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先秦時期秦人的葬俗

先秦時期秦人的葬俗

喪葬習俗是區別中國上古時期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的重要標誌。在上古社會,同壹時代同壹個氏族成員,他們處理死者屍體的方式是壹樣的。不同的喪葬習俗反映了其主人生前不同的社會地位及其所處的社會階層。同時,喪葬習俗作為精神層面的反映,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延續性,壹旦形成就會保持壹定時期的穩定性。秦人早期喪葬習俗到底是什麽?是不是僅僅如徐吉軍先生所總結的那樣只有屈肢葬和獨特的墓葬形式這麽簡單?通觀近年來秦早期考古材料後發現並非如此,其中還有秦人葬俗中的西首葬、屈肢葬與直肢葬並存以及殉人與腰坑關系密切等特征。因此,文章將從秦人墓葬的西首向、屈肢葬與直肢葬、殉人與腰坑三個方面分析早期秦人的喪葬習俗。

壹、秦人的西首葬習俗

從已經公布的秦人早期考古資料來看,西首葬是秦人早期最主要的喪葬習俗之壹,這不僅可以從秦人早期的甘肅甘谷毛家坪遺址中找到例證,而且還可以在禮縣大堡子山遺址中找到答案。如毛家坪的秦墓葬俗為:

墓向西北,在270-315之間。……除M7為亂骨葬外,余均為屈肢葬式。屈肢葬有仰身(十九座)、側身(十座)和俯身(壹座)三種,M11僅存下肢,上身不明。根據其踡曲程度可分二式:I式,二十五座,脛骨、腓骨與股骨相疊壓,踡曲特甚;II式,六座,脛骨、腓骨與股骨夾角大於60,踡曲較輕。雙手多交叉於胸前或順體下垂。

而甘肅禮縣大堡子山M2號大墓的葬俗為:

墓室內設二層臺。其中東、北、南三面二層臺上殉葬7人,均為直肢葬,都有葬具(有的還是漆棺),多隨身葬有小件玉飾。此外,西二層臺上有痕跡表明,這裏原來也置放有隨葬品。葬具為木槨和漆棺,均朽。棺周圍殘留有金箔片,說明漆棺上原來鑲有金箔棺飾。槨室內殘存罐、鬲等陶器碎片,以及銅泡、戈、刀等銅器殘片。墓主屍骸已朽,據朽痕可知,葬式為仰身直肢,頭向西。墓底部中央設腰坑,內置殉犬1只、玉琮1件。

西墓道長38.2、寬4.5-5.5米,總體亦呈斜坡狀,但有8個溝槽狀的臺階。在深1.25米的層面填土中埋葬12個殉人,均為屈肢葬,頭向有的朝東,有的朝西。分為生殉和殺殉兩種,前者作痛苦掙紮狀,後者有的頭部有洞,姿勢規整。多為青少年。有3個殉人各隨葬玉玦1件。填土中還有殉犬1只。M3號大墓北側二層臺已被盜擾。墓室內漆棺、木槨及墓主已朽。墓主仰身直肢,頭向西,胸、頸部位殘留有大量散亂的琥珀珠。腰坑內有殉犬1只、玉琮1件。西墓道呈臺階狀,長41.5、寬8.2米。填土中埋殉人7名。

除毛家坪遺址和大堡子山遺址外,在關中西部已經發掘的秦人早期墓葬中,西首葬成為主要葬俗。如寶雞市譚家村遺址發現的13座春秋秦墓中,除3座為南北向外,其余10座“均東西向,方向在270”。據統計,在關中已經發現的秦墓中,西首葬約占了80%以上,不僅中小型墓葬如此,大型墓葬也有這個特征。可見西首葬是秦人早期最主要的喪葬習俗之壹,在這種習俗背後,蘊藏著秦人早期的宗教觀念與文化背景。

西首葬在秦墓中之所以被廣泛使用,是因為這代表了秦人社會對生死方向的基本觀念。正如石興邦先生所言:

