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在實踐中平衡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和實踐能力

如何在實踐中平衡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和實踐能力

壹、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意義

21世紀是壹個高度國際化、科學化、多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世界範圍內的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已經從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資源和資本的競爭,發展到今天的科技和國民素質的競爭,而這些競爭集中在壹件事上:教育的競爭。

縱觀新中國的教育發展,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整個教育事業才步入正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而且愈演愈烈。沈重的課業負擔讓學生不再擁有美好的童年,壓抑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和能力。我國現行課程結構存在諸多缺陷。首先,它忽視了知識的完整性,將科學、藝術和道德割裂開來。第二,他過於註重知識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他以整齊劃壹的方式出現,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第四,過分依賴接受式學習方式,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五,他過於封閉和落伍,忽視社會經驗的獲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開發人的創造潛能,培養人的創造力,是教育的壹項緊迫任務。1999年6月,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規定,“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設置脫離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工作的習慣。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促進學生全面認識和體驗自我、社會和自然的內在關系,尋求自我、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它既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總體趨勢,又反映了我國課程改革的現實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二,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壹)營造民主氛圍,激發創新靈感

愛因斯坦曾說:“人靠腦子解決壹切問題。”人腦中的創新思維活動,使人的創新實踐成為“骨髓”和“基石”。沒有思維的創新,就不會有實踐的創新。

無論哪門課程,課堂氛圍都很重要。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調動每壹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暢所欲言,自由思考,特別是鼓勵他們提出獨特新穎的想法,即使這些想法很可笑或不可能實現,教師也要給予支持和鼓勵,這是開啟創新思維的關鍵。壹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但集體的智慧是無限的。在課堂上營造民主氛圍,營造創造性思維的整體氛圍,有利於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壹次,我在課堂上問了這樣壹個問題:“核桃大家都很愛吃,但是把核桃殼敲碎,把整個核桃仁拿出來就很麻煩了。”妳有什麽好主意嗎?”學生們提出了許多奇思妙想,有的說:“讓農民伯伯改良核桃的品種,這樣核桃熟了就會自動裂開。”有人說,“發明壹種去除核桃殼的機器。"其他人說,"足球如果膨脹得太厲害就會爆炸。如果妳給核桃打氣,讓它們爆炸,好嗎?“我和我的同學不禁對這些創意感到興奮。集體指揮調動了個人智慧,大家暢所欲言,開闊了思路。課堂氣氛活躍,思維也處於活躍狀態,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

(二)鼓勵大膽想象,誘發奇思妙想。

在日本的壹個村子裏,有壹次幾個人壹起在壹個池塘裏挖蓮藕。不知道誰放了個屁,把大家都逗笑了。有人開玩笑說:“這麽大聲!好重啊!再來幾個這樣的重屁,就把這些藕都沖出來,我們就不用辛苦了。”聽他這麽壹說,大家都笑得前仰後合,有壹個人不笑了,開始想:“如果用泵往池子裏抽壓縮空氣,蓮藕真的不能被壓縮空氣的強大力量沖出來嗎?”後來經過多次實驗,他從空氣沖洗改為水沖洗,終於成功了。可見大膽的想象對創新思維有多麽重要。聽了這個故事,我想:大人還這樣,小孩子不是更有想象力嗎?孩子很容易滿足於自己想要的東西;做錯了事,敢於重新開始;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強烈的求知欲、豐富的想象力、無拘無束的探索精神和大無畏的進取精神。這些優秀的品質,即使蘊含著無窮的創造力,也讓他們天真的想法成為奇思妙想的重要來源。印度物理學家拉曼,在從英國回印度的船上,聽到壹個小孩不經意間問:“為什麽大海這麽藍?”這個創造性的問題為他開辟了壹個新的領域,經過不懈的深入研究,他終於提出了“光散射效應”,這也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最佳途徑是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力,讓他們創造性地提出問題。比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圖形組合”教學主題,就是讓學生創造性想象和思考的好機會。我讓學生大膽想象,在腦海中分解組合壹些東西。有同學把手帕和地圖結合起來,設計出帶有壹個城市主要道路和旅遊景點的地圖手帕。有的同學把彈簧和電腦結合起來,設計了壹個彈簧枕頭,可以在預定的時間把壹個人的頭彈離枕頭;有同學把垃圾桶和制肥機結合起來,設計了壹個可以倒垃圾制肥的垃圾肥料箱。老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思維活躍,各種奇思妙想就會源源不斷地湧出來。

