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公司在經營中遇到最困難的時期,員工情緒低落,作為管理者應該怎麽做?

公司在經營中遇到最困難的時期,員工情緒低落,作為管理者應該怎麽做?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企業內部的產業結構、組織結構和隊伍結構都有了很大的調整,徹底打破了過去統壹的計劃經濟格局,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用工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呈現出經濟結構多元化、勞動關系復雜化、用工方式多樣化。這給國有企業工會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面對這種形勢,國有企業工會要實踐好“三個代表”,就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研究當前工會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以與時俱進的精神迎接挑戰,探索適應新形勢要求的企業工會工作新途徑。

那麽國企工會目前面臨哪些問題呢?

首先,工人被分成不同的群體,這使得工會的工作對象變得復雜。

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集體企業,職工構成都比較單壹,職工政治地位基本平等,經濟收入差距很小,工會可以覆蓋全體職工。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職工隊伍已經悄然分化,出現了利益不同的職工群體,表現為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的明顯差距。主要是:第壹,管理組。這個群體曾經是企業的黨政領導(處級以上幹部)。企業改革轉型後成為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董事,實行年薪制、期權制、股權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領”員工群體。這主要是科技人員和高級職員。現在知識分子受到企業的廣泛尊重,他們的勞動可以作為分配要素參與分配;三是普通工人群體。他們是企業中從事具體生產勞動的壹線工人,也是企業中最大的群體。他們必須通過自己的技能獲得工資。第四是農民工群體。主要指農民合同工、勞務工、季節工等。,他們依靠特定的勞動獲得報酬。這些不同的工人群體由於其不同的立場和需要,對工會工作有不同的要求和希望。企業工會應根據職工隊伍結構的新變化,調整工作重點和工作方法。

二是員工用工方式的多樣化,增加了協調勞動關系的要求。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不斷重組改制,所有制結構多元化,企業勞動、人事、分配制度發生深刻變化,使企業勞動關系復雜多變,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具體表現在:壹是企業下崗、待崗職工增多,就業成為職工工作的重中之重。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不得不裁員,而員工為了生存不得不堅守崗位,這壹點越來越突出。二是企業群體性勞動爭議和突發事件日益增多,呈現出由個體勞動爭議向群體性勞動爭議轉變、由侵害特定利益引發的勞動爭議向企業改革利益調整引發的勞動爭議轉變的新特點,且此類勞動爭議和突發事件的規模越來越大。如減員增效、有償解除勞動關系等改革措施引發的勞資矛盾和沖突時有發生。作為企業工會,此時感覺很無奈,處於“不得不協調又不知如何協調”的兩難境地。

三是職工收入差距擴大,工會維權難度加大。

隨著企業分配制度的改革,過去的平均主義和“大鍋飯”被徹底打破。現在企業實行的是經理年薪制、股權制或期權制、員工崗位等級制或股份制。同時,資本、技術等要素進入分配領域,企業內部分配方式和薪酬檔次多樣化。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經濟下,國有企業更加重視人才和知識。為了吸引和留住高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員,他們制定了壹系列在分配上向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傾斜的政策,拉大了企業不同員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從事普工的普通員工群體大多處於低收入狀態,壹旦這壹群體遭遇天災人禍,就會陷入困境或極度貧困。在這種現實面前,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方法,工會都沒有力量解決就業、增收等根本問題。工會關心和維護弱勢群體的具體利益,只能參與、協調和幫助;只有壹些貧窮的工人能得到幫助。維護難度越來越大,經常出現“不得不維護,更不能維護”的尷尬局面。

四、實行企業改制,精簡機構、人員編制,使工會受到影響。

在企業機構改革中,壹些企業的黨政領導對工會工作還存在偏見,甚至個別企業行政領導認為“工會工作做得越少越好,這樣省事”,沒有認識到工會在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中的作用。盡管有工會法的保護,很多企業的工會成為了第壹批被合並精簡的組織。幾乎所有工會幹部都轉向兼職,有些人身兼數職,壹批工會骨幹和積極分子流失。基層工會幹部兼職太多,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思考工會工作。工會已經成為黨群工作部應付差事的壹個“品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工會工作被削弱了。

5.企業不斷重組和快速發展的新形勢,與工會傳統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不相適應。

