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1:
養老服務體系是指老年人在生活中得到的全方位服務支持的體系。
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的比較
第壹,家庭養老服務體系
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養老服務支撐體系。服務對象主要是老人本人、配偶、子女和親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得到家人的溫暖和照顧。家庭養老的功能正在弱化,僅僅依靠家庭養老服務體系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第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定義:是指對養老服務具有社會支持效益的各種制度、政策和機構組成的體系。這個部門是在家庭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類型:
1: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2009年,由民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提出,選擇黑龍江、江蘇、湖北、重慶、甘肅等5個省份進行試點,從今年起正式在全國推行。
定義:是指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以滿足老年人基本服務需求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由基本生活照料、護理康復、精神關懷、應急救援、社會參與等設施、組織、人才和技術要素組成的網絡,以及配套的服務標準、運行機制和監管體系。(正能量故事)
性質:福利* * *,是針對生活人格困難老人的低保服務。
實施: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支撐,以機構養老為支撐,提供適宜技術的基本養老服務。
重點:保障失能、半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的基本服務需求。
2.非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定義:是指有利於非營利性養老服務和市場化(營利性)養老服務的各種形式、制度、政策和機構組成的體系。非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了必要的、高幸福指數的養老服務。
帶來者:社會團體、個人和私人及外資機構。
性質:非營利組織-非營利* * *。盈利組織-盈利* * *。
建設養老服務體系的基本要求
制度的完整性:老年時間跨度長,從60歲到100多歲,需要經歷“年輕的老年(60-74歲)”、“老年(75-89歲)”和“長壽(90歲及以上)”。完整性要求系統能夠覆蓋所有老年人,給他們帶來全方位的服務。
制度的多樣性:是指同樣的養老需求可以有多種服務模式可供選擇,讓老年人根據自己的意願和條件選擇養老服務模式。(微信名)
系統的可持續性:照顧老人是壹個長期的過程。壹個完善的體系應該為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意願的老年人提供持續的護理服務。
制度的有效性:完善的制度應該能夠解決養老問題,減輕家庭、社會和* *的壓力,為老年人帶來舒適的環境和高品質的生活。
系統的經濟性:* * *負責建設養老服務系統,需要投入。如何構建經濟高效的養老服務體系,需要統籌規劃。* * *我們不僅要履行自己的職責,還要做好每壹件事。遵循“* * *主導、政策支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構建養老服務體系。[1]
基於上述要求,* * *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努力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構建以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和機構照料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2: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全文(2011-2015)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社會養老金
服務體系建設計劃通知(2011-2015)
國辦發[2011]6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優秀反義詞)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妳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1年12月16日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與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實現黨確立的“老有所養”的方法論目標和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的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壹.規劃背景
(1)現狀和問題。
我國自65438年至0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並呈現老齡化和空巢化趨勢。需要護理的殘疾和半殘疾老年人的數量急劇增加。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近年來,在黨和* * *的高度重視下,各地紛紛出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的政策措施,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養老機構數量不斷增加,服務規模不斷擴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托養機構4萬個,養老床位314張。90,000.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進壹步完善,社區日間照料服務逐步擴大,建成了具有日間照料功能的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20,000個床位,65,438+0個住宿護理床位。2萬個床位,4個日間護理床位。70,000.初步形成了以保障“三有、五保、老有所養、獨居、空巢、失能、低收入”老年人為重點,借助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護理等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養老服務的運營模式、服務數據、運營標準也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但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與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統籌規劃,體系建設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社區養老服務和養老機構床位嚴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設施簡陋,功能單壹,難以帶來護理、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服務;布局不合理,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 * *投資不足,民間投資有限;服務團隊專業化程度不高,行業發展缺乏後勁;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服務規範、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有待加強。
(2)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未富先老”、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歷史欠賬較多、城鄉發展不平衡、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形勢下發生的,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壹壹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並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是同期人口增長率的5倍以上。預計到201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占總人口的16%;2020年2點到。43億,約占總人口的18%。隨著人口老齡化,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數量將繼續增長,護理和護理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群眾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適應傳統養老模式轉型、滿足人民養老服務需求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養老模式。然而,隨著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實施和經濟社會的轉型,家庭規模越來越小,“4-2-1”家庭結構越來越普遍,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家庭規模的縮小和結構的變化削弱了其養老功能,對專業化養老機構和社區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
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解決失能、半失能老年群體養老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任務。目前,我國城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3300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9%。由於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中青年壹代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照顧失能半失能老人不夠,迫切需要通過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來解決。