(3)註意教學方法,學會創造性思維。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特點是在“活”中“學”,在“動”中“活”,“活而不亂,動而有序”,讓學生在主動、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有壹定規律的。要掌握和運用創新思維方法,需要熟悉壹套新的思路,培養壹種新的思維習慣。比如上面說的大膽想象就是壹種方法。此外,教師要教給學生多種思維方法,如逆向思維。小孩子都知道司馬光砸罐子的故事。其實這是壹個逆向思維的例子。還有的只會從“如何讓人離開水”的方向去思考,想當然地認為“救人於水”。司馬光的成功在於他急中生智地把思維方向轉了過來,想到了“如何使水離開人”。理清思路後就不難想出怎麽用石頭砸缸了。同理,“無知換理智”這壹課也不難上。教材要求學生解釋“風把井吹進院子”這個奇怪的東西,講得通。看似天方夜譚,其實用逆向思維法很簡單。另壹方面,不是風把井吹到院子裏,而是風把籬笆從井的右邊吹到了井的左邊。教師教學生方法,教學生逆向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捷徑。另外,引導學生跳出框框思考,換個角度思考,思考到底,啟發思考,都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可見,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每壹位教師神聖而艱巨的任務。

在實踐活動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個教師神聖而艱巨的任務。

第三,聯系生活和社會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實踐和體驗。他強調以學習者的經驗、社會需求和問題為核心整合課程資源,在“動手”、“測試”、“實驗”、“探究”等壹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和創新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會生活,體現了科學與人文的融合。

(壹)走進自然,學會發現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壹門綜合程度很高的獨立課程,綜合實踐內容來源於無限空間。平時的課堂學習容易讓學生陷入死記硬背的窠臼,被稱為“高分低能”,只會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意識。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親近自然,為學生開拓了廣闊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在體驗和感受生活中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學習單元“探索物質世界”,為了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接觸自然的研究性學習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我讓學生自己采集標本;觀察植物與生長環境的關系;了解植物的種類、用途和生長過程,調查植物的地方名稱;了解植物和當地人的關系。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所作所為,所見所聞,提出許多深刻的問題。比如早晨,為什麽茂盛的樹葉會吐出水滴?我們吃的肉、蛋、奶是否間接來自種子植物?為什麽小區和道路兩旁種上柳樹和榆樹,灰塵就少了?學生們不僅體驗到了實踐的辛苦,也增加了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感情,更體驗到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2)關註生活,學會分析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框架,使學生能夠與生活、社會和世界進行交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中有很多內容是傳統教學無法教授的,包括今天的電化教學。只有讓學生靈活適應現實生活的需要,在現實世界中體驗,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平時比較註重對學生進行問題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如我讓學生觀察合肥的南淝河。通過觀察,同學們提出了“南淝河水汙染問題”,決定對中淝河汙染情況進行調查,找出汙染的原因和改善的對策。通過探究活動,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學會了如何開展研究,還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他們了解到環境保護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他們感到了沈重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改變了只從書本上學習知識的傳統,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了解知識的形成和發展,豐富學習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展示自己。為密切學生與生活、學生與社會的關系,搭建橋梁。

(三)融入社會,學會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壹些老師抱怨:“我們的學生不如歐美學生踏實。他們學習太努力,自己什麽都做不出來。”。其實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我們的學生其實是有相當潛力的。當他們融入社會,了解生活,興趣被激發,就會釋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以“紙的世界”主題活動為例,很多學習成績壹般的同學都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有的同學對紙的用途有著廣泛的理解。從生活中常見的紙制品到安徽涇縣宣紙的制作,還有數字化和紙張,我們無所不知。還有壹些同學特別喜歡紙的藝術,比如剪紙、折紙、撕紙、粘貼、集郵、放風箏。也有學生精通造紙技術,古今未來,講得頭頭是道...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能找到閃光點。因為他們關註生活,對自己喜歡的問題進行實踐研究,所以在沒有老師強制監督的情況下,他們可以積極參與其中。可見我們的學生並不是高分低能的死讀書人。只要我們的老師給他們適當的引導,給他們充分的空間展示自己,他們就可以實踐研究,自己也有所收獲。

