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國禮儀的起源和發展
(壹)中國禮儀的起源
關於禮的起源,眾說紛紜。總結起來有五個起源:壹是神靈的禮儀;第二,禮是天地合壹;第三,禮來自於人性;第四,禮是人性與環境矛盾的產物;第五,禮生於理,源出於俗。
1,從理論上講,禮的出現是人類協調主客觀矛盾的需要。
首先,儀式是為了保護自然而創立的?人際關系秩序?的需要。為了生存和發展,人類必須以社會群體的形式與自然鬥爭,相互依存。人的社會性使人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在群體生活中,男女老幼都有差異,這既是壹種自然的人際關系秩序,也是壹種需要全體成員認可、保障和維護的社會秩序。人類所面臨的內在關系必須得到妥善處理,於是人們在壹系列?人際關系秩序?這是最初的禮物。
其次,它源於人類在滿足自身欲望和實現欲望之間尋求動態平衡的需要。人對欲望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在追求和實現欲望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和沖突。為了避免這些矛盾和沖突,有必要為他們做點什麽。不再想控制混亂?做壹份禮物。儀式
2.從具體的儀式來看,儀式起源於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動。
原始宗教中的祭祀活動是最早的,也是最簡單的,以祭天祭神為主要內容?禮物?。這些祭祀活動在歷史發展中逐漸完善了相應的規範和制度,並正式形成了祭祀儀式。隨著人類對自然與社會各種關系認識的逐步深入,通過祭祀天地鬼神的祖先,已經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調整日益復雜的現實關系。於是,人們從內容到形式,從最初的儀式到社會各領域的各種禮儀,都把侍奉神靈、祈福活動中的壹系列行為延伸到了各種人際交往活動中。
(二)中國禮儀的發展
禮儀在其傳承的過程中是不斷變化的。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其演變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1.禮儀起源時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紀以前)。
禮儀起源於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中後期(大約舊石器時代),出現了早期禮儀的萌芽。整個原始社會都是禮儀的萌芽期,簡單虔誠,不具有階級性。內容包括:制定了血緣關系明確的婚姻禮儀;區分部落內部等級的儀式系統;壹些祭祀儀式是為了祭天、祭神而確定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做出壹些表示禮貌和尊重的動作。
2.禮儀形成時期: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771年)。
當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將原始的宗教禮儀發展成為符合奴隸社會政治需要的儀式體系,儀式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在這個階段,中國第壹次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家禮儀和制度。比如?五份禮物?它是壹套禮儀規範和行為標準,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的禮儀書籍也是在這壹時期編寫和修訂的。例如,周代的《周立》、《儀禮》、《李記》是中國最早的禮儀專著。在漢代以後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它們壹直是國家制定禮儀制度的經典之作,被稱為《禮記》。
3.禮儀變革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1 ~公元前221)。
這期間,學術界百家爭鳴。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百家爭鳴,研究和發展了倫理學,系統闡述了禮儀的起源、本質和作用,第壹次在理論上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社會等級秩序的劃分及其意義。
孔子非常重視禮儀。禮物?被視為治國安邦、平定天下的根本。他認為?不學禮儀就受不了?質量勝於文學,文學勝於質量。溫柔,然後紳士?。他要求人們用禮儀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他們應該怎麽做?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倡導?仁者愛人?強調人要有同情心,要互相關心,互相尊重。
孟子把禮解釋為對長輩和客人嚴肅有禮,也就是?尊重,禮貌?,又放?禮物?它被認為是人類善良的開端之壹。
荀子巴?禮物?作為人生哲學的核心,放?禮物?把它作為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禮是極其人道的吧?。他認為?禮物?它不僅是壹個目標,壹個理想,也是壹個行為過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安。?
