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其壹:自古以來的人們都說秋天是悲涼的,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裏晴空,壹只仙鶴飛在雲上,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其二:秋天來了,山明水凈,夜晚已經有霜; 樹葉由綠轉為焦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 登上高樓,四望清秋入骨; 才不會像春色那樣使人發狂.
賞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壹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壹種獨特的意象,讓壹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於是,秋,便在壹頁頁枯色的紙張裏,在壹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
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辟蹊徑,壹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壹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 自宋玉於《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後,悲,就成了秋的壹種色調,壹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壹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壹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潮”就是詩人對於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壹時的感性沖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2.描寫秋天意思的古詩《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格式不正確嗎 再給妳壹首吧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3.古詩秋的寓意《秋詞》——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譯文 其壹:自古以來的人們都說秋天是悲涼的,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裏晴空,壹只仙鶴飛在雲上,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其二:秋天來了,山明水凈,夜晚已經有霜; 樹葉由綠轉為焦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 登上高樓,四望清秋入骨; 才不會像春色那樣使人發狂.賞析:賞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壹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壹種獨特的意象,讓壹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於是,秋,便在壹頁頁枯色的紙張裏,在壹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辟蹊徑,壹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原詩兩首,所選的是第壹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 自宋玉於《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後,悲,就成了秋的壹種色調,壹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壹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壹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潮”就是詩人對於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壹時的感性沖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壹鶴淩雲”,這壹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裏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淩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壹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壹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裏,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壹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麽悲涼的氣息,我們隨著詩人的“詩情”,借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於碧空之上.於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壹起,所獲得的全然是壹種勵誌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壹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壹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①霜葉紅於二月花.譯文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雲飄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紅艷艷勝過二月的花.〔品評〕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截取的“山行”片斷.第三句的“晚”字 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壹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雲生處有人家”,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裏,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了引人入勝的效應.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麽突然“停車”?原來他發現路邊有壹片“楓林”,由於“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黃叔燦《唐詩箋註》雲:“‘霜葉紅於二月花’真名句.”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雲:“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詩壇,播諸圖畫.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於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鹹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於艷李秾桃外也.”不錯,籠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美艷絕倫,但被 “悲秋意識”牢籠的封建文人卻很難產生美感.用壹個大書特書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贊美楓葉“紅於二月花”,不僅寫景如畫,而且表 現了詩人豪爽樂觀的精神風貌.“寒山”、“石徑”、“白雲”、“人家”、“霜葉”,由“上寒山”、“停車”的主人公用驚喜的目光統攝起來,構成壹幅秋山旅行圖.當然,說這 是“圖”,並不確切,因為“上寒山”、“白雲生”、“停車”都是動態,“愛”更是活潑潑的心態,都畫不出來.全詩的重點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鋪墊作用.第壹句用“寒”字,是為了喚起第四句“霜葉”;每二句寫“白雲”,是為了用色彩的強烈對比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異常“紅”艷,給人以“紅於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鋪墊還是由急於趕路而突然“停車”以及由此突出的那個“愛”字,前面已分析過了.還有“楓林晚”的那個“晚”字,意味著夕陽將落,火紅的光芒斜射過來,更使滿林楓葉紅得快要燃燒.構思新穎,布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宜其萬口傳誦,經久不衰。
4.描寫秋天意思的古詩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壹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壹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5.寓意秋天的句子1. 秋天,在壹場緊張的收割之後,轉眼間壹切都褪了顏色,壹望無垠的土地蒼黃地裸露著。
2. 秋天,妳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榮的景象,妳比春天更富有絢麗的色彩。
3. 天空變的如此寧靜,變得又高又藍。而白雲有如羊群,再細看,又有如棉花糖。天空仿佛被海水洗過了,如羽毛壹般的輕盈。
4. 秋風蕭瑟,層林盡染,壹片金黃;陽光下,走在這密林之中,確有壹番別樣味道。
5.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麽羞澀,夏那麽坦露,冬那麽內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麽嫵媚,夏那麽火熱,冬那麽含蓄。
6. 瑟瑟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它年我欲為青帝 報與桃花壹處開。
7.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白花煞;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8. 壹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9. 壹片,兩片,三片……落葉用自己最後的力量,把自己的營養回報給了大地母親。
10. 小草黃了,樹葉黃了,我聽見風踩在樹葉上沙沙地響。
6.代表秋天的詩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王勃《滕王閣序》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黃巢《題菊花》
黃巢《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蘇軾《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葉紹翁《夜書所見》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凈沙·秋》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劉徹《秋風辭》
***眠壹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朱彜尊《桂殿秋·思往事》
滿載壹船秋色,平鋪十裏湖光。——張孝祥《西江月·阻風山峰下》
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顧彩《相見歡·秋風吹到江村》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盧照鄰《曲池荷》
7.描寫秋天的古詩及意思1、《秋詞》劉禹錫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裏晴空,壹只鶴淩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2、《山居秋暝》王維
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壹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遊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夜雨寄北》李商隱
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妳問我何時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來啊!我此時唯壹能告訴妳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麽壹天,我們壹齊坐在家裏的西窗下,***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8.求描寫秋天的古詩加意思,越多越好,謝謝了1.《天凈沙 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潮。
晴空壹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3.《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4.《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5.《山居秋暝》 唐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秋夜曲》 唐 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7.《子夜秋歌》 唐 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8.《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 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9.《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 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10.《秋夕》 唐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翻譯:
1.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壹匹瘦馬馱著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余暉已經昏螟西下,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2.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裏晴空,壹只鶴淩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3.壹年壹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壹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 無奈太匆匆。
4.在月落時,伴著幾聲烏鴉的啼叫,擡頭仰望天空就好像壹層薄薄的秋霜朦朦朧朧,再去看江村橋和楓橋,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裏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裏。
5.壹場新雨過後,青山特別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葉擺動,漁人收起漁網,劃著船穿過荷塘順流而歸。 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遊子在秋色中,自可流連徜徉
6. 壹輪秋月剛剛升起,秋露初生,穿著絲綢已嫌太薄了卻懶得更衣。更深夜闌了還在殷勤地撥弄銀箏,原來是怕空房寂寞而不想回
7.秋月皎潔長安城壹片光明, 家家戶戶傳來搗衣的聲音。 砧聲任憑秋風吹也吹不盡, 聲聲總是牽系玉關的情人。 什麽時候才能把胡虜平定, 丈夫就可以不再當兵遠征。
8. 宣城,這座被江水環護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壹幅美妙的畫裏。山色欲晚,登樓遠望,晴空高曠,景色是如此的清爽宜人。 兩條河水分外澄清,明凈如鏡,夾城而流。兩座橋橫臥溪上,好似彩虹飛落。 晚炊裊裊,橘柚深碧,像籠上了深秋的寒意。秋色漸深,那泛黃的梧桐,老的蒼勁遒俊。 誰能想到就在這時候,我在北樓上,迎風懷念著當年謝朓的壹杯幽情?
