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當妳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和大家壹起學習的時候,當妳們和朋友壹起做遊戲,壹起活動,壹起工作的時候,當妳們和妳們的夥伴* * *壹起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的時候,妳們感受到了同學之間真摯的友誼和團結帶來的快樂嗎?
團結同學,真誠與人交流,是學生優秀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的具體體現。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與人合作的意識,這種意識來源於從小與同學的團結友好交往。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妳們是否經常感受到這樣的成功故事?是的,我們在課堂上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少先隊活動中的結對活動,都不是團結協作的良好體現。但是,我們不難看到,在壹個班級裏,我們經常會發現有幾個同學總是和同學磕磕碰碰。今天和這個同學吵了壹架,明天就不和那個同學說話了。經常希望壹切都能按照他們的意願來,所以很容易和同學產生矛盾。因此,他們在同學中沒有好朋友。其實壹個班就是壹個大家庭,同學就是兄弟姐妹。他們應該互相關心,互相禮貌,應該通過協商解決分歧。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是壹個人的良好品質。虛心向別人學習,發現別人的優點,也是團結好同學的壹個基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壹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可惜的是,即使是這麽簡單的方式,也不是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妳看天天在炒菜的時候插隊的人。他們心安理得,壹臉了然。這樣的人不懂友情;在別人休息、學習或工作的時候,不去計較追逐打鬧,不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樣的人不懂得友善。如果出了事,他會張著嘴咒罵,絲毫不顧這些汙言穢語給周圍人帶來的尷尬。這樣的人不知道如何友好;不分對象,不分場合,他們以利用人的缺點為樂。這些人,無壹例外的不懂友情。這些行為正在傷害同學之間的友誼,汙染我們共同生活的美好環境。同學們,談友誼也就幾分鐘的事。而付出愛,體驗愛,會伴隨我們壹生。讓我們從正面做起,不插隊,不喧嘩,不罵人,不嘲笑人,讓友誼的甘泉滋潤我們的心田!同學們,團結友愛,相互合作,不僅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也是現代社會對人們發展的要求。科技飛速發展,關起門來壹個人創造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人學會與人合作。壹場比賽,壹次中隊活動,壹次清掃,壹項發明,壹次創造,都離不開妳我他的配合。如果妳配合的好,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會更高,反之亦然。其實我們從小就養成了與人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只有在未來才能成為壹個善於團結他人、理解他人、善於溝通合作的人才。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第二,尊重老師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凝結而成的社會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我們重視自身修養,同時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春天的蠶會壹直織到死,每晚蠟燭會把燈芯抽幹”是我最喜歡的格言。老師就像燃燒的蠟燭,用知識的光芒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盡頭。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
來說說這個成語故事吧。它講述了宋代壹位名叫師洋的學者的故事。雖然他已經40歲了,但他仍然非常尊敬他的老師。有壹次,他來到老師家。為了不打擾老師午睡,他站在門外頂著雪。老師叫他進去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有壹尺多厚了。如果我們在師洋,我們可能會受不了這麽冷。
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也樹立了壹個好榜樣,給我們留下了壹段美好的談資。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但是他總是尊敬他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家鄉韶山,邀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給了酋長,向他敬酒,表達了對老師的敬意。
不僅如此,毛澤東年輕時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徐特立在慶祝60歲生日時,還特意寫信向老徐表示祝賀。信中說:“20年前妳是我的丈夫,現在妳還是我的丈夫,將來妳也是我的丈夫。”
是的,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歷史的續篇,這樣才對得起我們辛勤培養的老師,才對得起我們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