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謀人的化石包括兩顆上內側牙,壹左壹右,屬於同壹個成年個體。牙冠完整,牙根尖端不完整,表面有小裂紋,充填褐色粘土。這兩顆牙齒粗壯,嘴唇扁平,舌紋復雜,具有明顯的原始屬性。他們被命名為“元謀直立人”,俗稱“元謀人”。(見元謀人牙齒化石彩圖)
已出土7件石制品,人工痕跡清晰。原料是脈沖應時,形狀小,有石芯和刮刀。雖然和人牙不在壹個層次上,但眼界大致相同,距離也不遠,應該是元謀人制作和使用的。發現的碳屑大部分摻雜在粘土和粉質粘土中,少量呈礫石凸透鏡狀。碳片大致分為三層,每層之間的間距為30 ~ 50厘米。碳碎片經常與哺乳動物化石聯系在壹起。炭屑最大直徑可達1.5 mm,最小約為1 mm,在4 cm ×3 cm的平面上,超過1 mm的炭屑多達16個,另外還發現了兩塊黑色的骨頭,經鑒定可能是被燒過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是當時人類用火的痕跡。這壹發現,加上距今約654.38+0.8萬年前的西後渡文化中發現的燒骨,如果真的是人工用火的證據,就大大推進了人類用火的歷史。
與元謀人壹同出生的哺乳動物化石有泥河灣劍齒虎、桑石鬣狗、雲南馬、有蹄類動物、中國犀牛、山西軸鹿等29種,其中近100%滅絕,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為38.8%,表明元謀人生活的時間不遲於更早。根據動物化石和植物孢粉分析,有人認為當時的自然環境是森林草原景觀,氣候比現在涼爽。關於元謀人的“絕對”年齡,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確定的古地磁方法,為170 65438+百萬年前;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根據古地磁分析對比,認為是654.38+0.64萬年。但也有人認為應該不會超過73萬年,即可能是60萬年至50萬年前或更晚。
北京人,又稱北京人、中國猿人,官方稱為“中國猿人的北京種”,現在科學上常稱為“中國直立人”或“北京直立人”,拉丁學名為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中國的直立人化石。生活在大約70-20萬年前。該遺址發現於北京西南部房山區周口店的古龍山。
這個遺址是在1921年8月由來自美國和奧地利的瑞典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發現的,從1927開始發掘。1929 65438+2月2日,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發掘出第壹個完整的頭骨,但這壹時期發掘出的頭骨卻在1941失蹤,成為歷史上的壹個謎。現存唯壹的實物標本是1966年從頂部堆積層發現的北京人頭骨模型。後來又發現了石制品和骨角制品。
北京人顴骨比較高。平均腦容量只有1000 ml多。短粗,男身高156 cm左右,女身高144 cm左右。腿短,胳膊長,頭向前。
壹些學者認為骨角在那時就已經制造出來了。除狩獵外,食用野果、嫩葉、塊根和昆蟲、鳥類、青蛙、蛇等小動物也是日常食物來源。
北京人住過的窯洞裏有厚厚的壹層灰,說明北京人已經用火了,還保存了火種。
研究發現,北京人通常幾十人壹組。壽命很短,大多數人在14歲之前就死了。
65438年至0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人的石器
以小石器為主的北京人石器,是中國北方舊石器時代的兩大文化傳統之壹,即“周口店遺址1號(北京人遺址)-智宇體系”。這壹傳統不僅在華北地區,而且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以來的西南和東北地區都有廣泛的影響(見《中國舊石器考古》)。
