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彌勒佛像
宋元時期佛教石窟造像告壹段落,江浙地區石窟造像規模較小。杭州的造像大多利用天然洞穴和壁龕雕刻出舉世聞名的羅漢像,還有觀音和彌勒佛。宋元時期,人們對彌勒佛的信仰十分盛行,杭州飛來峰的雕塑大多表現了這壹主題。此時的彌勒佛形象與唐宋時期大相徑庭,完全沒有佛像的特征。這尊彌勒佛肩扛布袋,挺著大肚子,壹臉喜色,淡定地坐在巖石上,十八尊表情各異的羅漢散落在兩側。這尊彌勒佛像被後來的寺廟雕像模仿,甚至成為特定的形象。
②過街塔——居庸關雲臺雕塑
在元代雕塑中,渡塔是壹件精美的遺物。渡江塔建於居庸關,由阿魯圖和比爾斯·布華建於元順帝鄭智二年(公元1342)。如今只有塔基,即居庸關雲臺。基座為藍白色大理石,高9.5米,東西長26.84米,南北長17.57米。站臺頂部四周安裝有石柵欄和排水龍頭,站臺中間開有南北向的票門,供馬匹通行。檢票口內外刻有密宗圖像。券頂雕有曼陀羅,牌坊兩側雕有千佛,券洞內兩壁雕有法王。封閉的洞穴是單六邊形,表面雕刻有大鵬、鯨魚、男孩、動物和大象。圖像采用“減地鍛平”和“舉地”的方式雕刻,其中天王像最為傳神。另外還有梵語、藏語、漢語、八思巴語、回鶻語、西夏語六種經文咒語,以及除梵語以外的五種語言的造塔功能和與造塔有關的名稱。
元皇室修建渡塔除了利國利民之外,還寓意“路過之人,皈依佛門,得法”,所以修建了這個城關。
2.論明清雕塑藝術的貧乏
(1)平遙雙林寺——佛教藝術殿堂
明代大力提倡恢復漢族的文化傳統,寺廟造像有了很大發展。現存的具有代表性的造像寺主要集中在北京、山西、陜西、甘肅、四川等地。其中最傑出的是山西平遙雙林寺的彩塑。
雙林寺比華嚴寺建得早,毀於戰亂,明代重修。全寺共有10座寺廟,* *大大小小雕像2000多尊,是中國古代雕像數量最多的寺廟之壹。廟裏的十八羅漢像,塑畫技藝很高。羅漢造型紮實,有石頭感。此外,還有大型泥塑,人物千姿百態,展現了佛國仙境、棄官求佛的現實生活場景,藝術處理生動而富有創意。這些造像是明代造像的傑出代表,是佛教藝術的又壹寶庫..
山西平遙雙林寺彩塑②明代陵墓雕刻
明朝漢族的統治地位恢復後,他們試圖恢復唐朝的制度,帝王陵墓也效仿唐朝。陵墓內設置大型禮儀石雕,以顯示國力和權威。所以明十三陵多以石雕成對裝飾,稱為“石像”。
明十三陵在北京昌平,明太祖的孝陵在南京。在孝陵的神道上,有兩對獅子、馬、駱駝、大象、飛馬和獨角獸,每對都有跪著和站著的姿勢,此外還有兩對文官和兩對武官的石雕。此時的石刻反映了明初恢復繁榮的昂揚精神。在十三陵山麓,以長陵為中心,使用神道,其形狀和風格都是仿照孝陵的。神道兩側的石雕刻畫細致,但只是實物,缺乏氣勢。到了清朝的皇陵,就失去了前代的雄偉之美。雖然它巨大而堅實,但精心雕刻的作品就像洋娃娃和模型壹樣。
③清代五百羅漢雕塑
寺廟造像到了清代,羅漢造像陣容進壹步擴大,五百羅漢的羅漢堂在寺廟中十分常見。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清代寺廟的雕像,因為它們相對較新,保存得很好。昆明朱倩寺羅漢殿的五百羅漢像是壹座獨具特色的清代塑像。這些雕塑形象接近世俗人物,制作手法更為寫實。不僅造型藝術和繪畫更加細致,很多羅漢的胡須都是真人的頭發做的,失去了雕塑的藝術趣味。
④雍和宮的彌勒佛木雕
北京的雍和宮是清朝皇室供奉的雍和宮。它建於康熙年間。裏面有壹尊雕刻的彌勒佛像,高18m,由壹棵完整的白松樹幹雕刻而成。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巨型木雕之壹,價值不菲。
雍和宮三佛像和天壇天王像是清代的傑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