關中巴?禮物?被視為人生的指導思想和維系國家的第壹支柱,認為禮儀關乎國家生死。
4.強化期:秦漢至清末(公元前221 ~公元1911)。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雖然各個朝代的禮儀文化具有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特征,但有壹個共同點,那就是壹直為統治階級所用,禮儀是維護封建社會等級秩序的工具。這壹時期禮儀的重要特點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女、尊父抑子、尊神抑人。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它逐漸成為阻礙人類個性自由發展、阻礙人類平等交往、扼殺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鎖。
縱觀封建社會的禮儀,有兩種內容:涉及國家政治和家庭倫理的禮儀。這壹時期的禮儀構成了中國傳統禮儀的主體。
5.現代禮儀的發展
辛亥革命後,受西方資產階級影響?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觀念,中國傳統的禮儀規範和制度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五四新文化運動清算了腐朽落後的禮儀,符合時代要求的禮儀得到了繼承、完善和傳播,那些繁文縟節逐漸被摒棄,同時接受了壹些國際通用的禮儀形式。新的禮儀標準和價值觀得到了推廣和傳播。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建立了以平等、友好交往、互助、團結為主要原則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西方壹些先進的禮儀、禮節傳入中國,與我們的傳統禮儀壹起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社會主義禮儀的基本框架。許多禮儀從內容到形式都在不斷變化,現代禮儀的發展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時期。大量的禮儀書籍陸續出版,各行各業的禮儀規範陸續出臺,禮儀講座和禮儀培訓日益普及。人們學習禮儀知識的熱情前所未有。文明禮貌已經成為壹種普遍的做法。未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國際交流的增多,禮儀會得到完善和發展。
二,東西方禮儀的差異
東方禮儀主要是指以中國、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為代表的具有東方民族特色的禮儀文化。西方禮儀主要指在歐洲和北美傳播的禮儀文化。
1.在處理親屬關系時,
東方人非常重視家庭和血緣關系。血濃於水?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最穩定的人際關系就是血緣關系。
西方人有很強的獨立意識。相比較而言,他們不太看重家庭血緣關系,更看重利益關系。他們明確劃分責任和義務,責任必須履行,而義務完全取決於實際能力,從不勉強。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對個人利益的追求。
2.在表達方面。
西方禮儀強調實用性,表達方式直白坦率。東方向?簡。作為禮物,壹切都要有禮貌。與西方人相比,往往顯得卑微和矜持。
面對別人的贊美,東西方采取的態度是不壹樣的。面對別人的恭維,中國人經常說?妳過獎了?、?丟人?、?我還差得遠呢?之類的話,表達自己的謙虛;另壹方面,西方人經常使用?謝謝?表示接受對方的好意。
3.就禮物而言。
在中國,人際交往特別註重禮儀,重視禮尚往來,往往把禮儀作為人際交往的媒介和橋梁。東方人送的禮物有很多種。除了重要節日互相拜訪,平時結婚、喪事、結婚、生日、升職加薪都可以作為送禮的理由。
西方禮儀強調語用交流,在禮貌的基礎上力求簡單方便,反對繁文縟節和過度禮貌。西方人壹般不會輕易送禮物給別人,除非已經建立了相對穩定的人際關系。在送禮的形式上也比東方簡單很多。壹般情況下,他們不會送太貴的禮物或便宜的物品,但他們非常重視禮物的包裝,特別註重禮物的文化風格和藝術品位。
同時,在送禮和收禮時,東西方也有差異。西方人送禮物時,總是直接向接受者解釋:?我為妳精心挑選了這份禮物。希望妳喜歡?,還是?這是最好的禮物嗎?諸如此類的話;西方人壹般不會拒絕別人的禮物。接受禮物時,他們首先感謝送禮者。收到禮物後,他們總是親自打開禮物,並稱贊壹番。而東方人則不同。中國人和日本人在送禮的時候也是下大力氣,精挑細選,但是在收禮人面前總是謙虛恭敬的說?小禮物不算致敬,請收下?差不多吧。東方人在接受禮物時通常會禮貌地拒絕。收到禮物後,壹般不會當面打開,怕對方因為禮物太輕或者不滿意而尷尬,或者顯得重利輕義,不禮貌。
4.正在接受治療?老了?態度。
東西方禮儀在對待人的地位和年齡上也有很多觀念和表達上的差異。東方禮儀壹般以長輩和尊者為主,凡事講究輩分。
西方禮儀崇尚自由平等。在禮儀上,對等級的強調沒有東方禮儀那麽突出,而西方人的獨立意識很強,不願意老,不肯收老,特別忌諱?老了?。
5.就時間概念而言
西方人時間觀念很強,講究效率。出門在外,總是帶著筆記本記錄行程和安排。壹定要提前到,至少要準時,不要隨意改。西方人不僅愛惜時間如金,還常常把溝通方是否遵守時間作為判斷自己工作是否負責、是否值得合作的重要依據。在他們看來,這直接體現了壹個人的形象和素質。
遵守時間順序,培養西方人嚴謹的工作作風,做事有條不紊。西方人對工作時間和業余時間有明確的區分。他們不會在假期打電話談工作,甚至會在假期斷絕非生活聯系。相對來說,中國人使用時間比較隨便,時間觀念淡漠。包括改變原來的時間和順序,中國人開會遲到,老師延遲上課,開會做報告隨意延長時間都是常事。這在西方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他們認為不尊重別人擁有的時間是最大的不尊重。
6.在處理隱私權時
西方禮儀強調個人在任何地方的自由(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把個人的尊嚴視為神聖不可侵犯。在西方,互相冒犯?私人的?好吧,這是非常粗魯的行為。因為西方人尊重別人的隱私權,也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隱私權。