北京猿人洞穴堆積中有許多破碎的動物骨骼。壹些研究人員認為,其中壹些是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骨器。比如被截斷的鹿角根粗而實,可以當錘子用,被截斷的鹿角尖可以當挖掘工具用。從這些鹿角上可以看出,北京人已經掌握了把想要割掉的地方燒掉的方法,這樣就很容易割掉了。比如很多鹿頭骨只有壹個像水瓢壹樣的頭蓋,上面有清晰的痕跡。大部分都經過反復加工,保留部分的形狀相當壹致,可以看作是舀水的器皿。有的肢骨沿長軸劈開,壹端打成尖狀或刀狀;有些骨頭碎片邊緣有多處擊痕,也可以作為工具使用。然而,壹些學者對北京猿人是否制造和使用骨器持相反意見。
在北京人洞穴的灰燼中發現了許多燒焦的石頭、骨頭和樸樹種子,以及壹塊紫荊炭。壹些成堆的灰燼表明他們已經很好地控制了火勢。雖然沒有證明北京人已經能夠人工生火,但他們顯然已經學會了如何保存火。
自然環境北京人居住地北部是重疊的群山,西部和西南部被低矮的群山環繞,東南部是壹片廣闊的平原,古龍山以東有壹條河流。北京人在此居住期間,氣候和自然環境反復變化。前期比較冷,可能還是明德-裏斯間冰期早期。喜歡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大角鹿、毛犀牛等,在動物化石中占主導地位。中後期較暖,以竹鼠、猴、德國水牛、無頸鬃豪豬等喜溫動物為主。由於壹只鴕鳥和壹只巨駝等動物化石的發掘,證實這裏曾經有壹段幹旱時期,這裏有草原,甚至有沙漠。水獺、巨海貍、海貍等水生動物的發現,說明這裏曾經有過大面積的水域。
北京人住在窯洞裏,從事狩獵和采集。骨灰中發現的碎骨表明他們已經知道了熟食。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北京人依靠群體的力量來爭取生存。季節變化、自然災害、動物襲擊、疾病都對它們構成巨大威脅。從化石測得的幾十個北京人的年齡告訴我們,他們的死亡率極高,這也能反映出他們的生存狀況很差。
穴居人:中國北方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它屬於晚期智人。它以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北京猿人遺址頂部發現的洞穴命名。中國地質調查局新生代實驗室發現於1930,由裴文中發掘於1933至1934。與人類化石壹起出土的還有石器、骨角和穿孔飾品,發現了中國已知最早的墓葬。地質年代為晚更新世末期,根據放射性碳測年,年齡為420年前的18865。
洞窟分入口、上室、下室、下室四個部分。洞口朝北,高約4米,寬約5米。上室位於洞的東半部,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14米。地面中間發現壹堆灰燼,底部的鐘乳石層和部分洞壁被燒焦,說明上面的房間是穴居人居住的地方。在上層房間的文化層中發現了嬰兒頭骨碎片、骨針、裝飾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西半部略低,約8米深。發現有三個完整的人頭骨和壹些軀幹骨,人骨周圍散落著赤鐵礦粉和壹些隨葬品,表明下室是埋葬的地方。下頜深於下腔,是壹條南北長3米,東西寬約1米的裂縫。發現了許多完整的動物骨骼,推測它們是在人類居住之前,不小心掉進這個天然“陷阱”的。
洞穴中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有54種,其中哺乳動物有48種,大部分是生活在華東、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物種。滅絕的動物只有三種是洞熊,最後的鬣狗和鴕鳥,只占動物總數的12.1%。這說明山頂的洞穴是晚更新世末期的洞穴遺址。
身體特征和種族洞穴中的人類化石代表了八個不同的個體,男人,女人和孩子。根據顱骨縫愈合程度和牙齒生長情況,其中5人為成年人,包括壯年男女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1為青少年,1為五歲兒童,1為嬰幼兒。
山頂洞人的體質有了很大的進步。顱骨最寬處在頂骨結節附近,齒小,冠高,下頜前彎明顯,下巴突出,腦容積已達1300 ~ 1500 ml。這些特征符合現代人。男性身高約為1.74米,女性身高約為1.59米..