表現在:壹是思想觀念滯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重組和改制力度很大,步伐很快。與此相比,企業工會無論是理論政策研究還是思維方式都是滯後的。很多認識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習慣了上級的安排。上級不安排,就不知道怎麽辦,缺乏創新活力。二是工作方法滯後。缺乏對新時期企業工會地位、作用和任務變化的超前研究,工作方法沒有緊密聯系基層實際和職工需求,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工作顯得被動;工作方式上還是以活動為主,也是墨守成規,不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缺乏調查研究和把握宏觀形勢的能力。三是工作內容滯後。長期以來,企業工會的職能是“大而全”,不管是否實際,不管是否有能力,導致職責交叉,戰線過長,內容過多,工人窮於應付,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第四,角色滯後。目前,工人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工會能夠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保護他們的政治、經濟、精神和文化權利。但在實踐中,工會往往無法為勞動者充當主人,顯得軟弱無力,甚至有些工會根本沒有成為勞動者的代言人,失去了人們的信任。五是工會工作作風不夠紮實。特別是領導機關仍然傾向於行政化,年初布置工作,年底總結工作。還有壹個現象是從會議到會議,從文件到文件。年復壹年,工作效果不明顯,業績壹般。壹些工會仍然得過且過,以人手不足為由處理事情。第六,幹部素質不高。隨著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要求工會幹部必須加強自身素質,加快知識更新。工會幹部掌握工會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專職和兼職工會幹部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上述問題集中反映了對新時期工會工作發展規律認識不足,對工作中遇到的實踐和理論問題研究不足,導致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多,無奈和難以入手。筆者認為,要做好新時期的工會工作,企業工會應認真研究和思考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壹是完善工會領導體制和組織體系。

工會組織制度是工會開展各項工作、履行職能的組織基礎。首先,按照《工會法》第十條的規定,企業職工25人以上的車間、班組、站,應當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在工廠(公司)、部門單位建立工會委員會,自下而上形成多層次、多層次的企業工會組織。要以重組改制單位的工會組織改造或重建為重點,實現工會組織的網絡化結構。其次,在完善組織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工會幹部的助手作用,積極與各級黨組織協商,按照精幹高效、德才兼備和“四化”的標準,大力選拔年輕有為、熱愛工會工作、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專業人才或復合型人才充實工會幹部隊伍,為完成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任務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證。三是要完善企業工會接受地方工會和同級黨委領導的有效機制,註重體現企業工會的優勢和特色,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獨立開展工作的自主權,更有利於突出維護職能;企業工會應堅持雙重領導、各有側重、各司其職的原則,形成任務明確、各負其責、獨立高效、運轉協調的科學組織領導體系。四是按照“三個最大化”的要求,將企業聘用的臨時工、季節工、農民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充實工會組織力量,進壹步擴大工會組織基礎,為工會補充新鮮血液,提高凝聚力和影響力。

二、要分析和明確工會的工作對象。

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這已經成為* * *知識。為了履行這壹基本職責,我們必須明確工作對象。壹是認真調查了解企業不同員工群體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不同的思想動態、收入來源、生活狀況和迫切需求,既從宏觀上把握員工群體的變化趨勢,又從微觀上關註員工個體的具體情況;既要關心他們不同的經濟利益,又要關心他們的政治權利,通過多種方式與不同的勞動者群體密切合作,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第二,積極參與協調企業不同群體員工的利益。目前,企業的勞動力分為不同的工人群體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由於政治待遇和經濟分配的差異,不同的勞動者群體之間經常發生沖突。工會應根據經濟情況註重公平和效率。政治平等的原則,協調不同職工群體的利益,幫助企業化解內部矛盾,理順職工情緒,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企業發展。第三,為了真正有效地履行維護職能,工會必須以壹線職工為主要工作對象,以低收入職工和困難職工為重點,突出維護職能。由於這些職工人數多,涉及面廣,是企業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擔者,為企業改革發展做出了很多犧牲。只有維護好這些職工的利益,才能充分體現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組織才能在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找準位置,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工會工作機制。

