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傳統美德的七言詩句

關於傳統美德的七言詩句

1.形容傳統美德的詩句有哪些

1.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顧炎武;清·吳研人

2. 位卑未敢忘憂國。 ——宋·陸遊

3.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範仲淹

4.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唐·戴叔倫

5.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這五句都是弘揚愛國的傳統美德。

釋義:

1. 國家的興盛和衰落,每個普通人都有責任。

2. 即使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記關心國家大事。

3. 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後才享樂。

4. 作為子民我願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5. 人人都不免壹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古文詩句有哪些

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孟郊的《遊子吟》

譯文:慈祥的母親手裏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譯文: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壹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3、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倫

譯文:作為子民我願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4、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譯文:戰士只需要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

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宋代:陸遊

譯文: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之時,妳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我!

3.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古文詩句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誌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 14.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裏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誌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18.誌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20.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晁錯論》 23.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

——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論語?子罕》 26.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誌,不辱其身。

——《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

——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壹壹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壹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

——《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壹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果:果斷 61.壹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4.講解傳統美德的古詩

別老母

-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詩的第壹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開門簾,告訴老母,兒就要起程動身了。但因為是遊幕謀生,(遊幕是指舊時知識分子離開本鄉到外地尋求教學或投向官府求職)這種告別是無壹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說河梁去。壹方面是老母難離,另壹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離,這種既難舍又無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極為痛苦的心情。詩的第二句“白發愁看淚眼枯”在即將告別老母外出的時候,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表達對老母難分難舍的情感,而是著筆於老母此時的情狀:白發蒼蒼,愁容滿面,淒切悲涼,欲哭無淚。還容得著說嗎?壹切傷心,都隱藏在老母的這張面孔之中,離不得舍不得,卻不得不離,不得不舍。這種情感的磨難,真令人寸腸欲斷,撕肝裂肺。至此,誰能不為之動容呢?詩的第三句“慘慘柴門風雪夜”,轉入了告別老母的時空環境,作者用“柴門”“風雪夜”兩個最簡單的詞兒,極其概括典型地告訴人們,在那種環境下,壹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的淒楚難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過貧窮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風裏,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說那還只是壹種對貧愁的感嘆,那末“柴門”“風雪夜”則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了。風雪因柴門而更為肆虐,柴門因風雪而更為難忍,此時向老母告別,除了“慘慘”還有什麽可說呢?最後,作者集愧疚,自責,痛恨於壹身,發出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感慨。這種感慨是極為凝重的,它已經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愛母之心,戀母之情,而變成了對那個時代的正義控訴,對所有無依,無靠,無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對天下不孝子女的嚴厲譴責,這是由個人情感到整體理念的升華,它從生育學角度告誡世人,養子無用,不如不養。因此,《別老母》詩,比起那些愛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

5.傳承中華美德的古詩

中華美德的古詩。

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122.貧*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重 義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126.見得思義.——《論語·季氏》127.義,誌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誌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130.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131.臨難毋茍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茍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尚 勇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136.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14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141.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卷二》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好 學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1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151.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誌,懇切的提問並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154.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壹刻才算中止.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裏仁》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161.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162.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165.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壹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寫懷》167.少年易老學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16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審 勢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17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17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174.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180.差若毫厘,謬以千裏.——《禮記·經解》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182.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壹年》18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

  • 上一篇:PR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關於旅遊的考察報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