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以活動為載體,吸引群眾普遍參與,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壹靠教育,二靠實踐。積極開展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在道德實踐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將使人民群眾在自覺參與中陶冶情操,為道德建設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道德實踐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道德實踐是道德形成、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內在要求。人們道德理想的樹立和道德信念的鞏固,離不開豐富多采的道德實踐。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必須高度重視道德實踐的作用,把道德實踐滲透到道德建設的全過程。
其壹,道德實踐是吸引群眾參與道德建設的有效載體。作為道德建設的主體,人民群眾既是道德建設的實踐者,也是道德建設的受益者,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道德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根本上說,道德建設是與人民群眾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它集中體現著人民群眾的利益。道德建設搞得好,人們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社會風氣優良,百姓安居樂業,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便能得到切實保障;反之,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其二,道德實踐是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證。道德實踐屬於養成教育,是知行統壹的過程。公民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誌、道德行為等各個方面,其中,道德行為是衡量人們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標準。在從道德認識到道德行為的演變過程中,道德實踐發揮著關鍵作用。壹方面,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只有在道德實踐中親身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才能逐步提高對道德的認知程度,進而支配各自的道德行為;另壹方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是道德形成和發展的前提,道德認識的正確與否,依賴道德實踐的檢驗,通過生動具體的道德實踐,道德認識才能逐步升華為相對穩定的道德行為,達到知行統壹的目的。有效克服當前道德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理論與實踐相背離、知與行相脫節的現象,根本途徑也在於引導人們積極投身道德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強化道德修養,提升道德境界。
其三,道德實踐是落實基本道德規範的具體措施。《綱要》首次鮮明地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這些道德規範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結晶。把這些基本道德規範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同樣離不開道德實踐的支撐。壹方面,落實20字基本道德規範,需要教育與實踐兩者協調壹致、***同推進;另壹方面,將20字基本道德規範融入道德實踐,能夠與廣大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產生強烈***鳴,增強道德實踐的吸引力、感召力。
道德實踐是落實《綱要》的關鍵環節,是重在建設、以人為本原則的具體體現。在開展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中,必須始終註意正確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壹是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的關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兩者相輔相成、缺壹不可。壹方面,要把道德教育貫穿於道德實踐的全過程。註重發揮道德實踐的教育功能,圍繞道德教育主題組織實踐活動,使人們明確實踐的意義和要求,增強參與道德實踐的主動性、自覺性。另壹方面,在道德教育中引入道德實踐。只有與道德實踐相結合,圍繞公民道德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深入開展道德實踐活動,道德教育才有時代感和感染力,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是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道德實踐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繼承傳統,勇於創新。要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發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道德的要求越來越高,道德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要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載體,充實新內容,有針對性地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內容細化、分解,把道德實踐活動往深裏做,往實裏做,不斷開辟道德實踐活動的新領域,增強道德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三是道德實踐與法治實踐的關系。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既要靠道德實踐,也要靠法治約束。道德建設屬於“德治”的範疇,但又離不開“法治”的密切配合,需要道德“自律”與“他律”的有機統壹。在公民道德建設中,強調道德實踐,就是重視道德本身的作用,通過道德的自我完善,使人們從內心裏自覺地服從道德評價,接受道德約束,達到平衡自身、穩定社會的目的;強調法治實踐,就是要從立法的角度,強制性地對不道德行為或習慣進行評判或制裁,使違背道德的東西無立足之地。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律”與“他律”的作用,把內在自醒與外在約束有機結合起來,協調壹致地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