埋葬的方向,在原始人的意識裏,有著壹定的意義。半坡人埋葬的頭像,基本上是向西的,應該是在壹定的信仰的支配下形成的。現在的後進部族在埋葬死人的方向問題上,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信仰:壹種認為人死後,靈魂要回到原來的(或傳說中的)老家去,因此,頭就朝著老家的方向。……第二種信仰認為世界上有壹個特殊的域界,人死後,就到那裏去生活,因此,埋葬死者時頭就朝著這另壹世界所在的方向。……第三種信仰,例如尼爾蘭人,他們把人從生到死比如太陽東升西落壹樣,人死後就隨著太陽落下,因此,在埋葬時,背朝東,面向西。

由於秦人是來自東方的民族,是隨著周文化的向外擴張到達西垂之地的,其文化內涵除具有周文化的壹些特征外,還具有濃厚的商文化特征。而秦人最早的活動區域是在甘肅牛頭河流域的清水、渭河上遊的甘谷和西漢水流域的西河、禮縣地區。這些地區的早期秦人墓向朝西,顯然不是指向其祖先起源地,而是因其宗教信仰所致。

秦人是東夷九族中的風夷、陽夷相結合的陽鳥圖騰部族,這個部族對陽鳥崇拜的實質就是部落群體對始祖神和保護神的敬畏,對始祖神、保護神降福賜佑的企盼,對農、牧業生產獲豐收的渴望。[8]嬴秦部族,源自於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的部族,後來西遷關隴。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陽鳥西遷故事,就是以中原為中心,以能到達的地域為四至。《尚書·爻典》中出現的“旸谷”、“明都”、“昧谷”和“幽都”就是立足於中原部落聯盟所在地而確定的四個祭日、測日點,也就是古籍中所稱的“四極”,其實也是那時華夏民族的勢力範圍所能達到的四至。由於旸谷的“旸,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稱旸谷”,昧谷“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卷壹《堯典》。西方為昧谷,即日入之谷,日落之處,壹個未知的西方世界。於是將其比作幽冥之地,是西方太陽神的歸宿之處。這與西部民族的太陽神話中將太陽西沈之處看成是靈魂歸宿地的原始信仰是壹致的。居住在今天四川平武縣的白馬藏人,“人死後……用繩曲捆雙膝,並使頭屈至膝間成胎兒狀,置於左角之桌上,面朝西方”,其意義是:“日落歸西,人亦隨太陽走的”,“葬時……面西側臥,腿略屈,作睡覺狀。”關於白馬藏人的族屬問題,當地許多人認為自己不是藏族,而是氐族。近現代川西北的氐羌族追根溯源是與古代甘青地區的氐羌族有著淵源關系的,因此白馬藏人屈肢葬和面向西的葬俗以及對這種葬俗的解釋,對我們理解甘青地區古代文化乃至於秦文化的西向墓與屈肢葬有壹定參考意義。正是因為西方是日落的地方,人也隨著太陽走,所以秦人在葬時需要面向西而葬。

秦墓西首葬的傳統被漢帝陵所繼承,因此《漢書·郊祀誌》說:“或曰東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張晏註釋道:“神明,日也。日出東北,舍謂陽谷。日沒於西,故曰墓。墓,濛谷也。”顏師古註曰“此說非也。靈總言凡神明以東北為居,西方為冢墓之所,故立廟於渭陽也。”卷二十五《郊祀誌》上就是說,由於秦漢人認為西方是太陽的墳墓,所以墳墓需要面朝西方,所以漢人在渭水北岸為祖先建立陵墓。可見秦人墓葬的西首葬習俗是與其太陽崇拜的宗教習俗密切相關的。自從非子為周王牧馬於西秦之後,隨著秦人在關隴地區的開拓,秦人也將東夷文化中的太陽崇拜帶入此地,因此秦人沿襲著“日落歸西,人亦隨著太陽走”的陽鳥崇拜的習俗,將西方作為自己死後的歸宿與向往之地,這是秦人普遍認同的壹種關於生死的宗教信仰觀念。

  • 上一篇:做“炸果子”,品人間煙火
  • 下一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