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乞巧節的作文
農歷七月七日,在我的記憶裏,我們家鄉有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乞巧節”,俗稱“女兒節”。憶往昔,童年的乞巧節還是充滿歡樂和憧憬的。
1976年的“乞巧節”恰好在陰雨連綿的日子,當時我虛齡11歲,上小學四年級。整個雨季,除了吃不飽肚子,其他的,無慮,挺快活的,因為當時作業幾乎沒有。最為遺憾的是唐山發生了大地震,不敢在屋裏住,大人孩子都在大街上,住“防震棚”。因為地震,村子裏彌漫著壹種神秘的氣氛,大人們神神秘秘地議論著,揣測著我們這裏能不能“地動”,當時沒有電視報紙,家家有喇叭,老百姓叫地震是“地動”,那種神秘也瞞著我們,因為經常挨餓,所以我猜想,大人們不知道有什麽好吃點瞞著我們小孩子。
記得早上壹起來,就對母親嚷嚷:“今天過七月七,磕巧餅吧!”母親說:“小嫚嫚過節,妳個小子的那麽饞,隊裏***分85斤麥子,到冬天妳大哥結婚,現在吃了拿什麽伺候客人”。心裏不是好滋味,我早飯沒有吃就上學去了。中午放學我與鄰居夥伴在東水庫邊玩耍,小夥伴從家裏拿了5個小巧餅,給了我1個,肚子雖然咕咕叫,但是,用舌頭添了添,聞聞小麥香味,沒有舍得吃,又想到母親難為的模樣,饑餓感也就在水庫戲玩中淡忘了,水庫邊知了的叫聲漸漸稀疏,田野裏玉米、花生、紅薯等莊稼氣味兒彌散在整個水庫岸,這個“乞巧節”也就這麽過去了,當時,心想什麽時間能天天吃巧餅就好了。
2.關於乞巧節的作文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壹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列入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壹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壹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壹。
3.關於乞巧節的作文
春節,充滿著迎新的喜慶;清明節,寄托著對故人的哀思;母親節,使我懂得感激與報恩;而乞巧節這天,讓我感受到愛情的美好和家人相聚的可貴。
乞巧節這壹天,是牛郎織女壹年壹度相會的日子。聽老人們說:以前有壹個叫牛郎的男子,都二十多歲了,卻還是單身壹人。壹天,與他相依為命的老牛突然說話了,老牛告訴牛郎:“妳在乞巧節這天,去村頭的河岸邊,拿走壹件粉紅色的紗衣,妳就能找到壹位賢惠又漂亮的老婆。”牛郎就照著老牛說的話做了,果真遇到了壹位漂亮的仙女。兩人壹見鐘情,就結成夫妻,在壹起生活了幾年,還生了壹對兒女。可是好景不長,七仙女逗留人間的消息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就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回天上,眼看牛郎就要追到七仙女了,王母娘娘卻在牛郎和織女的中間劃了壹條銀河,硬生生地把他們給分開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在七月初七這天見壹次面,這還多虧喜鵲們幫的忙。真是別多恨少奈何天!
在夜深人靜的七夕節晚上,青蛙唱起了歡快的歌兒,蟋蟀也賣力地彈奏著,蟎蟲、甲殼蟲吱吱的聲音也特別地明顯。好多動物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誠心誠意地為牛郎織女的相會歡呼雀躍。
傳說這壹天,妳如果靜悄悄地躲在葡萄架下,屏息凝神地傾聽,或許還能隱隱約約聽到牛郎織女鵲橋上說的甜言蜜語呢!不過那要到夜裏十二點以後才能去聽,我現在還小,我壹個人是不敢那麽晚站在葡萄架下的。我只好暗暗祈禱:“七月初七的鐘聲,妳慢壹點兒走,妳讓牛郎織女多相聚壹會兒,讓他們多說說心裏話吧!”
七月初七這壹天的夜晚,我們閩南的大姑娘們,會用聖米飯誠心誠意地祭拜織女神,據說祭拜是為了向織女神乞求賜予她壹雙靈巧的手,也賜予她壹樁美滿的婚姻。還有我們家鄉的姑娘們為了驗證自己是否得到織女的神力,就會準備壹個裝滿水的大碗和壹些大小不壹的針,放在碗裏投影。如果針的影子又細又長,說明妳的手已經得到神力了;如果針沈在碗底,說明妳的手是又笨又蠢的。只好乖乖繼續虛心學習了。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多麽希望牛郎織女他們壹家人能夠團團圓圓,永遠生活在壹起;又多麽希望我們人間的少年兒童能夠珍惜爸爸媽媽在身邊陪伴的那份親情!
