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分類:醫療,科學,疾病,醫學,痔瘡
內痔的臨床表現
1.發生在肛齒線以上,截石位在3,7,11點。
2.主要癥狀是排便時出血或痔脫出。
3.初期(施工期)痔核小而軟,痔面鮮紅或藍紫色,排便時痔核不凸出肛門。排便時或排便後出血,滴或噴,鮮紅血,不混糞,間歇性發作。
中期(ⅱ期)痔核大而膨出,排便時會從肛門出來,排便後自行恢復。排便後出血比開始時少。
後期(ⅲ期)痔核較大,質地較硬,表面略呈灰白色。大便時,甚至走路、咳嗽、打噴嚏或站立時,痔核都會從肛門出來,而且無法自行退回。必須用手推回,也可以躺下熱敷後回,大便出血少或不出血。
4.壹般沒有疼痛,中晚期可能會有肛門腫脹、瘙癢。如痔核脫出和嵌頓,可引起腫痛、糜爛、壞死,甚至化膿、繼發肛瘺等綜合征。
5.壹般沒有全身癥狀。後期部分患者可出現貧血、排便困難、尿液排空困難等癥狀。
6.本病應與以下肛門疾病相鑒別。
息肉痔:生於直腸下端的息肉,質地細嫩,蒂薄,顏色鮮紅。壹般單拍,偶爾壹串二三十個,像葡萄。排便時可能從肛門出來,多見於兒童。
肛門痔:腫瘤不能突出肛門,觸診質硬不均勻。在肛門狹窄時,大便變稀,或大便如痢疾,且次數增多,且先急後重,有時還流著腥臭的汙水。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壹般發生在截石位的6點和12點。肛門有裂口,少量出血。排便時疼痛,有時排便後疼痛可持續數小時。
直腸脫垂:①直腸脫垂直腸脫垂:脫垂呈淡紅色、螺旋狀、層狀,質硬。多見於體弱兒童和老人。②直腸黏膜脫垂脫肛:環狀或部分黏膜脫垂,顏色鮮紅,質軟,無痔脫出,輕度滲血。多見於老年人,偶爾見於內痔術後患者。
-
內痔的癥狀
本病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當、暴飲暴食、辛辣寒冷刺激,或不正常的饑餓感和飽腹感,或由於日常生活不註意、久坐久立、重負荷旅行、房室過度,或長期腹瀉痢疾、長期便秘、妊娠分娩、腹部腫瘤壓迫等引起。,可使風濕內生,氣血失調,使經絡不通,瘀血濁氣灌入肛門,形成內痔。表現為後期無痛便血、痔脫出。
這種病的四個主要癥狀是血、腫、癢、脫垂和便秘。便血是血絡損傷所致,但由於體質不同,有致病因素的差異,也有虛實的差異。真血是鮮紅色,或者又紅又臟,如滴水、便秘、腹痛拒按;虛證的血色淡紅稀薄,或暗淡但不新鮮,並伴有精神疲勞。腫癢痛是下焦濕熱,肛門結塊,氣血紊亂,筋脈橫崩,瘀血阻滯,導致痔核腫癢痛。如果氣血兩虛,氣虛無力舉,痔核脫出為主,不易恢復;氣虛不攝,血不斂,則血色淡而大。
內痔患者可能因肛門脹滿的感覺而排便頻繁,或怕出血而不敢排便,導致腑臟不暢,出現便秘。便秘也可以分為虛和實。秘訣就是熱量過剩,燃燒津液,使胃腸道幹燥難解,腹部脹痛。秘虛則氣虛,肺衰,大腸傳導無力,或血虛津虧,胃腸幹燥,腹脹便秘,心悸自汗。治療以清熱潤燥,涼血止血,益氣收斂為主。
-
內痔的治療
血絡損傷型
證據顯示,患者血液顏色為鮮紅色,或紅而臟,大便前後不定,量多不壹,如滴、射。痔脫垂顏色鮮紅,大便幹澀,腹痛口幹,苔黃燥,脈強。
虛證的人會出現血色淡紅稀,或暗沈而不鮮,肛門持續疼痛,乏力,舌淡,脈弱。
治療實證宜清熱涼血,虛證宜健脾補血。
藥方上的草藥
1.主要當事人
(1)清熱梁雪方選用梁雪地黃湯(齊坤《外科大成》)加減。
處方:生地15g,赤芍9g,枳殼9g,黃芩9g,槐花12g,地榆12g,黃連9g,荊芥9g,甘草6g,防風6g,牡丹皮9g。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加瓜蔞12g(打)、火麻仁12g(打)。
(2)健脾補血方選用歸脾湯(嚴用及濟生方)。
處方:黨參30克,茯苓12克,白術9克,黃芪15克,當歸9克,白芨9克,黃芩炭6克,三七3克(口服),槐花炭9克,阿膠6克(溶化口服)。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藏連丸,每次9g,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適用於實證研究。