關於山頂洞人的人種,德國體質人類學家魏敦瑞曾認為,舊人頭骨的測量指標與西歐的化石智人,如克羅馬農民非常相似,但根據形態學觀察,可以確定是壹個原始的蒙古人種。其中壹個女性頭骨屬於美拉尼西亞人類型;另壹個屬於愛斯基摩人類型。我甚至認為這些不同種族的成員組成了壹個家庭。根據我國古人類學家的研究,老年男性頭骨幾乎所有的面骨測量指標都與現代或化石蒙古人相似,但遠遠超過西歐化石智人。從形態學上看,頭骨的許多特征,如鼻骨窄、前鼻窩、顴骨突出而直、下頜枕圓等,都屬於蒙古人種的特征。其中壹個女性頭骨,由於人為變形,不能作為分析人種的正常依據。但其面骨的主要測量值和指標與現代或化石蒙古人接近,相似性大於現代美拉尼西亞人。所有形態特征也更接近蒙古人種。另壹具女性頭骨的測量結果表明,她是與愛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國人關系密切的原始蒙古人種的代表。與上述兩個頭骨相比,她具有更明顯的蒙古人種的典型形態特征。
山頂洞人代表的是原始蒙古人種,但個體間還是有壹些差異,說明當時蒙古人種正在形成,壹些形態細節還沒有完全形成。但也有學者認為,種族形成的時代遠早於山頂洞人。(見彩圖中的穴居人復原)
文物穴居人的石器數量很少,壹共25件,不具有代表性。刀具只有三把,都是砂巖礫石。刮刀都是用燧石或者石英碎片做成的,其中有壹種比較精致。雙極石屑(或兩端切邊機)多為脈沖應時,兩端有石屑剝落的痕跡。這種石屑在許多北京猿人遺址中都有發現,穴居人也用同樣的方法制作工具。最具代表性的骨角是骨針,針體保存完好,只有針孔不完整,殘長82 mm,針體略彎曲,刮平,用小而尖的尖器挖出針孔,是我國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縫紉工具。還有1片紅色鹿角,枝叉已被切斷,表面已被刮傷,尖端不完整。有人推測可能是作為矛頭。
穴居人的石器和骨針
山頂洞人的裝飾品非常豐富,有穿孔的動物牙齒、海蚌殼、小石珠、小石墜、鱖魚的眼上骨和凹槽骨管。穿孔的動物牙齒有125顆,除了1顆虎門牙,其余都是獾、狐貍、鹿、野生海貍、小食肉動物的犬齒,都是在牙根兩側挖成洞。由於長期磨損,有些孔已經磨光變形。其中5個出土時呈半圓形排列,可能是壹串項鏈。有3個穿孔的海蚌殼,在鉸鏈下面磨成孔。制作最為精致的七顆小石珠,由白色石灰巖制成,形狀不規則,大小相近。最大直徑6.5 mm,從壹側鉆孔,珠子表面染成紅色。都散落在頭骨周圍,可能是頭飾。石頭吊墜由天然橢圓形黃綠色巖漿鵝卵石制成,四周平坦,其中壹顆經過人工打磨,中央鉆有孔洞。還發現鱖魚的1塊眼上骨和4根骨管。前者在邊緣鉆壹個小洞,局部染成紅色;後者由鳥骨制成,管壁光滑,有摩擦痕跡,表面有短而深的橫槽,數量不同但排列方式相同。顯然是專門為了連接其他飾品而雕刻的。
穴居人的裝飾品
人們生產、生活和埋藏洞穴的自然環境與現在當地的情況相似。裏面生活著密密麻麻的com/wiki/% E8 % 99% 8e " class = inner link >老虎、洞熊、狼、鬃毛狀獵豹、靈貓、牛羊。山頂洞人以捕魚、狩獵和采集為生,廢墟中發現了大量的兔子和數百塊北京梅花鹿的個體骨骼,應該是他們的主要狩獵目標。遺址中還發現了鱖魚、鯉科魚類的胸椎和尾椎化石,表明山頂洞人已經能夠捕捉水生動物,並將生產活動擴展到水域,標誌著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能力的提高。
雖然穴居人的石器並不典型,但骨頭和裝飾品制作精美。他們掌握了鉆井技術,不僅壹側直鉆,兩側也鉆。在鱖魚的眼上骨和直徑只有3.3毫米的骨針上鉆細孔,說明技術已經相當熟練,制造鉆具的技術也達到了相當的水平。穴居人掌握了研磨技術。這種技術雖然只是用來制作裝飾品,但卻為新石器時代磨具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山頂洞人還懂得用赤鐵礦粉染色,使裝飾品更加鮮艷美麗。鉆、磨、染技術都是前幾個時期沒有的。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顯示了人類生產技能的提高,豐富了生活。骨針的出現意味著縫紉已經成為可能。縫合的獸皮可以遮蓋地方,抵禦寒冷,遮蓋身體。裝飾品的出現說明山頂洞人已經有了審美觀念。穴居人把死者埋在隔壁房間,說明他們有原始的宗教信仰。有人認為屍體上及周圍的赤鐵礦粉象征著血液,人死了,血液幹涸。加上同色的物質,希望逝者在另壹個世界復活。
中國已知最早的人類是雲南省元謀縣元謀,距今654.38+0.7萬年。但是生活在70-20萬年前的北京人和元謀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有生活在大約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生活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和生活在5000-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在外貌和生活習慣上與現代人更為相似。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