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和2022年,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備菜(2C備菜)開始成為消費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在這裏,我們來看看如何找到消費行業這樣壹個新的分支的競爭優勢。
2C預制蔬菜興起的由來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2C預制蔬菜產業的具體範圍。對於熟食來說,它涵蓋的範圍很廣。簡單來說,只要是經過加工的,比如超市裏的牛肉幹,麥當勞賣的炸雞,都可以算是熟食。
2C預熟食品,2021和2022年出現,是預熟食品的壹個小分支,指的是對壹些食材進行預處理,使消費者只要在家裏簡單加工,不經過傳統家庭廚房的各種工序,就能吃到與普通家常菜幾乎壹樣的菜肴。
其實在2C預煮菜(2C來源於英文,即To Customer,意為直接面對消費者)之前,2B預煮菜(直接面對企業)早就流行起來了。很多餐廳出於節約成本、寫字樓不能使用明火、統壹各門店口味等多種原因,已經大量使用預制菜品。
由於消費者往往有預制菜“不新鮮、防腐劑太多”的印象,餐飲企業往往不會在門店宣傳其使用2B預制菜。但是,對於聰明的消費者來說,B端預制菜的存在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沒有人認為紅燒牛肉點完菜後10分鐘就能做好,對吧?
但是2021到2022年2C預制蔬菜產業的井噴,可以看作是2B預制蔬菜產業的延伸。2021-2022年,受疫情影響,很多消費者減少了在餐廳就餐的頻率。雖然出門少了,但人們對美食的追求並沒有下降,甚至隨著經濟發展而加強。所以2C預制菜自然成為了消費者的新選擇,很多敏感的資本都湧入了這個新行業。
另壹方面,社會發展背景下的小家庭、精細分工也導致了預制菜對C端消費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壹方面,更小的家庭單位導致能在家做飯的人更少,很多中國菜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好。以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肉為例。蘇東坡曾這樣描述東坡肉的做法:“凈鍋缺水,柴火抽不起。”不要等他熟了再催他,火滿了他就漂亮了。”關鍵是“小火,長時間”。對於現代越來越多的小家庭來說,白天家裏沒有人做飯,自己做飯是壹個很大的障礙。
另壹方面,更精細的社會分工也導致了能夠掌握烹飪技能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對於60後和70後來說,做飯似乎是壹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做飯的技巧是有區別的,不存在會不會發生的問題。對於80後、90後來說,廚藝開始變得稀疏。對於95後、00後來說,很多人開始認為做飯是壹門“幾乎沒人知道”的技能。
在上述背景下,借助2020年開始的疫情,2C備菜終於在2021和2022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那麽,對於企業來說,應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商業競爭優勢呢?
消費者粘性差
對於企業的競爭優勢來說,最好的競爭優勢來自更高的消費者粘性。比如沃倫·巴菲特重倉的蘋果公司,依靠蘋果手機的安全性和生態系統建立了很高的消費者粘性:喜歡這壹功能的客戶很難接受其他品牌的手機或者轉投安卓系統。
對於2C的備菜,消費者粘性很弱。沒有任何條件會限制消費者在品嘗A公司的熟食後下次嘗試B公司的熟食..壹些比較聰明的消費者會在烹飪幾次後學會這道菜的制作方法。
更糟糕的是,消費者甚至會在吃過幾次某種風味的預制菜後,產生嘗試新鮮菜肴的沖動。這與B&B工業遇到的情況相似。人們總是願意在旅行時嘗試壹個新的B&B,而不是像商務旅行者壹樣選擇同壹家酒店來省事。
普通品牌優勢和低模仿成本
當然,對於預制菜做得好的公司,還是會贏得壹部分消費者的品牌認同。雖然這種消費者的認同由於超低的轉化成本,不容易轉化為消費者粘性,但消費者在信任壹個品牌的預制菜時,往往會因為SKU(庫存單位)太多而選擇同壹個品牌的預制菜。