9. 面對北山嶺上白雲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 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 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遠看天邊的樹林活象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什麽時候妳能載酒到這裏來,重陽佳節咱們開懷暢飲***醉
10.秋夜,白色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我手執綾羅小扇,輕輕地撲打螢火蟲。天階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涼;坐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對織女星。
9.有關秋的詩句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憑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作者:劉長卿 古臺搖落後,秋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雲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作者: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壹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早秋》 作者: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壹葉下,自覺洞庭波。
描寫秋天的送詞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範仲淹《蘇幕遮》 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描寫秋天的元曲 《天凈沙·秋思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山居秋暝①王 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②。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③。[註釋]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
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隨意”句:《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遊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這裏反用其意,意謂任它春芳盡,王孫也可久留。歇:消歇,雕謝。
〔作者〕王維 (約692~761),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父輩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進士及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詩明凈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壹家。其名字取自維摩詰居士,心向佛門。
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王維又是傑出的畫家,通曉音樂,善以樂理、畫理、禪理融入詩歌創作之中。
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代表。〔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借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
詩人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後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構成了壹幅明麗的畫圖。歸嵩山作王維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註釋:閑閑:從容貌。
迢遞:遠貌。且閉關:有閉門謝客意。
賞析:這首詩是寫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王維是唐代第壹等高手。
他擅長寫景,更善於寫情,寫恬靜的閑適之情。詩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兩句,就把這種境界寫得淋漓盡致。
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
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末聯寫山之高,點明歸隱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
寫景寫情並舉,於寫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
秋登蘭山寄張五①孟浩然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②。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③。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④。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⑤。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⑥。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八歲入長安趕考落第,失意東歸,自洛陽東遊吳越。張九齡出鎮荊州,引為從事,後病疽卒。
他不甘隱淪,卻以隱淪終老。其詩多寫山水田園的幽清境界,卻不時流露出壹種失意情緒,詩歌淡雅而有壯逸之氣,為當時詩壇所推崇。
在描寫山水田園上,孟浩然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註釋] ①蘭山:應為萬山,在湖北襄陽,詩人的園廬在峴山附近,距萬山不遠,詩人在此度過了大半生。
張五:名子容,排行第五,隱居襄陽峴山南邊的白鶴山。 ②北山:當。
10.描寫秋天的古詩帶詩意秋詞(二首) 劉禹錫 (其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譯文 其壹:自古以來的人們都說秋天是悲涼的,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裏晴空,壹只仙鶴飛在雲上,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其二:秋天來了,山明水凈,夜晚已經有霜;樹葉由綠轉為焦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登上高樓,四望清秋入骨;才不會像春色那樣使人發狂。 賞析 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誌士失誌,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沈沈。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沈沈,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淩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鬥,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誌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誌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誌”,“詩情”即誌氣。人果真有誌氣,便有奮鬥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壹首詩的主題思想。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壹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壹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誌,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誌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壹望,便使妳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沈,不會像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這是兩首抒發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人思索,耐人吟詠。法國大作家巴爾紮克說過,藝術是思想的結晶,“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雲飄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紅艷艷勝過二月的花。 賞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壹幅色彩熱烈、艷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壹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無縹緲,寒山蘊含著生氣,“白雲生處有人家”壹句就自然成章。然而這只是在為後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麽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為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於春花的楓葉。與遠處的白雲和並不壹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找壹些古人的勵誌故事看看,體會壹下人生的大道理。以下是我整理的古代勵誌故事,供妳閱讀!
古代勵誌故事大實話第壹部:鼠與黃蜂結為兄弟,邀請壹位書生作為聯盟卡。秀才不得不去,被列為第三人。壹個朋友問:“妳為什麽住在老鼠下面?”回答說:“他們兩個壹會兒鉆壹會兒刺,我得讓他慢下來。”
老鼠和黃蜂結拜為兄弟,並請來壹位學者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