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問答題目如下:
1、端午節的起源和哪個人物無關?
A. 屈原 B. 伍子胥 C. 曹娥 D. 白素貞? 正確答案:D
解答: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壹種就是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
除此之外,還有說法稱端午節是為紀念伍子胥和孝女曹娥。
伍子胥助吳伐楚,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雖然白娘子很美,但是她和端午節的起源無關!只是她在端午那日被許仙勸飲雄黃酒,現出了原形。
2、端午節要吃什麽?
A. 餃子 B. 粽子 C. 月餅 D. 湯圓 正確答案:B
解答: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和民俗節日融合到壹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節日食品。春節吃餃子,元宵吃湯圓,中秋吃月餅,中國人民喜歡用獨特的飲食來表達每個節慶。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又壹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菇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據說,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為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壹天便以粽子投江。
3、以下不屬於端午節習俗的是?
A. 沐蘭湯 B. 避五毒 C. 賽龍舟 D. 放鞭炮 正確答案:D
解答:端午節有很多的別稱,端陽節、重五節、菖蒲節、龍舟節、浴蘭節……也體現了端午節的習俗的多樣化。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後來壹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
在端午節,民間有“避五毒”的習俗,所謂五毒壹般指的是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賽龍舟就不必說了!這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至於放鞭炮嘛,那主要是春節期間的習俗。
4、以下哪句詩詞不是描寫端午節的?
A.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B.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C.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D.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正確答案:C
解答:“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此句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端午》。全詞為“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詞中也描繪了浴蘭湯,系五彩絲線等端午節的習俗。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此句出自宋朝張耒(lěi)的《(和端午》。全詩為“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很明顯,這是紀念屈原的壹首詩。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此句出自元代文學家舒頔(dí)的《小重山·端午》。文中也表現了掛艾草、菖蒲,系五色絲線等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壹句,是描寫的清明節的景象,出自唐代詩人杜牧。
5、“五毒”中不包含以下哪種動物?
A. 蛇 B. 蜈蚣 C. 蠍子 D. 蚊子 正確答案:D
解答:五毒壹般指的是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