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學翻譯中的創造性叛逆
摘要:翻譯不僅是溝通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橋梁,翻譯也為文化與文學影響的傳播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媒介,而且翻譯本身也是壹種藝術,壹種再創造,其?創造性的叛逆?及應用壹向來都為國內外文學界所重視的課題。
比較文學的學者認為:能否超越原作的關鍵是翻譯中的創造與叛逆性。由此,翻譯中的創造性是譯者通過個人的能力創造性地使譯作回歸原著作的實質內涵,相對而言,叛逆性則指譯者未能如實體現和傳達原著作的精髓,從而與原著作的理念相違背。但在翻譯的實際過程中創造與叛逆是密不可分的。
中西文學翻譯中譯者經常思考究竟是按照源語規範直接翻譯原文還是依照規範再創原文使其更能為讀者所接受。事實上創造性本質蘊藏於任何文學翻譯作品中。在某種程度上翻譯作品不僅僅是源文本的再現而且與源文本相比是壹種再創造。
基於這個原因,?創造性叛逆? 的術語被法國文學家羅伯特?埃斯卡皮首先提出,他認為?翻譯總是壹種創造性叛逆?,並提出?說翻譯是叛逆,那是因為它把作品置於壹個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參照體系裏,說翻譯是創造性的,那是因為它賦予作品壹個嶄新的面貌,使之能與更廣泛的讀者進行壹個嶄新的文學交流,還因為它不僅延長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賦予它第二次生命?。創造性叛逆是文學範疇的基本特征,它並不是單純屬於文學翻譯。換而言之,創造性叛逆與文學的接受和傳播息息相關,兩者密不可分。在文學翻譯的實踐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創造性叛逆不同程度地體現在接受者、譯者以及接受環境之中。
比較文學和翻譯理論界都對翻譯的創造性叛逆進行過系統的分析和闡釋。翻譯界泰鬥謝天振先生認為譯者的創造性叛逆壹般劃分為意識型和無意識型,並由以下幾種類型構成:個性化翻譯、誤譯與漏譯、節譯與編譯、誤譯與漏譯、轉譯與改編等。創造性叛逆中的無意識體現,如誤譯與漏譯,是因受限於譯者自身的文化知識背景和情趣修養等因素造成的誤讀和誤譯。據此而言,其並不能簡單稱為?創造性?。
譯者的創造性叛逆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其包括以下四種情況:
(1)個性化翻譯。它表面是用自然、流暢的語言闡述原著的意圖,但在深處卻整合原著文化的問題。如果譯作完全遵從原著文化,那語句會比較淩亂。
(2)節譯與編譯。節譯與編譯存在於《外國文學作品選》中有多種原因:為迎合讀者或便於傳播,為與接受地的風俗人情保持壹致,或當地的道德、政治因素等,是有意識的叛逆。
(3)誤譯與漏譯。例如:英譯者把陶淵明《責子》中?阿舒已二八?翻譯成了?阿舒十八歲?,他們認為?二八?是?壹八?之誤。誤譯,即對原著錯誤的翻譯。它在文字和思想意義上背離了原文。在翻譯中誤譯雖不可取但又客觀存在,是無意識的叛逆。
(4)轉譯與改編。轉譯是是叛逆性最強的,是在翻譯過程中無能為力情況下采取的方法。轉譯與改編體現在文學翻譯上是創造性叛逆的特殊表現形式,其***性在於他們對於原作的兩重更改。轉譯是壹種語種轉換。改編,節譯和漏譯各不相同。改編指改動整個內容情節,或體現對體裁的變動。節譯是意識行為下對內容的大段改動。漏譯則指無意識行為下改動少部分的情節。
對於中西方文學作品而言,譯者永遠不能全部表達原作者的真實想法,這在於兩者不同的價值社會觀和迥異的社會生活背景。譯者自身的知識內涵和文化修養使其對譯作實行了?創造性叛逆?的解讀,而譯者的主觀判斷性也由其個人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所制約。
1 文學翻譯是創造性叛逆
