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元宵節北方風俗有哪些?

元宵節北方風俗有哪些?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壹個重要的節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在中國很多的傳統節日中,南北方都表現出了非常大的差異,但是也是各有特色。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元宵節,元宵節北方風俗有很多,和大家介紹壹下北方元宵節飲食風俗和地方風俗習慣

壹、北方元宵節飲食風俗:

1、吃元宵

北方元宵節吃的圓子,叫作“元宵”,多為甜餡,有豆沙、黑芝麻、山楂、巧克力等,其在制作上要比湯圓繁瑣壹些,首先需將事先和好、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壹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面的笸籮內“滾”上壹層面,之後再過水,繼續放回笸籮內“滾”,這麽反復“滾”上幾次,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面,滾成壹個小圓球,方才大功告成,這樣制出來的元宵,表面是幹的。

2、餃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餃子的習慣,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傳統,所以正月十五應該吃餃子。餃子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3、面條

江北地區民間流傳有“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後望明年”的民諺,當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條,聽起來與元宵不相關,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儀徽歲時記》載:“(正月)十八落燈,人家啖面,俗謂‘上燈圓子落燈面’,各家自為宴誌慶。”落燈時吃面條寓意喜慶綿綿不斷之意。

4、棗糕

豫西壹帶的人過元宵節喜歡吃棗糕,帶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棗糕原是清朝宮廷禦用糕點,其味香遠,入口絲甜,含有維生素C、蛋白質、鈣、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既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還有保護肝臟、增加肌力、養顏防衰之功效。

二、北方部分地方風俗習慣介紹如下:

1、山西掛花燈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壹種形式。每逢元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的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放焰火,為山西人民元宵節最為喜人的活動,元宵節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的煙火。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大遊行。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區的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裏來。

2、山東遊藝活動

開展遊藝活動是元宵節的重要內容。雜耍的形式各種各樣,獅子舞、龍燈舞、高蹺、旱船、花棍、秧歌、趕毛驢……應有盡有,內容以戲曲為主。曲阜城周圍村村玩龍燈,每個村的龍燈都要到孔府中表演。孔府耍龍燈的地方在二門裏大堂前,平時不得入內的孔府,這時也準許外人入內看耍龍燈。耍龍燈時,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在壹旁燃放焰火。

3、在河南祖墳前點燈

長興河南人最獨特的習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戶戶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紅紙紮上燈籠,點燃其間的蠟燭任其燃盡。元宵節壹般的習俗是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舞獅,即使是河南人,也少見在祖宗墳前點燈的習俗。

4、陜西放天燈

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除大鬧花燈外,還流傳壹種“放天燈”的風俗。這種風俗由來已久,據史可查唐時已有此舉。“伴燈饃”流行於陜西銅川壹帶。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期間,各家各戶在自己房屋裏,設香案點燭焚香,鳴放鞭炮。屋內處處點燈,燈旁放著各式各樣的花饃,稱為“伴燈饃”。

總之,在北方元宵節風俗也因為地方生活差異等問題而不同,但是在我們老家山西農村,元宵節壹般會吃餃子,團團圓圓回憶小時候,在老家過去的人們吃餃子是因為條件所限,那時候經濟貧困,壹年都難得吃上壹頓面,因為面少,不夠吃,所以就用菜做餡兒包餃子吃,壹家人可以其樂融融地吃上壹頓用面做的飯。元宵節吃餃子,團團圓圓才是壹家人

  • 上一篇:傳統鐵模緊壓茶
  • 下一篇:關於勇敢的中國名人小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