針對人員少、任務重、困難大的客觀現實,企業工會必須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確保工會重點工作落到實處。根據目前國有企業正在進行重組和轉型的實際,我們覺得應該建立五個工作機制。首先是民主管理機制。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充實和豐富職工代表大會的內容,創新職工代表大會的組織形式,特別是要探索國有控股和參股企業實現民主管理的途徑和方法,重點處理好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與黨委、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的關系。二是勞動者經濟權益保護機制。要建立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把平等協商作為簽訂和履行集體合同的法定程序和關鍵環節,根據不同單位的具體情況,不斷豐富和調整集體合同的內容,使合同條款與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和職工關心的經濟利益緊密結合。同時,要加強集體合同的履行監督,依法追究違約責任。三是宏觀參與機制。要建立參與制定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與企業和有關部門建立聯系會議的制度。通過建立宏觀參與機制,工會與行政方面的溝通渠道將更加暢通,最終實現宏觀維護的目的。四是調查研究機制。要深入基層和職工群眾,了解新情況,分析新問題,提出新思路,使工會工作始終貼近實際,貼近職工,具有時代特色和活力。第五,工會工作的評價機制。要建立讓職工評議工會工作的工作方法,把職工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會工作質量的根本標準,徹底丟掉自我總結和自我陶醉。

第四,要改變和創新工會的工作方法。

在新的歷史時期,企業工會只有徹底擺脫舊的工作模式,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開展工作,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第壹,工會工作要“求變”。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經濟結構的不斷發展和多元化,工會要在多元化的經濟結構中發揮作用,就必須在復雜的客觀環境中適應變化,找準定位,尋求最佳結合點,反映變化的情況。要學會根據不同類型的企業確立工會的工作內容、活動方式和工作重點,體現針對性、特色性、靈活性和實效性。第二,工會工作要“專業化”。當前,企業工會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獨立性顯著提高,工作內容和領域不斷拓展和延伸。如代表職工與行政方面談判、簽訂集體合同、監督勞動法規、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等工作,涉及領域廣,專業知識強。工會要完成這些繁重而艱巨的任務,就必須加快工會幹部的職業化進程,更好地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第三,工會工作要“依法”為了維護客觀上處於弱勢地位的職工的合法權益,工會必須運用法律武器,以法律為準繩,堅持依法立權、依法執政、依法維權。工會幹部要深入透徹地學習工會法和勞動法,使他們熟悉每壹條款的適用,成為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專家。第四,工會工作要“務實”。工會工作“紮紮實實”必須突出重點,講求實效,這不僅是工作方法的問題,也是工作作風的問題。突出重點通常被稱為“牽著牛鼻子走”,抓住重點。重點工作需要集中人力、財力、時間,全力以赴去突破,達到以重點帶動壹般的良好效果。求實效,就是要明事理,說實話,下功夫,辦實事。通過深入基層,深入職工,了解情況,研究問題,提出對策,向黨和政府反映廣大職工的呼聲和要求,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辦黨和政府需要、職工想、工會能辦的實事。

五、要不斷提高工會幹部的素質。

面對企業工會職能不斷拓展、任務不斷加重、困難不斷增加的客觀現實。工會幹部要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真正履行職責,就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與水平。壹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要改變過去形成的封閉、保守的思維方式,培養開放、創新、務實的思維方式,更換與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利益、法制、信息、人才、權利義務等觀念無關的舊觀念。二要勇於開拓創新。當前,工會面臨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僅靠過去的經驗難以應對。要在實踐中堅持創新,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我們應該把發現、發明、創造和進步作為事業來追求。要敢於挑戰陳規和傳統觀念,敢於提出新假設、新觀點、新方法。第三,要熟悉和運用法律武器。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法制日益成為工會履行職責的主要手段。無論是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還是監督法律的實施,都需要不斷提高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會幹部要有強烈的法律意識,言行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善於運用法律觀點分析和理解問題,運用法律知識指導工作。在參與制定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時,能夠及時、準確、科學、合理地提供法律依據。第四,要學會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工會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優良傳統。作為工會幹部,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準確把握形勢的能力。通過調查研究,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準確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使我們的工作不至於有失偏頗,這也是我們做好工會工作的基本功之壹。第五,掌握壹門外語。掌握壹門外語應該是新時期對工會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特別是中國入世後,許多國有企業將逐步走向國際市場,業務將與世界接軌,對外交流將越來越多。工會幹部必須站在時代的前沿,為中國工會走向國際做好充分準備。第六,要有熟練的文字表達和寫作能力。這種能力是工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特別是在工會領導機關,溝通、交流經驗、指導工作,都離不開文字和文字功底。因此,工會幹部必須熟練掌握。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齊新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壹定會渡過難關。

  • 上一篇:信息化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書法推廣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