(2)丹豆丸,每次3粒,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實證研究。
(3)歸脾丸,每次9克蜜丸,每次6克水蜜丸,每日三次,用溫開水沖服。適用於虛證。
(4)十全大補丸,每次9克蜜丸,每次6克水蜜丸,每日3次,用溫開水沖服。適用於虛證。
3.片面的處方
(1)復方藏連丸(陳松山方)
處方:地榆炭156g,黃連150g,黃芩150g,防風150g,大黃150g,荊芥炭150g,槐花250g,火麻仁250g。將藥* * *敷研成細粉,制成蜜丸,大如梧桐樹,每袋20克。每次服用5g,每日兩次,10天為1個療程。適用於內痔出血、脫出、栓塞、內痔、外痔等。
(2)消痔湯(淩朝光證)
處方:烏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參15克,射幹10克,制穿山甲10克,煆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血者加地榆炭、側柏葉。炎癥較重者,可加黃柏、黃連。對於便秘,加入番瀉葉。疼痛劇烈者,加乳香、元胡。肛門擴張加木香、枳殼。脾虛下陷者加黃芪、葛根、升麻。適用於痔瘡出血、腫痛、脫垂。
濕熱型下焦
該證表現為痔核從肛門突出,色紫濕,肛門有痛感,似有尿急感,後有沈重感。大便不舒服,伴有出血,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或弦。
治療方法: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藥方上的草藥
1.主要當事人
(1)防風龍膽湯(陳世功正宗外科)。
處方:防風9g、秦艽15g、當歸9g、生地15g、赤芍9g、茯苓12g、連翹9g、檳榔9g、地榆12g、槐角12g、枳殼9g等。水煎服,每日1劑。
(2)濕熱夾瘀,腫痛癢者,可用參湯止痛(吳倩等《醫案金鏡》)。
處方:秦艽15g,蒼術9g,桃仁12g,皂角9g,防風9g,黃柏9g,當歸尾9g,澤瀉12g,檳榔9g,大黃9g。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地榆槐花丸,每次9g,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
(2)蘇誌寧,每次9g,每日2次,用溫開水送服。
3.單方是指血絡傷的單方。
氣血兩虛
痔核脫出,很難收回。氣虛患者,有肛門墜脹感,氣短懶言,少食乏力,便血;血虛則面色蒼白,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精疲力盡,心慌。舌淡,脈弱無力。
治療方法:益氣舉升,養血柔肝。
藥方上的草藥
1.主要當事人
(1)補中益氣湯(《東原十書》)、逍遙散(陳等人《太平惠民合劑》)加減
處方:黃芪30克,黨參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白術9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甘草6克,槐米9克,生地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2)氣血兩虛較重者,加減十全大補湯(陳《和濟舉方》)。
處方:黃芪30克,黨參3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川芎6克,當歸9克,熟地18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棗9克,阿膠9克(溶化服用),木香9克(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補中益氣丸,每次9克蜜丸,每次6克水蜜丸,每日三次,用溫開水沖服。
(2)十全大補丸,每次9克蜜丸,每次6克水蜜丸,每日3次,用溫開水沖服。
3.單方是指血絡傷的單方。
腸燥便秘型