但2C預制菜的這種品牌優勢,不應該理解為很強的品牌優勢,而更像是壹種普通的品牌優勢。主要有兩個原因:SKU太多,口味多變,仿制成本低。
首先,正是因為預煮菜品的SKU太多,消費者的口味差異太大,所以很容易出現壹個消費者在品嘗了A公司的剁椒魚頭,感覺不錯之後,再次嘗試A公司的紅燒牛肉,然後再嘗試B公司的紅燒牛肉的情況。對於這麽多SKU的預制菜行業,2C預制菜企業很難像可口可樂公司、蒙牛公司那樣,做出壹個適合所有人的大單品。而過多的SKU必然會給競爭對手留下插入的空間。
其次,預制菜很難申請專利保護,生產過程中也沒有壁壘(比如奶企所依賴的原產地優勢,科技企業所依賴的技術優勢,這裏基本不存在),所以即使A公司做了壹個成功的預制菜,也很難阻止B公司抄襲。
而當消費者發現A公司的400g咖喱雞價格在39元,B公司的410g咖喱雞價格在36元,有哪些因素可以阻止消費者嘗試B公司的咖喱雞?反正就算不好吃,也只是虧了壹頓飯而已:消費者粘性的缺乏在這裏又起了作用。
不能炫耀使用場景。
在消費行業,企業高資本回報率的壹個重要來源是“顯眼的使用場景”。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這類商品的目的主要不是它的使用功能,而是它的品牌展示功能。
比如高端白酒、鉆石、奢侈品包,這些常見的高價商品,售價往往遠高於其制造成本。原因在於,消費者的主要購買意圖不是其使用價值,而是告訴別人這個東西貴,從而在社交中贏得心理優勢。至於用貴的東西,就問這個就OUT了。
而對於2C的預煮菜品,招搖的使用場景基本不存在。2C預制菜的消費場景大多是家庭日常用餐。在這種場景下,預制菜的使用價值決定了壹切。即使在少數家宴上,預制菜的品牌也很難成為餐桌上的主角:高端白酒往往是這種場合的顯眼商品。
可依賴的區域規模效應
對於2C預煮蔬菜行業來說,最容易依賴的競爭優勢之壹就是規模效應。而且對於這個行業來說,這個規模效應是比較好的壹個:區域規模效應。
簡單來說,規模效應就是企業越大,每種商品的生產成本和廣告成本越低,競爭力越強。在有規模經濟的行業,大企業往往比小企業獲得更高的資本回報率。查理·芒格曾說過,規模效應是企業競爭優勢分析中最容易發現的效應之壹。
對於2C預煮蔬菜行業來說,巨大的中央廚房投入,海量的日常購買需求,前期的運輸倉投入,壹定的廣告支出和隨之而來的品牌效應,以及海量的SKU單品研發需求,都在考驗著企業的資金投入,給敢於大量投入的企業帶來規模優勢,給資金投入過少的企業帶來競爭壓力。
同時,規模效應也分為兩類:整體市場的規模效應和區域類型的規模效應。兩者的區別主要是產品的運輸半徑造成的。
比如芯片行業,就是典型的全市場規模效應。當壹百萬個芯片從美國市場運輸到中國市場時,運輸成本相對於產品價值幾乎為零。因此,芯片產業的規模優勢可以擴展到整個市場,甚至全球。
對於啤酒和水泥來說,因為產品太重,規模優勢往往是區域性的:壹個地區的龍頭再強,也很難通過這個地區的產能威脅到另壹個地區的企業。壹個地區的龍頭企業只有收購當地企業,才能在另壹個地區站穩腳跟。
對於2C預制菜,有兩個因素容易呈現區域規模優勢效應。
首先,為了給消費者壹種“堪比家常菜的口感”,2C預制菜往往以生鮮菜為主或者包含壹些生鮮菜,因此運輸的時效性高,運輸半徑往往較短,很多情況下需要冷鏈運輸。所以壹個企業在當地建立的規模效應很難和另壹個企業在另壹個地區建立的規模效應直接沖突。
其次,中國餐飲的變化太多了。從大的方面來說,有八大菜系,包括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從小處來說,兩個城市有時候相隔兩三百公裏,做出來的菜味道也不壹樣。比如上海本地菜是甜的,淮揚菜是鮮的。這種巨大的地區差距使得即使不考慮運輸成本,也很難給另壹個地區帶來競爭壓力。
綜上所述,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長期競爭優勢並不容易:消費者粘性、品牌優勢、生產壁壘、高端顯眼的使用場景等。,如果企業想獲得高資本回報率,對於2C的預煮菜肴,2021和2022年興起的新消費行業。唯壹容易依賴的長期競爭優勢就是區域優勢。
面對這種經營格局,2C預煮蔬菜企業在發展時應重點關註以下經營策略:避免全國鋪開和全渠道競爭,放棄試圖利用先發優勢完全占領市場、排擠競爭對手(消費者粘性差使得這種嘗試難以成功),避免通過高額廣告投入打造高端品牌,並聚焦重點區域,通過高性價比逐步積累良好口碑,盡可能鞏固區域規模優勢。因此,2C預煮蔬菜企業可以建立壹個相對穩定的長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