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元宵節手抄報

元宵節手抄報

春節還未走遠,元宵佳節豐富多彩的活動又來“鬧”新春。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元宵節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元宵節手抄報1

元宵節手抄報2

元宵節手抄報3

元宵節手抄報4

元宵節手抄報5

元宵節手抄報6

元宵節手抄報7

元宵節手抄報8

元宵節手抄報9

元宵節手抄報10

元宵節手抄報11

元宵節手抄報12

元宵節手抄報13

元宵節手抄報14

元宵節手抄報15

元宵節手抄報16

元宵節手抄報17

元宵節手抄報18

元宵節手抄報19

元宵節手抄報20

元宵節手抄報21

元宵節手抄報22

元宵節手抄報23

元宵節手抄報24

元宵節手抄報25

元宵節手抄報26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壹”的活動,(太壹:主宰宇宙壹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壹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而為人所知。

元宵節的漢族民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壹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鬧花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壹年壹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壹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壹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制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壹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壹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誌》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壹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壹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壹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

“舞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壹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壹人充當獅頭,壹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壹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壹樣,手裏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壹面跑,壹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壹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醜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

逐鼠

逐鼠是壹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餵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壹個神仙下凡到壹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妳們能祭祀我,就讓妳們的桑蠶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壹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壹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陜西西安壹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壹對、有彩畫的玻璃燈壹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壹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蔔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壹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壹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元宵節的故事傳說:

這壹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壹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壹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壹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壹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壹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壹個占蔔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蔔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壹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壹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妳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壹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壹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壹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妳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壹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壹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壹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我國各個朝代的元宵節

唐朝: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時期,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宋朝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復多樣,逛燈市更是壹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明朝: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初八開始點燈,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升平,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

清朝: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元宵節的故事100字

皮影相思

相傳,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死後,漢武帝非常想念她,於是壹位宮女就穿上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這位宮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後人做詩:“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影徘徊卻逼真,環佩姍姍蓮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說的就是漢武帝思念愛妃的典故,這也是皮影戲的最初來源。

破鏡重圓

隋朝x隊滅南陳時,南陳昌樂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打破壹面銅鏡,各執壹半,作為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市,以探對方消息。隋滅南陳後,昌樂公主入楊素府做妾,次年元宵節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壹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價錢昂貴,無人問津。徐德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成人之美,昌樂夫妻終於團圓。

燃燈七盞

宋代福州有個太守名叫蔡君謨,面對千裏餓殍卻要粉飾太平。他下令壹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節之夜必須燃燈七盞。有個窮人叫陳列,制了壹個壹丈多高的大燈,上書壹首詩:“富家壹盞燈,太倉壹粒粟;窮家壹盞燈,父子相對哭。”消息傳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雙喜臨門

王安石20歲時進京趕考,元宵節時路過壹地,壹大戶人家懸燈出題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不會答,卻記在心中。到京後誰知主考官所出之聯竟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筆就以招親聯作答,得中進士。衣錦還鄉時發現那聯居然仍未有人會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題聯作答,竟又得了個漂亮媳婦,實是雙喜臨門。

袁世凱禁元宵

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壹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壹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誌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元宵節古詩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壹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節兒歌

《鬧元宵》

元宵節,真熱鬧,看花燈,吃圓子,

小牛燈,哞哞哞,小狗燈,汪汪汪,

小龍燈,飛得高,小兔燈,跑得快。

《元宵節》

廣場上,真熱鬧,擺滿元宵原材料。

妳搓搓,我按按,大家動手做元宵。

比壹比,賽壹賽,元宵遊戲多好看。

《元宵節》

元宵節,月亮圓。圓圓元宵黏又甜。

觀花燈,踩高蹺。大街小巷真熱鬧。

寶寶對著月亮笑,又是壹年春來到。

《十五元宵》

十五的月亮園又園,十五的湯圓甜又甜。

十五的鞭炮響響響,點著煙花把歌唱。

十五的燈籠亮亮亮,拿著火燭把迷想。

《元宵好》

元宵好,元宵妙。元宵好吃呱呱叫,

賞花燈,猜燈謎,歡天喜地鬧元宵。

《正月十五》

正月裏來正月正,正月十五掛花燈,

耍獅子舞大龍,圓圓的湯圓碗裏盛,

妳壹口我壹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

《元宵節》

窗外月兒圓又圓,全家歡聚吃湯圓。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慶團圓。

《元宵兒歌》

元宵節,月亮圓,圓圓元宵粘又甜。

觀花燈,踩高蹺,大街小巷真熱鬧。

《元宵燈》

元宵燈,真熱鬧。看花燈,吃元宵。

飛機燈,飛得高,兔子等,拉得跑。

小朋友拍手笑!

元宵節作文

作文1

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各個地方都不同,我們家鄉就是扭秧歌和轉九曲,還有放煙花。

早上吃完飯,媽媽就帶我去看扭秧歌,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隆重的場面,鑼鼓喧天,彩旗飄揚,在街上巡演,我就壹直跟著,有打花傘的,有拿彩扇的,有大頭娃娃,有坐船的,有劃船的老爺爺,有騎驢的小姑娘還有趕毛驢的小男孩。真的是太好看了,妳可別小看了這秧歌,可是傳承了我們陜北的文化呢。

晚上,還有壹項主要的節目就是轉九曲,轉九曲的意思就是把去年所有的不順利都甩掉,來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妳看,大大的彩門,各種花燈,進去就像迷宮壹樣,妳的跟著路走才能走出去,如果鉆洞走捷徑路的話,就會下輩子變成小毛驢。所有沒有人鉆洞,大家都非常有秩序的走走笑笑。

最後壹個項目就是看煙花了,妳看,多美麗啊,把天空弄的絢麗多彩,還有壹個就是鐵水打花,好神奇啊,這個是我最喜歡的,還有的煙花像瀑布壹樣,真的是太美麗啊。

元宵節真的是太熱鬧了,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來過元宵節,到時候讓大家壹飽眼福哦!

作文2

今天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在吃湯圓。元宵節是春節後的第壹個節日,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團圓節”,晚上人們要吃元宵(湯圓),賞花燈,猜燈謎,至清代時,又增加了舞獅舞龍、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元宵又稱“浮元子”、“圓子”、“乳糖圓子”、“糖元”和“湯圓”。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圓圓美美”。如果餡料是紅豆沙,寓意則是“甜甜蜜蜜”、“鴻運當頭”、“鴻運連連”。

吃湯圓時,壹個是“壹帆風順”;兩個是“好事成雙”;三個是“三羊開泰”四個是“四季平安”;五個是“五福臨門”;六個是“六六大順”;七個是“七星高照”;八個是“八方來財”;九個是“鴻運長久”;十個是“十全十美”。吃完湯圓後,人們就要賞花燈。

花燈的形狀各種各樣:有鯉魚形、飛龍形、菊花形等等。花燈的顏色和光芒五花八門: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在燈籠上貼著壹張紙,上面寫著燈謎。有的寫“四個人搬木頭”(猜壹個字),有的寫“金字塔”(打壹字),還有很多……

過完元宵節後,大家都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了。而我也即將迎來下壹個新的學期。

  • 上一篇:俄羅斯SA-N-7防空導彈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 下一篇:六專題征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