如果證候飽滿,疼痛,患者會拒絕按壓,口幹噯氣,心煩意亂。皮毛枯黃,脈有力。秘者腹痛、腹脹、頭暈、心悸、自汗。唇舌蒼白,脈細數。
治療的秘訣是清腑瀉熱;秘虛要潤腸通便。
藥方上的草藥
1.主要當事人
清腑瀉熱方藥選用(1)加減大承氣湯(張仲景《傷寒論》)。
處方:生大黃(下)9克,芒硝(內服)9克,枳實9克,厚樸9克,槐花9克,萊菔子15克,金銀花9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以減少膨脹至度。
(2)潤湯通便方選用增液承氣湯(吳鞠通《溫病論》)和五仁丸(魏宜林《解病方》)。
藥方:玄參9g,生地黃12g,麥冬9g,大黃9g,甘草6g,杏仁9g,烏梅12g,火麻仁(碎)12g,陳皮9g,槐角9g,枳實9g。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牛黃解毒片,每次3片,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適合真正的秘密。
(2)葛亮散,每日9-15g,用竹葉L片加蜂蜜少許,水煎兩次。適合真正的秘密。
(3)潤腸丸,每次9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虛秘。
(4)馬人紫皮丸,每次65438±00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合虛秘。
3.單方是指血絡傷的單方。
-
內痔的外治
1.各期內痔熏洗可用藥物加水煮沸,先熏後洗。常用方劑為五倍子湯或苦參湯,或選用芒硝、金銀花、連翹、苦參、地榆、馬齒莧、川椒1 ~ 2湯熏洗。熏洗可活血消腫,清熱止痛,止癢。
2.內痔外敷後期,若痔核表面糜爛滲血,暫時不能手術,可先用上述方法熏洗患處,再用五倍子粉、消痔粉、枯礬粉外敷。外敷具有清熱、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使痔核縮小,潰瘍面愈合。
3.如果內痔術後I期、II期、III期內痔用藥不便,可將藥物制成軟膏或栓劑,塞入肛門,達到清熱、消腫、止痛、止血的目的。塞藥可選用九華膏、紫草膏。
4.幹痔法
將藥條或藥釘插入痔核,使痔核幹燥壞死,脫落愈合。目前普遍使用的是七仙條、黃兒酷指釘等無藥釘。
適應癥:ⅱ、ⅲ期內痔,內痔部分內痔和外痔。
禁忌癥:各種急性病、嚴重慢性病、急性肛腸炎癥、腹瀉、惡性腫瘤及出血患者,以及對砷過敏者。
操作方法:術前清潔灌腸,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生理鹽水沖洗後。將痔核翻出肛門外,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痔核,進行表面消毒。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藥釘尾段,在距齒線0.3-0.5厘米處插入黏膜下痔核中央,以腸壁縱軸為250.350°方向旋轉,深度約1厘米。壹般每個核壹次插入4 ~ 6人,或視痔核大小而定。間距0.3 ~ 0.5厘米。然後剪掉痔核外露出的多余藥釘,釘根露出約1 mm,太短容易造成牙槽出血,不容易固定;時間太長容易損傷對側腸壁。然後把痔核推回肛門。用同樣的方法治療其他痔瘡,壹次最多治療3個。每次插釘的同時,塞黃連膏或紫草膏。壹般7天左右痔核萎縮脫落。
註意事項:指甲不要重疊,深度要合適。太深會造成括約肌損傷壞死,引起感染和疼痛;太淺的藥釘容易脫落,造成牙槽出血,達不到治療目的。先插入小痔核,再插入大痔核,或先插入有出血點的痔核,在出血點插入1釘止血。插入釘子時,應正確把握距齒線的距離,太近會引起疼痛。壹次插釘總數不得超過20枚。
術後處理:術後24小時內不解決排便,防止藥釘滑脫出血。排便後若痔核脫出,應立即推回,以免水腫、嵌頓引起劇烈疼痛,並應用藥物止血、消腫、潤腸。若使用含砷指甲,應指導患者多喝開水,或口服金銀花綠豆湯,以利於砷的排泄。同時註意觀察患者是否有高熱、腹痛、嘔吐、口腔潰瘍等中毒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結紮
