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04年耐克廣告飛天影響

04年耐克廣告飛天影響

廣告危機預警意識

廣電總局12月3日正式下令禁播美國耐克公司的最新籃球鞋廣告片“恐懼鬥室”,至此壹場在國內乃至亞洲廣為關註的廣告爭議似乎劃上了句號。

國家廣電總局發出《關於立即停止播放恐懼鬥室廣告片的通知》,指出:經審看,該廣告違反了《廣播電視廣告播放管理暫行辦法》第六條“廣播電視廣告應當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尊重祖國傳統文化”和第七條“不得含有……褻瀆民族風俗習慣的內容”的規定。耐克公司公關部有關人士隨後表示,耐克將尊重和接受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的這壹決定,並委托了壹家公關公司向公眾進行了道歉。

耐克廣告的毛病在哪?

在名為恐懼鬥室廣告中,籃球明星詹姆斯需在5層樓中與5個對手進行籃球大戰。其中三個場景的對手是中國形象。

第壹個畫面:詹姆斯走到壹樓大廳內,這裏有壹個擂臺,臺階旁還立著兩個石獅子。突然從空中落下壹位中國人模樣的老者,身穿長袍,施展中國功夫,兩個人 爭鬥。突然,詹姆斯做出壹個高難動作,從背後將籃球扔出,經柱子反彈將老者擊倒,後躍上籃得分。

第二個畫面:詹姆斯來到二層。這裏到處飄著美鈔和身穿中國服飾的婦女。漂浮的女子與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造型極其相似。這些女子地向主人公展開雙臂曖昧的誘惑著,試圖擋住他的去路,詹姆斯扣碎了籃板,“飛天形象”隨之粉碎。

在名為“自鳴得意”的第四單元,籃板旁出現了兩條中國龍的形象,二龍吐出煙霧成為阻礙詹姆斯的妖怪。詹姆斯幾個動作晃過所有障礙,投籃得分。

單純從廣告創作角度看,該廣告表現了壹定的水平,尤其是畫面很有沖擊力,並富於動感。但是在進行創作時為了達到貼近受眾而不恰當地采用中國元素作為反面形象而成為被突破和超越的對象,無形中傷害了具有較強民族文化意識的中國公眾。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立邦漆滑落中國龍的廣告已經引起全國輿論軒然大波,人們對於該廣告為了突出產品的光滑而讓中國龍滑落的的畫面十分憤慨。所不同的是,立邦漆的廣告只是在專業廣告媒體上作為作品發表,沒有在大眾媒體上傳播,影響沒有不是很大。余波未平之際,耐克廣告又殺了出來。

首先,耐克廣告醜化了中國人的形象。廣告中的類似“敦煌飛天”的美女和飛舞的鈔票與珠寶壹起,成為誘惑的內容,這裏的美女形象被描繪成了女妖,而被國人尊為圖騰的龍也演變成了興風作浪的妖怪。其次貶低了中國人能力。第壹個回合中,身穿傳統武士服裝的中國老者,盡管施展了全身功力,仍然不敵詹姆斯的球技並被彈球擊倒,讓人感覺到中國人和中國功夫不堪壹擊,另外兩個場景中的飛天美女和中國龍,在詹姆斯的無敵球技下也無壹例外的被輕松征服。作為壹個中國人,看到這個廣告自然產生反感。本來耐克想通過這個廣告來傳播自己的品牌,但是卻弄巧成拙,激怒了消費者,整個廣告策略遭遇了慘重的失敗,並面對著嚴峻的公關危機。

該廣告不僅在中國招致非議,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引起了軒然大波。新加坡當地的華裔聯名向政府請願,要求對耐克的這則廣告進行“嚴打”。 耐克公司最初的態度卻頗為自負,發表聲明稱:耐克希望借助“恐懼鬥室”這壹廣告鼓勵年輕人直面恐懼,勇往直前。

按理說,耐克公司通過這個廣告事件壹下出名了,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它的了,如果是美名遠揚當然值得慶賀,如果是臭名昭彰那可是事與願違了。作為壹個世界品牌盡管耐克在中國的推廣壹直不是十分成功,但是也達不到需要借助這種危險系數極高的反炒做的程度。也許耐克公司的員工會抱怨中國公眾神經過敏上綱上線,但是反過來想壹想,如果把廣告中的敦煌飛天美女改換成美國的自由女神,拿到美國去播放,妳想象壹下美國人會放過妳嗎?

