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銼、鋸握法,提高技能技巧 [內容摘要] 根據技工學校學生的特點,解決學生生產實習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索銼刀柄在手心準確定位方法;利用推力點,促使鋸削技巧形成。因材施教,使學生掌握壹技之長,成為社會四化有用之才。 [關鍵詞] 銼刀柄握法 推力點 鋸削技巧形成 銼削、鋸削是技工學校鉗工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銼削、鋸削技能的學習是受握法、站立部位、身體動作、作用力點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的,傳統的握法(如《鉗工生產實習》p35,圖4.2大板銼的握法;p59,圖5.2手鋸的握法)出現握銼柄後頂住部位稍偏離手心,銼削時壹用力,銼柄逐漸後移,“握”變成“抓”,造成銼刀推出力度不足;滿握鋸柄的推力點高於鋸條安裝孔中心約30mm,偏高的推力點很容易造成鋸弓向兩側擺動,造成鋸條折斷及鋸縫歪斜。 基於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改進銼、鋸的握法方法進行了探索。 壹、 合理引用,改進銼柄握法 銼削是每位鉗工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壹。在鋸、銼、鏨等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都認為銼削技能容易掌握。其實不然,銼削的平面、平行面、垂直面精度要求均較高,要達到銼削的加工精度,必須掌握紮實的基本技能,而在銼削的基本技能形成中銼刀的握法是關鍵。 1、 大板銼刀傳統握柄方法及存在問題 大板銼握法:右手緊握銼刀柄,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批放在銼刀柄上部,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著銼刀柄 [見《鉗工生產實習》p35,(圖4.2)]。此說無可非議。但多數學生認為銼削操作技能容易掌握,沒什麽危險性,因此當實習指導老師在講解、演示時,學生漫不經心,操作時掌握不了握柄的要領,造成2/3的學生出現銼柄握住部位稍偏離手心,銼削時壹用力,銼柄逐漸後移,“握”變成“抓”(如圖1)。由於銼柄沒有頂在掌心,銼刀推出力度不足,兩手無法控制用力平衡,動作不協調,銼削加工面就不平整。 2、 改進銼刀握柄方法 為解決學生銼刀握柄容易頂偏問題,經常將銼刀柄放在手掌上反復擺放、握壓,使銼刀柄能準確對準掌心進行多種形式的嘗試,尋求準確的定位。在嘗試中發現用右中指作鉤狀後將銼柄放在上方,握緊銼柄後頂住部位比較靠近在掌心上。在此基礎上再調整各手指的握緊順序,使銼柄能較準確地頂住掌心。右手中指作鉤狀的過程,發現如將無名指及小指收攏,與兒童玩耍時的手作槍狀形壹致,此法在教學中應用,銼柄在手心上都能準確定位,具體方法如下: a)右手先作狀如圖2(a),右手在此方位如舉槍,容易引起學生註意。 b)右手再作狀如圖2(b),右手在此方位為的是使銼刀握後與銼削方向壹致。 c)將銼刀柄放在中指彎形上並頂住掌心位[如圖3(a)]。 d)拇指按住銼柄。中指微松上移壓住銼柄,食指呈鉤狀與拇指相對壓住銼柄,銼柄頂住掌心位置[如圖3(b)]。註意銼刀水平放置。 e)當處於銼削狀態時,還應調整人體的相對位置,保證Ⅰ、Ⅱ、Ⅲ三點成壹直線[如圖4(a)(b)]。如果三點成壹直線,銼刀推進方向性好,由於銼刀推進過程能保證直線運動,從而可使銼削工件表面達到平整的要求,提高了加工表面的質量。 通過形象手法“遊戲”,啟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使技能上手快,銼削加工表面質量隨之提高,形成壹個良性循環,對銼削技能技巧的形成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 巧妙利用推力點,促成鋸削技巧形成 鋸削看起來與銼削壹樣容易入門,但多數學生在學習鋸削過程容易出現速度過快(80次/分鐘)、鋸縫歪斜的現象。如果不刻苦學習,不潛心去研究鋸弓的握法及力作用點的位置,很難使技能化為技巧。 大部分實習指導老師講授“手鋸握法和鋸削姿勢,壓力及速度的握法”時,都根據《鉗工生產實習》p58圖5.1握法及課本內容進行教學。本來右手滿握鋸柄,左手輕扶鋸弓前端,這種握法對學生掌握鋸削技能的入門是起到關鍵的作用的,但學生如果簡單沿用傳統的鋸削方法持續練習,不潛心去研究握法及推力點,則技能的提高緩慢;又因為兩手握、扶及力作用點受到制約,技巧難以形成,鋸削斷面質量及平面度較難達到精度要求。 原右手滿握鋸柄位置,當用力推出時,作用於鋸柄的推力點高於鋸條安裝孔中心位置30mm左右[圖5(a)],由於作用力點與鋸條不在同壹直線上,偏高的作用力點很容易造成鋸弓向兩側擺動,鋸條容易折斷及鋸縫歪斜,致使鋸條用量增加和鋸削斷面平面度不能保證,加工質量受到影響。除了右手推力點(握位)外,左手拇指按壓位置對鋸弓下壓力度影響很大,如果前端按壓力度不足,在剛推出的瞬間,因後面力臂長容易造成前後不平衡,導致鋸削過程上下擺動幅度大,影響鋸條的運動路線和斷面鋸痕的清晰度。 假設安裝孔中心作為壹定點,推力點1在其上方30mm的位置使鋸弓向壹側的偏移量為B(圖6),如果將該點向下移動20mm,推力點2高於定點10mm[圖5(b)]時使鋸弓向壹側的偏移量為B/3,推力點接近鋸條安裝孔中心,即推力點較直接的作用於鋸條運動方向,鋸弓就不易擺動。(說明:推力點2是滿握鋸柄的局限位置)。加上使拇指呈鉤狀用關節內側扣住鋸弓,這樣可以增加下壓力約1倍,由於前端的下壓力增加,可解決剛推出瞬間造成前後不平衡的毛病,當然身體要配合整個鋸削動作的完成,註意右手推出力要大於前端下壓力,才能使鋸條前進,而且不使鋸條壓斷。即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又要勤學苦練,才能使動作協調自然,動作協調自然才能獲得最佳的鋸削效率。 由於前端下壓力增加,動作配合協調,鋸削速度自然就能慢下來,人操作起來也就不容易疲勞,對鋸削的“論提久戰”非常有利。改進後,由於往復速度壹般可少於40次/分鐘,因此有較多時間去註意鋸縫與所劃加工界線位置,使鋸削斷面平面質量提高。由於鋸削斷面質量的提高,使學生感受到技能進步的喜悅,提高學習興趣的,使技能轉化為技巧的學習時間縮短了約1/3。 綜上所述,在銼柄的握法上,由於寓教於樂,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解決銼柄頂住掌心位置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加工表面的質量,促進銼削技能技巧的形成;在鋸削方法上,由於改變兩手力的作用力點,使右手推力點方向與鋸條前進方向接近壹致,減少鋸弓推進擺動,又使左手下壓力提高,保證推出瞬間前後平衡,提高鋸削效率和鋸削斷面質量,縮短技能轉化為技巧時間。兩種技法的改進對生產實習教學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更多資料請參考:
參考資料:
上一篇:關於突破、自我突破、認知的名言警句。下一篇:療愈書單給迷茫浮躁敏感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