用藥線或粗絲線或圍裙結紮痔根,阻斷痔血供,使之缺血、幹燥、壞死、脫落,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壹般常用的方法是通過結紮和橡膠圈結紮。
(1)穿紮法:用絲線穿紮痔根,阻斷病變部位的氣血運行,使痔核壞死脫落。
適應癥:ⅱ、ⅲ期內痔,尤其是纖維性內痔更適合。
禁忌癥:急慢性肛周炎癥、急慢性痢疾、腹瀉、浸潤性肺結核、嚴重肝腎疾病、高血壓、各種血液病患者、臨產孕婦。
操作方法:常規皮膚準備、清潔灌腸、舒窈麻醉或局部麻醉。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常規消毒,鋪毛巾。操作者雙手食指交叉,緩慢擴張肛門,使括約肌松弛,痔核充分暴露。用弧形血管夾夾住痔核基部,左手輕輕拉出肛門,右手用弧形針將10號粗絲線穿在痔核基部中心稍上方,然後用剪刀沿齒線切開壹個淺表切口,在痔核基部周圍以8字形打結縫合。將15%明礬溶液或消痔靈註射液註入結紮後的痔核內,或按壓痔核,加速痔核壞死脫落。最後把線剪短,留3根左右。5 cm,然後將痔核推回肛門。術後註入紫草膏並用紗布覆蓋固定。壹般壹次治療3個痔瘡。如果是環狀內痔,可將痔核分成若幹痔塊,在痔塊的壹側用兩個止血鉗夾住粘膜。從中間切開,對側痔塊同樣處理,然後將痔塊紮成“8”字形,其余痔塊同樣處理。
註意:結紮時應先小後大。縫合針穿過痔核基部時,不應刺入肌層,以免造成肌層壞死或肛周膿腫。術後當天不準排便。排便後若痔核突出,應立即推回肛門內,以免水腫加重疼痛。術後7 ~ 14天是痔核脫落期,應建議患者盡量減少活動,排便時不宜用力,以防大出血。
(2)膠圈結紮法:借助器械將小乳膠圈插入痔根,膠圈擴張後的收縮力阻斷痔血供,使之缺血壞死。
適應癥:內痔ⅱ、ⅲ期,外痔內痔。
禁忌癥:同結紮。
操作方法:術前囑患者排空大便或清湯,取側臥位或膝胸位。首先插入傾斜肛門鏡,確定痔核位置和數量,選擇結紮部位;充分暴露痔核區域。用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然後,助手固定肛門鏡,操作者左手持結紮器,右手持麥鉗,通過結紮環夾住痔根,將痔拉入結紮器。按壓結紮器手柄,使套圈套向痔根移動;然後推出套圈,貼在痔瘡根部。然後松開麥鉗和結紮器壹起退出,再慢慢退出肛門鏡。
註意事項:同結紮法。
6.內鏡註射治療
(1)註射硬化萎縮註射液:將硬化萎縮註射液註入痔核黏膜下靜脈叢間隙,引起化學性炎癥反應,曲張的靜脈叢因靜脈炎和進行性纖維組織增生而逐漸閉塞,達到痔核硬化萎縮的目的。
適應癥:ⅰ、ⅱ、ⅲ期內痔,不適合其他療法的貧血性內痔,內外痔的內痔。
禁忌癥:內痔嵌頓;內痔伴有急慢性炎癥和腹瀉;嚴重的肺結核、高血壓、肝腎疾病和血液疾病;內痔、腹部腫瘤引起的外痔、臨產孕婦、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
常用藥物:消痔靈、6% ~ 10%明礬溶液、5%魚肝油酸鈉、5% ~ 10%石炭酸甘油等。
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局麻後用0.1%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及腸腔。擴肛後用皮試針抽出藥液,在肛門內窺鏡下註射。藥液應在距齒線0.5厘米處註入痔粘膜下層,進針斜角65438°+050°。每個核內註射0.5 ~ 1 ml藥液,痔核腫面顏色不變。每次註射痔瘡不超過3個,總劑量不超過3 ~ 4 ml。若壹針未愈,可每7天註射1次,壹般3-4次即可痊愈。
(2)消痔靈四步註射法:也是硬化性萎縮註射法的壹種,原理與硬化性萎縮註射法相同。適應癥:靜脈曲張內痔、外痔由內痔進壹步發展形成,出血、內痔III期。2禁忌癥:內痔嵌頓性炎癥;伴有急性腸炎和痢疾;皮膚病和外痔。③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用0.5% e氯己定棉球局部消毒,充分暴露患部,用1%普魯卡因10-15 ml肛門局部麻醉,再用0.5% o氯己定棉球消毒肛門內痔區。用手擴張肛門,在梳狀肛門鏡下仔細查明內痔的位置、數量、大小,然後用食指觸摸痔區,確定註射部位。然後用5號針和5 ml註射器,吸出淩誌液,在肛門鏡下分四步低濃度高劑量註射。下面介紹具體操作。
