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西藏的風俗

關於西藏的風俗

藏族風俗習慣

獻上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常見的禮儀。在西藏,婚喪喜慶、迎送、拜望長輩、瞻仰佛像、遠行送行,都有獻“哈達”的習俗。獻“哈達”是表示對對方的純潔、真誠、忠誠和尊重。據說藏民進寺門,先獻上哈達,然後瞻仰佛像,參觀寺廟。他們離開的時候,在曾經坐過的座位後面放了壹條哈達,表示我雖然走了,心卻留在了這裏。

“哈達”是壹種生絲織物,松松地紡成壹張網,也是用絲做的。上品“哈達”以蓮花、寶瓶座、傘蓋、海螺等各種隱花圖案編織而成,寓意吉祥如意。哈達的材質因經濟條件不同而異,但人們並不在乎材質的好壞,只要能表達主人的美好願望就行。哈達的長度各不相同,從老人的1至2英尺到矮個子的3至5英尺不等。藏族人認為白色象征純潔和好運,所以哈達-'通常是白色的。此外,還有五顏六色的哈達,顏色有藍、白、黃、綠、紅。藍色意味著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河流,紅色是空間的保護者,黃色象征地球。五彩哈達是給菩薩和至親制作彩箭最珍貴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是在特定的情況下使用。

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壹般來說,應該雙手握住哈達,舉到與肩同高的位置,然後向前伸展,彎腰交給對方。此時哈達與頭頂平齊,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也是最大的祝福——好運。對方畢恭畢敬地雙手迎接。向尊者、長者敬獻哈達時,雙手舉過頭頂,身體微微前傾,將哈達握在座位前或腳下;對於同行或者下屬來說,可以系在脖子上。獻哈達在西藏很常見。甚至人們在相互交流時,也會在信封上附上壹條小小的哈達,以示祝福和問候。特別有意思的是,藏民出門還會帶幾條哈達,以防途中遇到久違的親友。“哈達”在不同的場合代表不同的含義。節日當天,人們互相贈送哈達,祝賀旅途愉快,生活幸福;在婚禮上獻上哈達,意味著祝福新婚夫婦愛情如山,白頭偕老;迎客時獻哈達,表示虔誠,祈求菩薩保佑;葬禮上獻上哈達,對死者表示哀悼,對死者家屬表示安慰。

關於哈達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壹種說法是,漢朝張騫派了兩個使節路過西藏,向當地部落首領贈送了絲綢。在古代,漢族把絲綢作為純潔友誼的象征。這樣藏族部落認為這是壹種表達友誼和祝福的禮儀,而月亮是來自中原盛世的大禮儀,所以壹直沿用至今。還有壹種說法是,古代西藏的法國國王巴西巴在會見元世祖的忽必烈汗後把它帶回了西藏。當時絲綢上有萬裏長城的圖案和“好運”的字樣。後來人們對哈達的起源做了壹些宗教上的解釋,說它是仙女身上的壹條絲帶,潔白象征著神聖和至高無上。

吃巴巴

糍粑是藏族人的主食。藏族人壹日三餐。糍粑,明玉聽起來很新鮮,其實是青炒面。就是青稞和小麥的炒面,煮熟,磨碎,不過篩。和中國北方的炒面差不多,只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後炒,而西藏的巴贊是先炒後磨,不去皮。

吃糍粑的時候,在碗裏放點酥油,倒茶,放入炒面,用手攪拌。攪拌時,先用中指輕捶碗底的炒面,防止茶水溢出碗外;然後轉動碗,用手指貼近碗邊將炒面壓入茶水中;當炒面、茶葉、酥油攪拌均勻後,用手揉成壹團,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用手在碗裏不停揉搓,揉成壹團,用手往嘴裏送。藏族人吃飯——不用筷子,不用勺子,只用手抓。這種吃法和印度人差不多,也是用手抓米飯,叫做抓飯。

因為吃起來簡單,攜帶方便,非常適合遊牧生活。牧民出遠門,總要在腰間掛個糍粑兜。當他們餓了,他們從口袋裏抓了壹個糍粑吃了起來。有時候,他們從懷裏掏出壹個木碗,放點粑粑進去,倒點酥油茶,加點鹽,攪拌幾下,抓到就吃。有時候,我會邊吃糍粑邊喝酥油茶。有時候,妳把粑粑倒進壹個叫“塘沽”的皮袋裏,加入酥油茶,壹只手抓住袋口,另壹只手捏壹捏,過壹會兒,香香的粑粑就可以吃了。