“社會就是學校”,在綜合實踐課中,爭取校外人才的配合,形成整體指導的局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通過“請進來”和用人單位與個人相結合的方式,拓寬引進教師的渠道。比如我們學校聘請了早報的記者定期給學校做寫作指導,還聘請了學校附近的交警做輔導員,請他們定期給在校的孩子上課,通過有機結合形成了開放的、多方位的教育人才資源。

第四,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新人才已成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承擔培訓任務的壹線教師任重道遠。

(壹)創新型教師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源泉。

新世紀迫切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教育學研究表明,教師只有具有創造性,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發現、重視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有原創精神,願意從事創造性活動,能夠因勢利導進行創造性教學。其次,教師要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這樣才能形成積極主動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動力。第三,教師應該寬容和理解學生。在活動中,他們不應該擔心學生的失敗,而是鼓勵他們探索未知的世界,質疑權威的理論。教師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善於從各種渠道獲取最新信息,以其廣博的知識、開放的思路、靈活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惑、困難和挫折,也會遇到來自內心惰性和動搖思想的阻礙。這時,教師要用自己態度的穩定來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直接榜樣,既表現出進取的精神、堅定的自信和執著的追求。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方式、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為學生的創造性行為提供示範,在過程中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把實踐活動升華為創新活動。

(二)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創造自由安全的課堂氛圍的前提。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托蘭斯認為,創造力的發展只能在自由安全的氛圍中進行。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來說,自由就是盡量減少對學生行為和思維不必要的控制,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安全就是不去批判和批評學生獨特的想法,從而消除他們對批判的顧慮,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創作中獲得安全感。比如高二下學期,我讓學生在課前收集大量關於鳥類的資料。在課堂上,學生們介紹了他們所知道的各種鳥類。其中,壹名學生介紹了壹種叫“鵜鶘”的鳥,體長可達兩米。老師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給我們帶來了這麽新奇的信息,讓我們都增長了見識。至於鵜鶘會不會遊泳,我們可以通過課後查閱資料來解決。“下課後,我查了相關資料,直到鵜鶘不僅會遊泳,而且還是個遊泳健將。東西有大翅膀,嘴巴下面有壹個皮包。他們擅長遊泳和釣魚。緊接著他的介紹,壹個學生反駁說,鳥壹般只在空中飛,不會遊泳,所以他錯了。隨後,許多學生紛紛效仿。坦率地說,我懷疑鵜鶘會不會遊泳。但是我不能根據我自己的主觀判斷和壹些學生的意見就簡單否定那個學生的觀點。所以我說:“事實證明,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民主平等意識,師生要相互尊重,教師要努力營造輕松自由的氛圍,讓學生發展思想,發表意見,成為學生創造力的激發者、培育者和欣賞者。

五、結合學科學習,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選擇上,要高度重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結合,做好相鄰知識系列和相近學科的整合,使教育內容緊密配合學生需求和文化發展。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註重興趣、動機、意誌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所有影響壹個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固然重要,但情感因素更重要。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查子修對我國部分兒童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成就進行了15年的研究。研究結果還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取決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其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因此,學生不僅要註重科學知識和方法的獲得,更要註重科學精神和態度的形成。使綜合實踐活動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達到有機滲透的目的。只有高度重視學科間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溝通,讓各學科教師齊頭並進、互通有無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理科老師和美術老師合作組織學生創作樹葉貼紙,理科老師指導學生收集和識別植物樹葉,美術老師指導學生將樹葉的自然形狀組合成巧妙的圖案,語文老師為其作詞,音樂老師為這幅畫譜曲。綜合實踐課教師根據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各科共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綜合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活動課程以其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和新穎開放的因地制宜的活動渠道,不僅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感情,訓練了學生的行為規範,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錘煉了學生的意誌和毅力,提高了知識和能力;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培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有利於知識的整合和能力的遷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優勢在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實力和創新精神。綜合能力的發展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實踐證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

  • 上一篇:天津歷史上很有名的李津傲是個什麽樣的人?
  • 下一篇:如何進行文化建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