直腸上動脈區註射:為避免藥液濃縮引起組織壞死和出血,將消痔靈液按L: 1的比例稀釋後的藥液註入1%普魯卡因,每點註射2 ~ 3 ml。
痔黏膜下層註射:為防止組織壞死,將消痔靈用1普魯卡因2: 1稀釋後的藥液從痔核中部註入肌層。當出現肌肉阻力時,抽出針頭註射,然後呈扇形註射,使藥液均勻地填充到粘膜下層組織中。註射劑量可視為痔核彌漫性腫脹,每核註射劑量為4-6 ml。
痔黏膜固有層註射:當第二步註射完成後,緩慢抽針,有失望感時,進入痔黏膜固有層,緩慢註射藥物,每核2-3 ml。註射後可以看到痔核的黏膜呈囊狀,可見黏膜的微小血管。
海綿體靜脈註射:最後在內痔最低處略高於齒線處,即海綿體靜脈起點處進行註射。為了避免藥液擴散到牙線以下帶來的疼痛,將藥液稀釋到L: L的濃度。在肛門鏡下或用手指暴露內痔下部,在齒線上0.1 cm位置進針,針尖刺入內痔斜上方進行扇形註射,每芯註射1-3 ml。ⅲ期內痔壹針劑量為20 ~ 45 ml(稀釋劑量)。最後在肛門內放置長3 cm,寬1 cm的凡士林紗布固定內痔,防止嵌頓。外部紗布固定。原則上所有內痔都是壹次性註射。註射後,內痔因組織萎縮幹燥而成為異物。這種方法壹般沒有不良反應。如果註射後有輕微的疼痛,則不必處理。可有低熱,少數病例體溫較高,可對癥處理,3-5天恢復正常。註意事項:註射時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每次都要對針頭進行消毒,防止感染。必須選擇細針,避免針孔過大而出血。進針後要做回血試驗,不回血可以慢慢推藥。針不可在痔內四面八方刺,以免損傷痔內血管而出血,造成痔內血腫,增加局部滲出物,延長痔萎縮時間。註射深度要適中,太淺容易引起黏膜潰爛,太深可使肌層變硬。不要將藥液註射到外痔區,或註射位置過低,以免藥液擴散到肛管,引起肛周水腫疼痛。註射後24小時不宜排便,減少活動。
(3)壞死萎陷註射法:將腐蝕性藥液註入痔核內,使痔核組織壞死脫落,創面修復愈合。
適應癥:ⅱ、ⅲ期內痔。
禁忌癥:註射硬化和萎縮。
常用藥物:枯痔油、辛6號註射液。
操作方法:舒窈麻醉或局部麻醉,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將內痔轉出肛門,左手持蚊式止血鉗夾住痔核的壹部分並固定,右手持準備好的藥液註射器在齒線上0.3 ~ 0.5厘米的位置刺入痔核粘膜下層,由低到高將藥液以柱狀緩慢註入痔核內,以痔核輕微腫脹變色為度。註射後,將痔核推回肛門。痔核約在7 ~ 14天死亡、幹枯、脫落。壹次註射痔瘡不超過3個;如果痔核較大或較多,可以分期註射,每2周註射1次。若註射幹痔瘡油,每核註射0.5 ~ 1 ml,總量不超過4 ml。
註意事項:註射硬化和萎縮。註射後7-14天,減少活動,防止痔核脫落時大出血。
7.內痔術後並發癥及其治療。
疼痛:口服止痛藥,或用1%普魯卡因10 ml於中或下頜部阻滯,兩側各5 ml。也可選用少腹逐瘀湯(王清任《藝林蓋厝》),加入金銀花15g、連翹10g、蒲公英20g,活血止痛,清熱解毒。
出血:如果內痔結紮不牢,或痔核枯萎,創面出現出血,可用凡士林紗布包紮壓迫止血,也可外用止血粉。若小動脈出血,應在充分暴露出血點的情況下縫合止血;術後可口服雲南白藥,防止出血。
發熱:組織壞死被吸收引起的發熱。體溫通常不高(38℃以下),壹般不需要治療。註意觀察。如果是局部感染引起的高熱,應服用清熱解毒藥物,選擇黃連解毒湯(王導《外臺秘方》)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
水腫:硝板30g,黃柏30g,金銀花15g,紅花15g,蒲公英20g,明礬3g可水煎熏洗,1-2次,每日1次。或者用1: 5000高錳酸鉀熱水坐浴,浴後塗痔瘡膏。較輕的人可以用熱水袋熱敷。
小便為小利:指導患者多喝水,或以車前子30克、冬瓜皮30克代茶飲;也可用三陰交、水水、關元、中極穴等穴位,或用10 ml的L%普魯卡因封閉,或用熱水袋熱敷。
-
內痔怎麽治療?
