和貞。

  • 上一篇: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多樣性有什麽意義?
  • 下一篇:全球十大摩托車品牌,日本占了四個,國產既然不是第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