(1)文學翻譯的創造性。翻譯的實質是把壹種語言中蘊涵的內容通過媒介轉移到另壹種語言中。文學翻譯是為讓讀者意會到不同的文化習俗和社會風貌,並不僅僅是淺層的轉述表達。但就現在的大量翻譯作品顯示,其翻譯的水平和要求與文學翻譯所界定的標準依然存在相當的差異性。
(2)文學翻譯的叛逆性。如果說文學翻譯的創造性是譯者依靠自身的能力創造性地表現原作品的實質內涵,那麽其在翻譯過程中所體現的叛逆性則是譯者為實現主觀願望而對原作進行的客觀背離。但在實際的文學翻譯中,創造性與叛逆性是和諧***存的。
2 創造性叛逆的可接受性
創造性叛逆應遵循兩重原則:充分原則與忠誠原則。文學翻譯與其他形式的翻譯壹樣,在很大程度上受目的地控制,而創造性叛逆是保證文學翻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充分原則要求創造性叛逆應實現翻譯目的,忠誠原則限制了目的文本的合理應用性,要求譯者擔當社會責任和道德規範,以此確保人們能夠接受對文學翻譯作品中所體現的創造性叛逆。
由於隱含的讀者存在於壹切中西文學作品中,因此作者把外界環境當作他在創作過程中的直接客體,其隱含的讀者則是他的間接客體。但就譯者來說,當其閱讀原作品過程中,以前的間接客體此時變成為主體。原文雖然是閱讀的直接對象,但原文作者心中或眼中的世界才是他通過閱讀而理解的對象。所以,譯者閱讀和理解活動的間接對象是原文作者,這種主體間的交流就是話語對話的過程。翻譯活動不是固定不變的語言轉換,而是通過兩種話語相互協商的產物。因為譯者的不同的教育背景、人生經歷和知識結構,所以翻譯不可能有統壹的標準。作為壹種綜合性的社會化活動,文學翻譯應該是以多元而綜合化的評價體系形式存在於現代復雜社會中。
從接受者和譯文接受環境來分析文學翻譯的創造性和叛逆性:(1)接受者的創造性叛逆。所謂接受者特指閱讀翻譯作品的讀者。由於不同文化背景的接受者有著不同思維方式和知識修養,因此不同的讀者會在分析讀本時形成自己特定的評定準則。即使身處相同的歷史背景,接受者也會因為擁有不同的文化視野和結構,在文本的閱讀中不可避免性地會主觀性再創造,從而促使在翻譯異質文學作品時的創造性叛逆的不斷呈現。(2)譯文接受環境的創造性叛逆。從譯文的接受環境分析,迥異的文化習俗、時代背景以及語言環境使原著作不可避免地受到譯文語言的影響和限定,從而接受並融合譯語的文化內涵和特征。
縱觀現今翻譯研究的現狀,中西文學翻譯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對源語文本與目的語文本的研究,而是將許多其他的因素也納入其研究範圍。評判譯文好壞壹直以?忠實?原則作為其評定的標準,但隨著譯者主體性研究的深入,文學翻譯的重要顯著特征之壹是尤其註重創造性叛逆的應用。傳統翻譯研究否認創造性叛逆的作用和功效,而在比較文學範疇中則積極倡導其在文學作品翻譯中的廣泛應用。由德國功能派理論發展而來的目的論指出,翻譯是壹種基於源語文本的有目的的行為活動,決定任何翻譯過程的最高準則是整個翻譯行為的目的,這壹理論無疑為研究這創造性叛逆提供了壹個嶄新而有效的視角。
參考文獻
[1] 謝天振.譯介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 錢利華.文學翻譯與創造性叛逆[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
[3] 樂黛雲.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A].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4] 宋洪英.淺析文學翻譯中的?創造性叛逆?[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5).
[5] 呂俊.跨越文化障礙?巴比塔的重建[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看了?關於文學的學術論文?的人還看:
1. 文學類學術論文範文
2. 關於文化的外國人學術論文
3. 漢語言文學學術論文
4. 美國文化學術論文格式要求
5. 讀學術論文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