藏民慶祝藏歷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藏櫃上放壹個吉祥的木桶,叫做“竹索奇馬”。桶裏裝滿了綠樹、卓瑪(人參果)等,有綠樹穗、麥穗花學校和壹個名為“子濯”的彩色脾臟,脾臟上繪有太陽、月亮和星星的圖案。鄰居、親戚、朋友來拜年時,主人提著“竹索其馬”,客人用手抓壹點糍粑,向空中連抽三次,再放壹點到嘴裏,然後說“Tashildler”(好運),表示祝福。

喝酥油茶

在西藏,每個藏族家庭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酥油。黃油是每個藏族人必不可少的食物。

黃油是從牛奶和羊奶中提取的。過去,牧民用壹種特殊的方法提煉酥油。首先,他們將牛奶計量器加熱,然後倒入壹個叫東學的大木桶(高約4英尺,直徑1英尺),上下用力攪打數百次,直到油水分離,壹層湖黃色的脂肪物質浮在上面,舀起來,倒入皮革口袋,冷卻後成為酥油。現在很多地方逐漸用奶油分離機提取酥油。壹般來說,壹頭牛每天能產四五斤奶,每百斤奶能榨出五六斤酥油。

黃油的吃法多種多樣,主要是打酥油茶喝L,或者用耙子勾兌。節假日炒水果,用酥油。藏族人平日喜歡喝酥油條。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與水長時間煮沸,使之成為濃稠的糊狀,然後將茶葉倒入“冬末”(酥油茶桶),再加入黃油和鹽,用力上下抽“羅嘉”數十次,將油茶攪拌至融合,再倒入鍋中加熱,便成了美味的酥油茶。

藏族人經常用酥油茶招待客人。他們喝酥油茶,有壹套規矩。當客人被要求坐在藏式八仙桌旁時,主人拿壹個木碗(或茶杯)放在客人面前。然後主人(或家庭主婦)舉起酥油茶壺(現在壹般用保溫瓶代替),搖幾下,給客人倒滿滿壹碗酥油茶。剛落下的酥油茶,客人不馬上喝,先跟主人說。當主持人再次提到酥油茶壺立在客人面前時,客人可以端起碗,先在酥油茶碗中輕輕壹吹,吹走浮在茶葉上的油花,然後啜飲壹口,贊道:“這酥油茶真好,油和茶是分不開的。”客人把碗放回桌子上,主人又倒滿了。就這樣,壹邊喝,熱情的主人總是給客人的茶碗倒滿;不想喝就不要碰;如果妳喝了壹半不想再喝了,主人盛碗,妳放在那裏;客人準備離開時,可以多喝幾口,但不能喝幹。在碗裏留下壹些油膩的茶底。這樣才符合藏族的習慣和禮儀。

藏族民間禁忌

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走路還是說話,都要把客人或長輩放在第壹位,使用敬語,如在姓名後加“拉”字,以示尊重和親切,避免直呼其名。歡迎客人時,妳應該屈膝微笑。坐在室內,盤腿坐,不要腿伸直,腳對著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物,雙手接起,送人,鞠躬,雙手舉過頭頂。敬茶、敬酒、敬煙時,雙手奉上,手指不要伸入碗中。

藏族絕對禁止吃驢肉、馬肉、狗肉,有的地區不吃魚。

敬酒時,客人必須先將無名指蘸上小酒彈,向空中連續飛三次,以示對天、對地、對祖先的祭祀。然後他會輕輕喝壹口,主人會及時倒滿,然後再喝壹口再倒滿。喝了三口之後,他必須在第四次倒滿的時候壹口氣喝完。

吃飯時,不要大聲吃東西、咬東西或喝水。

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主人捧在面前才能拿。

禁止往別人背上吐口水和拍手。

遇到寺院、摩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要跨過器具或火盆。

經線管和輪子不得顛倒。

不要用手摸頭頂。

  • 上一篇:佛教和道教的廟會日有哪些?
  • 下一篇:十二星座十二星座最愛的姿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