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產於福建省安溪縣。據《清水巖記》記載,“清水之峰,雲霧繚繞,僧人植茶,飽含山嵐之氣,浸日月之精,得煙霞之氣,食之可治百病。老廖等人屬於別人,香不如味。鬼嘴裏有兩三株松枝,特別香,功德很大。如果妳喝了它們,妳會覺得腋下有風。如果遇到陸羽,就會談到茶,說明安溪在唐代就已經產茶了。到了明代,茶葉生產稍有繁榮,《安溪縣誌》記載“長樂、崇山等貨(指茶葉)大量銷售”。18世紀後期,安溪茶商大發展。詩人阮
在《安溪茶歌》中,xi說“安溪之山,陰沈沈,崎嶇不平,陰沈沈,時常潮濕。人活清明,采嫩葉,保千家萬戶,很便宜……”。隨後,茶區的農民也培育出許多優良的茶葉品種,其中鐵觀音制茶品質最好。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的名稱。因為適合制作烏龍茶,所以其烏龍茶產品也叫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就是鐵觀音品種茶樹制成的烏龍茶。在臺灣省,鐵觀音茶則是指由鐵觀音茶的特定方法制成的烏龍茶,所以臺灣省鐵觀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鐵觀音茶樹的芽葉,也可以不是。這和福建鐵觀音茶的概念不壹樣。
安溪鐵觀音制作嚴謹,技藝精湛。壹年四季收獲,谷雨至長夏(4月中下旬至5月初)為春茶,產量占全年總產量的45-50%;夏季至日至小夏(6月中下旬至7月初)為夏茶,產量占25-30%。立秋是8月初至8月下旬的夏茶,產量占15 ~ 20%。秋茶是秋分到寒露(9月下旬到65438+10月上旬),產量占10~15%。春茶中制茶質量最好。接下來是秋茶,它的香氣很高,俗稱秋香,但是湯比較稀。夏、夏茶質量低劣。采摘鮮葉的標準必須是在嫩芽出芽後,頂部葉剛發育成小或中開面時采摘二至三片葉。采收時要做到“五無”,即不斷葉、不折葉、不斷葉尖、不單片、不魚葉、不老梗。不同生長區域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制作,午青品質最好。
安溪鐵觀音的制作過程經過以下幾個步驟:冷卻、烘幹、冷卻、烘烤、油炸、揉撚、壹次烘烤、二次烘烤、再揉撚、文火慢烤、風選等。
優質鐵觀音茶條卷曲、結實、厚重,呈青腹蜻蜓的頭型。色澤鮮潤,沙綠,紅點鮮明,葉帶冰霜,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征之壹。鐵觀音湯色金黃,濃郁清澈,葉厚而亮,光澤如絲。泡好的茶湯醇厚甘甜,入口甘甜有蜜味;香味濃郁持久,有“七泡多香”的美譽。國內外近期的實驗研究表明,安溪鐵觀音含有最豐富的香氣成分,中低沸點香氣成分的比例明顯大於其他品種茶樹鮮葉制成的烏龍茶。所以安溪鐵觀音特有的香氣令人陶醉。壹杯鐵觀音壹打開,馬上就聞香,聞起來很香。生產優質鐵觀音茶,必須具備:①純正鐵觀音茶樹;②茶樹生長在良好的土壤和氣候環境中,經過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開采技術。三者缺壹不可。
目前,鐵觀音的飲用方式仍遵循傳統的泉州、廈門、漳州、潮汕、廣東和臺灣省的“功夫茶”飲用方式。用壹個小陶罐和壹個小白瓷杯(小杯),先用開水焯壹下,然後在壺中加入壺容量壹半到三分之二的茶葉,再用開水倒掉。這時有壹種特殊的香味撲鼻而來,正是“先聞聖妙之香,再嘗甘露”。1~2分鐘後,將茶湯均勻倒入小杯中,先聞其香,後嘗其味,輕啜壹口,的確是壹種生活的藝術享受。當朋友從遠方來時,他們通過提供功夫茶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飲者很快就會品嘗壹杯珍貴的鐵觀音茶。
鐵觀音茶自問世以來,壹直以其優良的品質而聞名。臺灣省,香港和澳門,以及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有超過65,438+030家由鐵觀音原產地瑤陽人經營的茶葉店。1945王連丹莊“泰山峰”牌鐵觀音獲新加坡壹等獎金獎。1950王炳基“碧天風”牌鐵觀音獲暹羅(泰國)大獎。1982被商務部評為全國優秀產品,位居全國第壹。同年,國家經委授予安溪茶廠生產的“安溪鳳山牌特級鐵觀音”最高榮譽金獎。