東西廣告心理差別巨大

作為壹種時尚運動產品,耐克顯然希望通過品牌形象傳播來提高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奧美創始人奧格威提出的品牌形象理論和USP、定位理論是西方廣告的三大理論基石。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營銷環境的變化,經典的廣告理論遭遇了越來越多的困難,廣告創造品牌神話的時代似乎已經壹去不返了。特別是壹些跨國公司在這些方面包受挫折,歷經磨難。盡管中國開放20多年,很多跨國公司都進駐,但是大多數公司在中國推廣其全球化品牌時,成功的並不是很多。在西方成功的營銷模式和經典廣告拿到中國往往不靈。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公眾和西方人的民族文化心態不同,對西方的廣告模式不欣賞不適應。

所謂民族文化心態是指,壹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歷史傳統、倫理道德、文化教育、人生觀、價值觀等與現代觀念融合而成的整體心理趨勢。由於廣告的作用在於讓促使消費者購買壹些產品,因此它必然以能夠引發受眾的認同感來作為有效與否的標誌。但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廣告受眾,對廣告的接受程度呈現巨大的差異性。

中華民族的文明孕育在古老的黃河流域,它造就了中國人內向的集體性格,中國人崇尚溫柔敦厚含蓄的品性,並且宣揚仁義慈善、濟弱扶貧等道德觀念。而西方文明孕育在面向大海的希臘,特殊的地理位置迫使人們為了生存而去冒險探索,並因此培養了西方人探索自然規律發展自然科學的心理趨向,並且信奉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競爭哲學。不同的心理趨向導致了不同的廣告審美觀,進而形成了不同的廣告環境,如果廣告主對這壹點沒有清醒認識,而是生搬硬套國外的營銷模式和廣告表現手法,必然會大敗虧輸。

西方廣告喜歡采用強烈的對比和誇張等形式,來突出自己產品的形象,這會讓中國受眾感覺到廣告在嘩眾取寵;西方廣告習慣於黑色幽默,這會讓東方受眾感覺廣告在貶低別人擡高自己,因而反感;西方廣告習慣采用激烈的動作場面甚至有很強的暴力和攻擊傾向,這讓受眾感覺不道德,認為廣告在渲染弱肉強食。在西方如果壹個廣告能夠讓消費者震撼關註,往往會引起消費熱潮,而在中國,受眾震撼過後,很快就忘記了。難怪壹些跨國廣告公司來到中國後,創造了很多獲獎的廣告作品,卻鮮有成功的案例。而在中國真正成功的品牌,他們的廣告往往看起來並不經典,更不會在以西方廣告為衡量標準的專業活動中獲獎。

此外,東西方的文化禁忌不同,西方國家對政治和文化的壹些標誌性符號可以用來做廣告,而在東方則更為敏感。如果把握不好,可能會引發社會風波。中華民族是有強烈民族意識的,但是同時也具有寬容的胸懷,如果類似情況發生在壹些宗教意識強烈的國度,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壹些習俗不同也應該引起重視。如 熊貓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受歡迎,但是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度卻是忌物;中國和日本都把仙鶴作為長壽的象征,但是法國人卻把它看成是蠢漢或者淫婦的象征;很多國家認為烏龜當成醜陋無比,而日本人卻把它看作代表長壽和吉祥。

  • 上一篇:做實木門用什麽木材好?
  • 下一篇:興化府的興化名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