東方人非常重視性占有、群體、人際關系的和諧、鄰裏之間的相互關心、問寒問暖,這是人類的壹種表達方式。
三、儀式的概念和內涵
(壹)禮貌,禮節,禮儀和禮節
1.裏
儀式的本意是對神的尊重,後來引申為表示尊重的總稱。儀式的含義是豐富的,既可以指為表示尊重和莊重而舉行的儀式,也可以指社交中的禮貌。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確立並認可的行為準則。也指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在《中國禮儀詞典》中,禮儀被定義為特定民族、群體或國家基於客觀歷史傳統而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規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為模式。禮的本質是什麽?誠實?尊重、友誼、謙遜、關心和體貼。?禮物?它是人與人之間,甚至是國際交往中的壹種相互尊重、善意和友誼的行為。
有禮貌
禮貌: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為準則和精神,是壹個人與人交往時的外在表現。它通過外表和舉止表現出對它所接觸的人的尊重。它反映了時代的時尚和道德標準,體現了人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
有禮貌
禮儀包括?禮物?然後呢。樂器?兩部分。?禮物?即禮貌禮儀;?樂器?即。樂器?、 ?風度?、?儀式?、?外觀?,是禮儀和儀式的總稱。
禮儀:在各種社會的具體交往中,人們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舉止、禮儀、儀態等方面采用既定的、公認的規範和程序。
廣義上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的行為準則和交際藝術。
狹義上,通常指在大型或隆重的正式場合,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以示尊敬、尊重和重視的儀式。
有禮貌
禮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交際場合,人們互相表示問候、問候、祝願、慰問以及給予必要的幫助和關心的通常形式。禮儀是禮貌的具體表現,具有形式化的特點,主要指日常生活中個體的禮貌行為。
(二)禮貌、禮節、禮儀與禮節的關系。
禮是壹種社會道德標準,是人們社會交往中的行為準則。禮、禮貌、禮儀、禮節都屬於禮儀範疇。禮貌是表示尊重的言行規範,禮儀是表示尊重的慣用形式和具體要求。禮儀是壹個完整的過程,由壹系列具體表現禮貌的禮儀組成。?禮貌?、?禮儀?禮儀?雖然三者名稱不同,但都是人與人交往中的尊重和友好行為,其本質都是對人的尊重和關心。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有禮貌但不禮貌往往是粗魯的;熟悉禮儀流於形式,充其量也只是禮貌而已。禮貌是禮儀的基礎,禮儀是禮儀的基本組成部分。禮是禮的本質,禮是禮的外在表現。禮儀在層次上高於禮貌禮儀,內涵更深更廣。它由壹系列特定的禮貌禮儀組成。禮儀只是壹種具體的實踐,禮儀是壹個系統完整的表達禮貌的過程。
第四,禮儀的功能
1.通信功能
禮儀行為是壹種信息量很大的行為,每個禮儀行為都表達了壹種甚至多種信息。在人際交往中,只有按照禮儀的要求,雙方才能更有效地表達對交往對象的尊重、欽佩、善意和友誼,人際交往才能順利進行和延續。熱情的問候、友好的眼神、友好的微笑、優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不僅能激起人們的交際欲望,還能建立起彼此的好感和信任,能促進交際的成功和擴大,從而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2.協調功能
在人際交往中,無論體現什麽樣的關系,保持人際交往和溝通的禮儀都是非常重要的。潤滑劑?功能。禮儀的原則和規範制約著人的動機,指導著人在世間的行為。如果交際雙方都能按照禮儀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不僅可以避免壹些不必要的情感對立和沖突,而且有助於建立和加強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關系,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有序。
3.教育功能
禮儀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儀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著社會的要求和時代的精神。禮儀通過評價、勸阻、示範等教育形式,糾正人們不正確的行為習慣,引導人們按照禮儀規範的要求協調人際關系,維護正常的社會生活。讓全體國民接受禮儀教育,可以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
4.整形功能
禮儀講究和諧,重視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壹。行為美學中的禮儀引導人們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潛移默化地陶冶人心。人們的言談越來越文明,人們的裝飾越來越個性化,舉止越來越優雅,這符合大眾的審美原則,反映了時代的特征和精神面貌。
5.維護功能
禮儀作為壹種社會行為準則,對人們的行為有很強的約束力。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禮儀發揮著法律無法發揮的作用。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家庭的和諧與安寧,鄰裏的和睦,同事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都有賴於人們對禮儀規範和要求的遵守。社會上講禮儀的人越多,社會就越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