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擴大消費、促進就業的有效途徑。老年人對護理和護理的巨大需求有利於養老服務消費市場的構成。預計2015年,我國老年人護理服務和生活照料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4500億元,養老服務潛在崗位需求超過500萬。
在迎接挑戰的同時,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日益成為各級黨委關心、社會廣泛關註、群眾迫切希望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更多公共資金投入民生和民眾自我保障潛力的提高,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
二、內涵和定位
(1)內涵。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以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和提高其生活質量為目的,由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助、社會參與等設施、組織、人才和技術要素以及配套服務標準、運行機制和監管體系構成的網絡。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應當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依托,以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為重點,優先保障孤寡老人、優撫對象和低收入老人、獨居老人、失能老人的服務需求,兼顧全體老年人改善和提高養老服務條件的要求。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壹項長期的方法和任務,是堅持* * * *領導,鼓勵社會參與,不斷完善管理制度,豐富服務物質,提高服務標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的可持續發展過程。本建設方案只關註系統建設的基本框架。
(2)功能定位。
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個有機部分組成。
居家養老服務涵蓋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對身體健康、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務、老年食堂、法律服務等服務;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務勞動、家庭保健、輔助器具配置、上門接生、無障礙改造、緊急呼叫、安全救助等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對居家養老的失能老人給予專項補貼,鼓勵其配置必要的康復輔助器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社區養老服務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具有社區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支持兩大功能,主要為社區內日間暫時不在或無法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在城市,結合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增加養老設施數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潛力,搭建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發起和引導多種形式的老年人誌願活動和互助服務,動員各類人群參與社區養老服務。在農村,結合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以鄉鎮敬老院為基礎,建設日間照料和短期照料養老床位,逐步改造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留守老人和其他有需要的老人帶來日間照料、短期照料、餐飲等服務;以建制村和自然村為基礎,依托村民自治和群眾經濟,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新模式。
機構養老服務重在設施建設,通過設施建設實現其基本養老服務功能。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主要包括養老機構和其他類型的養老機構。養老機構主要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專項服務,重點發揮以下功能:1。生活護理。設施應符合無障礙建設要求,配備必要的輔助功能用房,滿足老年人穿衣、飲食、如廁、洗浴、室內外活動等日常需求。2。康復護理。具備開展康復、護理和急救的設施和條件,配備相應的康復設備,幫助老年人在壹定程度上恢復生理功能或者減緩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3。緊急救援。具有為老年人帶來突發疾病等突發事件的緊急救治和救助服務潛力,使老年人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鼓勵在養老機構中設立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也要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培訓指導社區養老組織和人員,帶來居家養老服務,實現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其他類型的養老機構根據自身特點,為不同類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務。
三。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
以* * *理論和“* * *”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為目標,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堅持* * *領導、政策支持、多方參與、統籌兼顧。“十二五”期間,將初步建立適應人口老齡化進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以居家和社區為依托。
(2)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分級負責。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壹項長期的方法和任務,各級對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和發展進行整體思考和統籌規劃。中央政府制定國家總體規劃,確定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制定優惠政策,支持重點地區建設;地方政府制定地方規劃,承擔重大建設任務,實施優惠政策,促進基層網絡的形成,並確保其可持續發展。
2。* * *主導和多方參與。強化* * *在體制、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責任,加快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行業界限,開放社會養老服務市場,采取公建、民辦公助、* *購買服務、補貼貼息等多種模式,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各類養老服務設施。鼓勵城鄉自治組織參與社會養老服務。充分發揮專業化社會組織的力量,不斷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水平和效率,推動形成有序競爭機制,實現合作共贏。
3。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根據本地區老年人口數量和養老服務發展水平,充分依托現有資源,合理安排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以居家養老服務為導向,以長期護理、護理康復、社區日間照料為重點,分類完善不同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的功能,優先解決最迫切老年群體的養老問題。
4。深化改革和可持續發展。按照管辦分離、政企分開的原則,整體推進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改革。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加強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登記和監管。盤活存量,改善管理。完善養老服務投入機制、服務標準、建設標準和評價體系,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養老服務專業隊伍建設,保障養老機構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四。目標和任務
(1)建設目標。
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組織健全、規模適度、運行良好、服務優良、監管充分、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每千名老人擁有30張老年病床。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健全。
(2)施工任務。
改善居家養老環境,完善居家養老服務支撐體系。以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專業化養老機構為重點,通過新建、改建、購置等方式提高社會養老服務設施水平。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程度。“十二五”期間,將新增日間照料床位和機構養老床位340萬張以上,使養老床位總數翻壹番;改造30%的現有床位,以達到建設標準。
在居家養老層面,支持有需求的老年人實施居家無障礙設施改造。支持居家服務機構發展,進壹步開發和完善服務材料和項目,為居家老人帶來便捷服務。
