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我想起了那位偉人的話,“壹種積極的休息方式,就是從壹種活動過渡到另壹種活動”,而工作和愛好的結合,就是距離越遠,聯系越緊密,相互促進。
心理障礙不同於身體疾病。它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只有當它們能被感覺到的時候,它們才能被理解。
三種類型的心理障礙
李老師曾說過,心理學講座總是力求通俗易懂,但通俗必然與科學解釋相差甚遠,所以不能太準,但也不能錯。
吳老師把心理障礙按照醫院科室分為神經內科、精神科、心理科三類,對應的問題有神經癥、精神病、心理發育三個。
1,神經癥問題,如抑郁、焦慮、恐懼、強迫等。
這是有生理學基礎的,可以通俗的認為是“取錯筋”。這個肌腱是神經元,和大腦神經元的強連接有關。腦神經元內有樹突和軸突。樹突得到刺激,軸突傳遞刺激,相互鏈接形成信息。
比如壹位女士太在乎孩子,去商場用繩子牽著孩子,怕走丟。原因是小時候跟著家人逛市場,看玩具看上癮了,迷了路。我特別害怕。雖然很快就被大人找到了,但是這種刺激非常強烈,導致長大後緊緊抱著媽媽,老公,孩子。可以看出,神經元之間連接緊密。
治療方法是藥物和咨詢。
內分泌包括多巴胺、內啡肽、催產素等。藥物通過幹擾內分泌發揮作用。有兩種藥物,興奮劑和鎮靜劑。
2、精神障礙,要終身服藥。相當於瘋癲,有“文瘋子”和“武瘋子”兩種。
壹個瘋子在胡說八道,比如蘑菇的故事。武狂容易打人罵人,產生幻覺,有雙重人格。壹般家族三代以內的患者都要註意。
關鍵期男性45-50,女性40-45。過了這個年齡,性格穩定,沒有問題,發作前要給予社會支持。
該案中,自閉者受到刺激,發作嚴重,具有攻擊性,產生幻覺,免於關鍵壹擊。
啟示:不管是不合理還是合理,都要原諒別人,遷就別人,有禮貌,包容別人,示弱。
高危人群3特征:第三代有精神分裂癥患者,青春期,有幻覺。其實是遺傳,年齡,環境因素。
案例女患者,特別註意性幻想,自稱懷孕了,是壹個老師引起的,其實是因為青春期喜歡老師引起幻覺,她叔叔有精神分裂癥。
對策:不給刺激,度過危險期。
3、發育障礙的心理問題,學習、戀愛等常見的心理問題。
先診斷後處理,即先判斷性質,再建議心理、神經、精神科處理。
心理咨詢師要先分流!診斷癥狀:投射遊戲、家族史等。
咨詢和培訓的區別:前者是怎麽聽,後者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在教育孩子假裝離婚的情況下,結果是孩子更慘。可見,咨詢幫助人:不如離開。
4.咨詢流程:診斷、建立關系、解決、結案。
心理咨詢沒有三頭六臂,基本途徑是真誠。案例臺灣省顧問生壹言不發暫時接手案例,事後做最好的評價。對方能感受到* * *親情,說明前者假離婚咨詢的問題是“不真誠”和“不專業”的。
我的經驗總結:神經癥是壹根錯筋,“傻子”;精神病患者易怒且“瘋狂”;心理問題總是避而不談,“自欺欺人”“騙子”。對策:先判斷,再回應,保護好自己,先真誠。
四大咨詢學派
1,心理動態取向,強調潛意識。
考前焦慮,學習好了就會擔心考不上。
2、認知行為導向,糾正不合理認知。
女生說有個女生壹直跟著她,潛意識解釋就是她自己,直接對話到“有什麽事嗎?”認知行為療法告訴妳是假的,改變認知,放松訓練,轉移註意力。
3.以人為本,以求助者為中心。
羅傑斯小時候受過嚴格的家庭教育。他從窗戶看著荷花,它每年都開花。他意識到,壹切生活的本質都是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類似道家說的“無為而治。”
段子:
來訪者:我很痛苦——咨詢師:嗯;
來訪者:我不想活了——心理咨詢師:我聽到了;
來訪者:我要跳樓死了——咨詢師:我看到了。
存在主義認為,人活著沒有意義是妳的選擇;選擇活著,就可以活著做自己。
4.後現代心理取向和解決問題取向。
前期咨詢是“有錢有閑有悟性”的,只有貴族才買得起。壹個28歲的年輕女人咨詢到壹個58歲的男人。
對於民眾咨詢,“簡單快捷”,短期療法,壹般不超過12次,如焦點、正面、敘事、計劃生育、NLP。
遠程會診:癥狀-原因-解決方案。
後現代主義是:癥狀-解決方案。不要再找原因,直接把癥狀變成目標。如果妳考得不好,“妳考得好是怎麽做到的?”
佛的四個字: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施(經驗),秘密不可泄(示範),沒有穿越的機會。
決定論和影響論的區別,比如童年決定成年,童年影響成年。
感情深,咨詢經驗多,幾類問題,猜的差不多,先知先覺。
寄語:隨著技巧的提高,對他人的尊重也同步提高!
換位思考:好事,來訪者轉咨詢師。反同理心:咨詢師與來訪者產生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