鐵觀音茶壹直為福建、奧地利和臺灣省的茶客以及海外華人所珍愛。這種茶壹旦嘗過,就很難放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鐵觀音茶逐漸受到北方人民的喜愛,如今在全國享有盛譽,消費量也越來越大。1979和1984年,日本市場兩次掀起“烏龍茶熱”,尤其是福建的鐵觀音,以其迷人的清香風靡日本各地。在日本,鐵觀音幾乎成了烏龍茶的代名詞。
鐵觀音色澤深綠,形似珍珠,湯色金黃,滋味鮮爽四溢,香氣高。
“綠葉紅邊,七泡香”的美譽。鐵觀音不僅是壹種珍貴的天然飲品,而且具有很好的美容保健功能。科學分析和實踐證明,鐵觀音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堿,具有多種營養成分和藥用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殺菌消炎、減肥美容、延緩衰老、防癌抗癌、降血脂、降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功效。這不是綠茶。
對鐵觀音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察其形、思其美、演其過程、表其意、聞其香、嘗其味、知其真韻等七個情節上。
所謂“觀其形”,就是“觀其形、色、形”。鐵觀音成品茶重如鐵,色澤藍褐色,沙綠色,有“珍色”,三段色形。
所謂“思其美”,就是“形式美”。鐵觀音茶條卷曲精美,打結緊密,素有“美如觀音”之稱。沖泡後,葉色青紅,有“青腹紅邊”之稱。
所謂“演戲過程”,指的是“醞釀時間”。沖泡安溪茶,需要掌握嫻熟的制茶三要素及其沖泡技巧。
所謂“表其意”,就是“意”。如觀音茶具有“綠葉紅邊”、“七泡有回音”、“重如鐵、美如觀音”的形象特征。
所謂“聞其香”,就是“鼻香”。觀音茶香氣清高濃郁,有天然的青茶香,是高香長香的好茶。
所謂“味”,就是“味道”。比如觀音茶,口感醇厚爽滑,有“甜如蜜”的感覺,即既有紅茶的甘甜,又有綠茶的清新。
所謂“惠珍韻”指的是“觀音韻”。所謂“觀音韻”似乎是要花費解釋的。現在以極品鐵觀音茶王為例介紹壹下形象。最好的鐵觀音香氣濃郁持久,有特殊的“觀音韻”,有獨特的蘭花香,口感醇厚清新,喉韻佳,回味悠長。浸泡7次仍有余香。
真正的鐵觀音茶王,香氣濃郁奇特,有濃郁持久的蘭花香,還有壹點點白色的桂花香,口感濃郁醇厚,略帶天然生人參酒的氣味。喝了之後齒頰留香,喉底甘甜。“清香可口,味香四溢”,沁人心脾,沖10次後仍有原有的茶香。鐵觀音的制茶技藝非常講究沖泡工藝。這是壹種將傳統技藝與現代風格相結合的品茶藝術,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傳達了純潔,優雅,禮貌和和諧的精神。
純度:茶的純度,茶主和茶友的純度是茶道的基礎;
優雅:細致的制茶,曼妙的身韻,優雅的茶局,以及茶藝展示的流程;
禮:感恩自然,尊重茶農,真誠待茶友,做茶主的茶德;
和諧:是人、茶、自然的和諧,是赤子之心的和諧,是屬於心靈的愛,是茶藝的“道”!
白鶴沐浴(洗杯)——觀音入宮(留茶)——掛壹壺茶(泡茶)——春風吹面(吹沫)——關公巡城(倒茶)——韓信點兵(點茶)——品湯色(觀茶、聞香品、啜飲花茶)。
用開水沖洗茶具;將鐵觀音茶葉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將開水提起,沖入茶壺或壺蓋,使茶葉翻動;用鍋蓋或蓋子輕輕刮去浮在上面的白色泡沫,使其清新幹凈;將泡了壹兩分鐘的茶依次倒入並置的杯子中;茶倒到壹點時,要壹點壹點均勻地滴入每個茶杯中;
品嘗杯中茶的顏色,聞壹聞杯蓋的香味。趁著熱騰騰的精裝修,先聞其香,後嘗其味,邊喝邊聞,輕飲。雖然喝的不多,但是可以把香味留在牙齒和臉頰上,喉嚨底部是甜的。
鐵觀音的傳統飲用方法很有講究。茶具要小巧精致,水最好用巖石泉水。燒開水。先將茶壺加熱,放入約占壺容量45%的茶葉,倒入沸水中,用壺蓋刮去浮沫,蓋上壺蓋。這時,有壹種特殊的香味。每隔5-20秒,慢慢倒入水杯中,各持壹杯,先聞壹聞,再嘗壹嘗,慢慢啜壹口,便滿口清香,回味甘甜。鐵觀音,俗稱“觀音韻”,入口微苦,回味甘甜,有壹種憂郁雋永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