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內蒙古的風俗、語言、節日、服飾等的詳細介紹

內蒙古的風俗、語言、節日、服飾等的詳細介紹

內蒙古的風俗:

整羊整牛,也稱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貴賓的傳統禮儀。自古以來,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馬奶酒和給遠征人攜帶綿羔羊熟肉條的習慣。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來客和祭禮神祗。

最隆重的席面,有整牛、珠瑪、整羊三種,主要取其完整、齊全之意。禮獻整牛,除了祭祀犧牲,壹般只取牛的某壹部位,比如說,為65歲以上老年人祝壽,僅象征性地獻上牛烏查(蒙古族叫烏古查,即牛羊軟肋脊肉)。

內蒙古的服飾:

蒙古民族服飾,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到現在,隨著歷史的發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

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服飾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縫制工藝,創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為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輝。蒙古民族自古以來精心培育的服飾文化,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生活的舞臺上始終大放光彩。

當今,隨著時代的前進和蒙古民族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己傳統服飾的需求與日俱增,而且在款式風格、縫制工藝、面料色彩等方面,越來越強調新穎、別致、多樣化。

蒙古民族服飾,作為蒙古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標誌之壹、它有兩個突出的歷史特點,這就是它的獨特的款式風格和代代相傳的生命力。

蒙古民族服飾千百年來始終與蒙古民族人民相依為命,從不間斷地延續著、發展著。蒙古民族服飾在今後的發展進程中必將更加主富多彩,更加普及盛行,為發展民族文化。美化人民生活,進而對國內外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起到積極作用。

內蒙古的語言:

內蒙古的漢族東部說類似東北口音的漢語,中部屬於晉語區,類似大同口音,西部類似甘肅口音。當然還有不少人說普通話。

內蒙古語言和方言的發展是不平等,不均衡的。本文從語言的地位、教育取向、親和力、表現力等方面對比分析了不同語言、相同語言的變體之間的差異,闡明了語言的地位差異主要是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影響。語言不平等盡管在政治、文化是不合理的。

但從社會發展趨勢上看則有壹定的合理性,因為它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語言的統壹。合理的語言政策對推動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內蒙古的節日:

那達慕草原旅遊節時間:每年7、8月間內蒙古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男兒三藝”,舉辦的那達慕草原旅遊節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各方面的燦爛文化。

那達慕,蒙古語為“娛樂”或“遊戲”之意,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性集會。那達慕開始以單純的歌舞娛樂形式為主,後來增添了摔跤、射箭、賽馬等比賽項目,場面隆重,氣氛熱烈。

旅遊節期間,遊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嘗奶茶、還可以參與到騎射歌舞等節目中,充分體驗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風情。

查幹薩日(春節)

時間:每年農歷12月23日至整個正月

查幹薩日,在漢語中譯為“白月”,又叫做“白節”。在每年農歷春節前後,草原上都要舉行祭火、祝壽、拜年等活動來慶祝新壹年的開始,這便是蒙古族的春節“查幹薩日”。

祭火:熊熊的火焰象征著幸運吉祥,祭火即蒙古族對來年的祈福。

祝壽:是為長者祈福的活動,農歷12月25日、26日,給85、73歲高齡的老者祝壽;農歷12月27日至除夕,向61、49歲的長者祝壽,祝壽時晚輩要向長輩行禮,以表祝賀。

除夕:除夕夜,牧民家中都要擺放由點心、奶食、糖果等拼成的花盤,牧民間互邀喝茶,晚上則全家齊聚,開家庭宴會,這也是整個節慶的最高潮。

拜年:拜年從正月初壹開始,先是牧民集體祭敖包,然後開始家庭內部的拜年,需著裝端正,手捧哈達,由晚輩到長輩,再由長輩至晚輩。

擴展資料:

內蒙古的城市:

內蒙古橫跨中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與俄羅斯的邊界和蒙古北部邊界線長達4221公裏,因此成為中國重要的對外開放前沿。

呼和浩特

蒙古語為青色城市。其中“呼和”為青色的意思,“浩特” 為城市、城郭的意思。因中心城區北依大青山,故得名。

包頭

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即有鹿的地方。所以又有鹿城之稱,包頭是溝通北方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沖,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包頭地區設九原郡。

呼倫貝爾市

“呼倫貝爾”得名於呼倫湖和貝爾湖。“呼倫”是蒙古語“哈溜”的音轉,意為“水獺”;“貝爾”意為“雄水獺”,因古代這兩個大湖盛產水獺,居住在湖畔的蒙古族牧民便以其古老的以動物名稱命名湖泊名稱的習慣為兩個湖泊命名。

百度百科-內蒙古

  • 上一篇:關於國際象棋的各種布局
  • 下一篇: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秋天的節日嗎?2020年中秋節運輸指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