4.關於乞巧節的作文
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節日——乞巧節。當我想起“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句詩時,就會想起牛郎織女的故事。
在七月初七這壹天,未婚女子都會向天上的織女神乞求賜予她們壹雙可以把布織得栩栩如生的巧手,還有壹樁幸福美滿的姻緣。有的地方在七月初七這天,還要舉行紮稻草人,摘下豆苗和青蔥的活動。等到天黑的時候,姑娘們會在家門口拜上幾拜,而後把準備好的青蔥或是豆苗放進清水中,再看看青蔥或豆苗的倒影是什麽樣的,如果倒影又細又長就算得巧了,如果倒影又粗又短,說明妳乞巧失敗!雖說每個姑娘都希望自己能有壹雙巧手,可是哪能人人都如願呢?
在乞巧節這壹天,我媽媽總是要精心煮壹些聖米飯去拜拜,據說這聖米飯是織女在人間時最喜歡吃的甜點。媽媽先把白花花的糯米淘洗壹番,再把淘米水倒掉,盆裏的糯米就像壹個個“胖娃娃”,正嬉皮笑臉地朝我笑呢!媽媽又把那些“胖娃娃”放進蒸鍋裏,只要蒸上二十分鐘就差不多熟了,然後再放進適量的白糖或是紅糖,攪拌均勻,這些白白胖胖的“胖娃娃”立馬變成了現在流行的健康膚色——小麥色。望著這些擁有健康膚色的“胖娃娃”被媽媽壹小團壹小團地裝在精致的碟子裏,我的口水都要“直流三千尺”了。不過那是需要讓媽媽拿到廟裏去拜拜,然後我才能品嘗的。聽老人們說,吃了祭拜過織女神的聖米飯,可以讓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的。有時我在想:如果我天天吃聖米飯,是否可以變成天下第壹聰明的人呢?
夜深人靜之時,我常常會想:如果王母娘娘大發慈悲,把銀河收回去,讓牛郎和織女重新回到人間,再讓老黃牛復活。這樣我就可以跑去牛郎織女家裏,請他們談談在銀河兩岸發生的奇聞趣事;我也可以請老黃牛教教其他的牛兒說話,這樣我們人類就能隨時知道牛的想法了;我也希望織女能夠辦壹個織布刺繡的培訓中心,這樣我們人間的姑娘就不愁沒有漂亮衣服穿了……
乞巧節,壹個充滿趣味的傳統節日!我喜歡這個節日!
5.關於乞巧節的作文
“迢迢河漢女,皎皎河漢女……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每當想起乞巧節,我便情不自禁吟起這首詩。
說起乞巧節,趣聞可多了。女孩們要貢獻瓜果,要祭拜織女神,還要比賽穿針引線……在我們閩南這地方,乞巧節就更有特色了。我們這裏的人家家戶戶都要做“聖米飯”,因為據說聖米飯是織女在人間最喜歡吃的甜點哦!
說到做聖米飯,其實也不算太難。首先把洗凈的糯米放進蒸鍋裏,加點水開始蒸;大約二十分鐘後,再適當放進壹些白糖或者紅糖,記得順便放進幾片橘子皮哦。然後再蒸三五分鐘,壹鍋又香又甜的聖米飯就做成了。聽奶奶說,吃了祭拜過織女神的聖米飯,小孩會越來越聰明,男人會越來越有智慧,女人會越來越漂亮的。怪不得我們勤勞聰明的閩南人在乞巧節這天,人人愛吃聖米飯!我有壹個堂嬸嬸,她的`娘家在陜西。聽她說:他們那裏待嫁的姑娘,要在乞巧節前種上豆芽和青蔥,而後在乞巧節這天,姑娘們會精心挑選,摘下壹棵自己中意的豆芽或是青蔥,洗幹凈後,放進剛從河裏舀來的清水中。若是水中的投影尖尖細細的,說明織女神賜予妳壹雙靈巧的手,也賜予妳壹樁幸福美滿的姻緣;若是水中投影又粗又短,就說明姑娘乞巧失敗了。而這個姑娘只好繼續虛心鉆研穿針引線,繼續到處拜師學藝,爭取來年的乞巧節能夠乞巧成功,以讓自己有壹雙巧手,壹樁好姻緣。
在乞巧節這天,壹肚子“墨水”的奶奶又給我講了壹個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讓我知道了牛郎織女曾經在人間做過夫妻,還生了壹對可愛的兒女,後來由於王母娘娘的阻礙,才使得牛郎織女各分東西。不過,為了緩解女兒的相思之苦,王母娘娘最終還是讓他們壹家四口在農歷七月七日這天相聚。所以每年的七月七日,我們總會看到喜鵲忙碌的身影,他們正在為牛郎和織女搭建鵲橋……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做斷腸仙……”牛郎織女美麗的愛情傳說,成了人們茶余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成了我們小孩子心目中最美的童話故事。我喜歡乞巧節這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