1.針灸療法
針灸:主要適用於施工期內痔,或內痔二期、三期暫時不能手術者。要點:長強、成山、八角。配穴:會陰、足三裏、三陰交、大腸俞。濕熱者用瀉法,脾虛者用補法。
挑痔療法:適用於內痔ⅱ、ⅲ期。可以選擇大腸俞、二秀等穴位,也可以在患者背部、脊柱兩側尋找痔瘡,即從表皮突出且不消退的紅色或灰白色小丘疹。常規消毒後,用粗針刺破痔瘡表皮,然後在皮下挑出幾根白色纖維。術後用無菌紗布覆蓋。
2.飲食療法
香蕉空心菜粥:去皮香蕉100g為泥,空心菜100g為尖,粳米50g。將粳米放入水中煮至熟,加入蕹菜尖和香蕉泥,加少許鹽或糖,壹起煮成粥,是早餐的主食。適用於痔瘡、瘺管實熱者。
公英敗醬豬腸湯:將鮮蒲公英50克(幹品25克)、敗醬25克用布包好,與豬腸250克放入砂鍋內燉至熟,從布包中取出,用鹽調味,分兩次與豬腸同食。適用於實熱證的痔瘺。
黨參無花果燉豬瘦肉:黨參50克,無花果250克,豬瘦肉500克,壹起燉至肉熟透,加鹽調味,煲湯食用。適用於痔瘺久治不愈,氣血虛弱之證。
大棗烏魚湯:大棗(去核)50克,烏魚500克,砂鍋燉至熟,加少許鹽和姜,分別食用。適用於痔瘺虛證。
3.預防和護理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忌辛辣醇香。
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長時間站立的工人應及時改變姿勢。
註意肛門衛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保持排便通暢。
及時治療腹瀉、便秘、痢疾等疾病。
內痔術後飲食宜清淡,必要時可給予半流質或全流質飲食。
術後痔核脫落期間,盡量減少活動,臥床休息。
每次排便後用淡鹽水或1: 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然後換藥。
關註患者術後反應。如果排便後出現發熱、疼痛、排尿困難、出血等癥狀,要及時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術後若痔核脫出,應及時拉回肛門,防止水腫和嵌頓。
痔瘡的預防
傳統理論認為痔瘡是直腸下端、肛管、肛緣靜脈曲張或結締組織增生引起的軟包塊,現代理論認為痔瘡是肛墊下移或肥大引起的病變。痔瘡的主要癥狀是便血,肛門腫脹脫垂,感染時肛門腫痛。飲食是預防痔瘡、緩解痔瘡癥狀、減少痔瘡復發的重要因素。通常當痔瘡出現上述癥狀時,首先要去醫院進行具體的診斷和針對性的治療。同時根據痔瘡的不同癥狀,輔以壹些食療,幫助身體恢復。
1.痔瘡出血:痔瘡便血壹般為鮮紅色,常滴下,或排便後帶血,嚴重者可有噴射出血。頻繁出血可引起失血性貧血,嚴重者可導致失血性休克。要及時去醫院診治。食療方面,如果出血微紅,伴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大多是痔瘡出血時間長,氣血兩虛。可用黨參、黃芪20克,枸杞、大棗10克。加入瘦豬肉200克或雞肉200克,或1乳鴿、花生油、鹽(下同),做成湯喝。若出血鮮紅,口苦,便秘可用幹草30克,槐米20克,生地20克。加1肥腸。做湯喝衣服。
2.內痔脫垂。如果內痔脫垂伴有肛門腫痛,口苦舌紅苔黃,多是由於大腸濕熱所致。可用葛根30g,升麻10g,槐米20g。加1肥腸。做湯喝衣服。如果內痔脫垂伴有脫肛、頭暈、乏力,則面色蒼白。氣血兩虛,中氣不足。可用黨參20克,黃芪20克,金櫻子20克。升麻、當歸各10g。加入瘦豬肉或雞肉克,或鴿子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