在城鄉社區養老層面,重點建設日間照料中心、托兒所、老年人活動中心、老年人互助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設施,推進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增強養老服務功能,使日間照料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壹半以上農村社區。
在機構養老層面,重點推進養老配套、養護和醫療設施建設。縣級以上城市至少有壹所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老機構。在國家和省級層面,建設壹批具有實踐培訓功能的養老服務設施。
提高社會養老服務裝備水平,鼓勵研發養老護理專業設備和輔助器具,推動配備用心養老服務專用車輛。
加強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依靠現代技術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規範行業管理,不斷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3)施工方法。
通過新建、擴建、改建、購置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新建居住區應當統籌規劃,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公共建設配套實施計劃。鼓勵通過整合、置換或改變用途等方式,改造閑置醫院、企業、農村群眾閑置房屋和各類公共培訓中心、活動中心、療養院、小旅館、小招待所等養老服務設施和資源。通過設備和康復輔助器具研發、養老服務專用車輛提供和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社會養老服務潛力。
(4)運行機制。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各類服務主體創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環境,實現社會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公辦養老機構要充分發揮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按照國家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思路,理順公辦養老機構運行機制,建立責任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鼓勵有條件或新建的公辦養老機構實行公建民營,通過公開招標選擇各類專業化機構運營。運營機構應堅持公益性質,通過服務收費、慈善捐贈、補貼等多種渠道籌集運營費用,確保自身可持續發展。
加強對非營利性社會養老機構的培育和扶持,采取民辦幫扶的形式,給予相應的建設補貼或運營補貼,支持其發展。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專業化服務設施,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
通過輸出管理團隊、開展服務指導等方式,推動社會專業機構參與養老服務設施運營,引導養老機構向規模化、專業化、連鎖化方向發展。鼓勵社會養老機構采取* * *供養對象,* *享受資源,* * *承擔責任。
(5)融資。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需要多方籌集,多渠道解決。
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土地保障、信貸支持、補貼貼息、* * *采購等多種形式,引導和鼓勵企業、慈善組織等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參與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運營和管理。
* * *地方各級要切實履行基本公共服務職能,強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支出責任,安排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民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各級彩票公益金要加大資金投入,優先用於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中央財政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規模設立專項補助,支持地方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重點支持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老年照料機構及設施建設。
動詞 (verb的縮寫)保護
(1)加強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把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擺上各級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切實抓好。各地要建立由民政、發展改革、老齡等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協調溝通,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確保規劃目標如期實現。鼓勵社會各界監督規劃的實施。
(2)加大資金投入,建立長效機制。公辦養老機構保障所需資金應納入財政預算,建立動態保障機制。采取公建民營、委托管理、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支持社會組織設立或運營的公益性養老機構。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業務可持續的前提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改進和完善對社會養老服務業的金融服務,加大對養老服務企業及其建設項目的信貸投入。用心探索拓展社會養老服務業市場化融資渠道。認真探索直接補貼或貼息方式,支持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專業化養老服務設施。
(3)加強制度建設,確保規範運行。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養老服務準入、退出和監管制度,加大執法力度,規範養老服務市場行為。制定完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相關標準,建立相應認證體系,大力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推動養老服務示範活動深入開展。建立養老機構評級制度。建立老年人入住評估、養老服務需求評估等評估體系。
(4)完善扶持政策,促進健康發展。* * *各級要將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合理安排、科學布局,保障土地供應。符合條件的,按照土地劃撥目錄依法劃撥。研究制定財政補貼、社會保險、醫療等相關扶持政策,落實稅收和水、電、氣使用等相關優惠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實施老年人護理補貼和護理保險,增強老年人對護理的支付潛力。支持建立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構建養老服務業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構成機制,規範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
(5)加快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加強養老服務職業教育和培訓,有計劃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開辟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加快老年醫學、護理、營養、心理等專業人才培養,提高從事養老服務的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養老機構具備醫療資質的,可納入護理專業實習基地範圍,鼓勵大學生到各類養老機構實習。加強養老服務專業培訓教材開發,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行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制度,五年內全面實現持證上崗。完善培訓政策和方法,加強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探索建立將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引入養老服務的機制,推動養老機構社會工作崗位開發。開展社會工作學歷教育和資格認證。支持養老機構吸納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加快培養從事養老服務的誌願者,實施誌願者註冊制度,形成專業人員引領誌願者的聯動工作機制。
(六)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提高服務管理水平。以社區居家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依托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按照統籌兼顧、實用高效的原則,采取便民信息網、熱線電話、愛心門鈴、健康檔案、服務手冊、社區呼叫系統、有線電視網等多種形式,,建設社區居家老人信息網絡和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社區綜合信息網絡平臺的作用,為社區居家老人帶來便捷高效的服務。在養老機構中,要推進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電子檔案,通過網上辦公實現養老機構的日常管理,構建以網絡為支撐的機構信息平臺,實現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的有效銜接,提高服務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強老年人康復輔助器具的研發。
各地可根據本規劃和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