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早上七點出發,九點到達石家溝。石家溝位於鶴壁市鶴山區紀家山鎮,與王家屯村、董琦村、西丁村、黃廟溝村、張家溝村、虎威溝村壹起,被稱為鶴壁市鶴山區古村落的“北鬥”。房屋大多依山而建,還有石磨、石桌等。隨處可見。放眼望去,空蕩蕩的石窗、剝落的木門、殘破的墻壁、屋檐上的青瓦,在參差不齊的石屋、石墻的映襯下,給人以厚重的歷史感。
到了石家溝,壹定要去看看李家大院。李家大院建在村子旁邊山上的平地上,依山勢而存在。它是鶴壁市最大的四合院。石橋附近是南平市第壹醫院。第壹醫院大門前左右兩側有壹個巨大的方形旗桿座。據說在清朝,只有通過科舉考試後,才能在考入國子監深造的龔升家中設立方形旗桿座。從1號院到6號院,李家的幾個兒子和家人輪流住。雖然四合院年久失修,看起來破敗不堪,但從四合院的規模上我們還是可以想象出幾百年前李家的繁華生活場景。
陽暉樓是李氏家族駐軍的地方,用它來駐軍保安團。這是壹棟兩層八米高的石頭建築,屋頂已經坍塌。站在二樓的圍墻上,俯瞰,藍天下,房屋錯落在山坡上,紅瓦石墻高高低低,寧靜祥和。
離開石家溝後,我們沿著山路前行,很快就到了西丁鎮。我們把車停在村委會前的小廣場上(小廣場,其實就是山頂上的壹小塊平地,上面有幾個健身器材),先去了西丁小學。小學設在村委會。破舊的石墻上有兩塊木牌,左邊壹塊寫著“西丁村辦事處”,右邊壹塊寫著“西丁小學”。
然後,我們開始沿著山路遊覽凈居寺。凈居寺,也被稱為全偉寺,建於漢代。途中看到壹個水窖,水窖上蓋著綠色石板,水面上漂浮著落葉之類的臟東西。據說,每當下雨,雨水順著山勢流入地窖,經過沈澱,就是百姓的飲用水。壹位60多歲的老太太拄著拐杖,提著兩桶水,在蜿蜒的山路上緩緩行走,仿佛時光被碾碎,散落在桶裏。
路隨著山峰拐了個彎,幾棵柿子樹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高高的枝頭上,幾十個柿子紅紅的,晶瑩剔透。到了中年,我們突然變成了孩子,圍著樹跑,仿佛火紅已經變成了甜蜜,進入了內心。柿子怎麽吃?先把樹抱在懷裏搖壹搖,柿子掉在地上,馬上變成了柿子泥。好吧,豁出去了,爬樹!笨拙的身體,終於站在了樹上,小心翼翼的摘了壹串柿子,樹下的人小心翼翼的用樹枝接過來。柿子熟了,涼涼的,甜甜的,簡直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
在過足了柿子癮之後,我們繼續前行。天氣晴朗,沒有風,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真讓人懷疑是在春天。過了另壹個山頭,看到了山頂的凈居寺。紅廟大院在蜿蜒的山峰上十分壯觀,真不愧為“小布達拉”。
從我們腳下的小山到凈居寺還有壹段距離。我們沿著山路繼續前行,經過壹條河谷,到達凈居寺山下。山谷中巖石聳立,壹條小溪潺潺而過,幾棵樹綁在壹起,就是壹座小木橋。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像蕩秋千。
再爬了幾步,我們終於站在了凈居寺前。凈居寺坐北朝南,有毗盧殿、地藏殿、普賢殿、文殊殿、菩薩殿、大乘殿等。,全部依山而建,布局合理。因該寺位於山頂,地勢險峻,溝壑幽靜,四周清幽雅致,景色秀麗。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殿前壹溪繞殿而過,水如碧玉。青山綠水,暮鼓晨鐘,讓人放棄塵世煩惱,只覺頭腦清醒。
陪我們去凈居寺的是壹位特殊的旅伴——壹只可愛的小狗。它從西丁鎮壹路跟著,在兒子腳邊玩得不亦樂乎。兒子不時餵它幾口面包,很快他們就成了好朋友。兒子走累了休息,就躺在他腳邊,腳朝天,讓兒子給他撓癢癢。兒子壹站起來就趕緊跑到前面帶路,像個小導遊壹樣。當我們離開西丁鎮的時候,它站在路口,凝視著,仿佛在向我們告別。
離開凈居寺,我們驅車前往王家屯。王家屯是中國最美麗的古村落之壹。這裏的村民靠壹根扁擔劈柴做飯,用牛耕田,磨青驢,挑水,劈柴,挑牛糞。在這個古老的村莊裏,時間似乎慢了下來。村民們的腳步緩慢而悠閑,看起來很安全。他們似乎在山野過著悠閑的生活。
?我們穿過村子,下了四孔橋,準備去太陽灣大峽谷。
山路變得崎嶇不平,有些地方甚至陡峭得近乎直立。只有手腳並用,才能繼續前進。走到開闊的陽光地帶,我們開始吃午飯。巨石是桌子,矮石是凳子,陽光恰到好處,空氣清澈,就連妳帶的食物,似乎都有山裏清風明月的味道。
我們在山石中走了很久,天色已晚,只好調整行程,放棄太陽灣峽谷,改走24套山,返回王家屯。二十四集左轉右轉,到了山頂,眼前豁然開朗,可以看到周圍的山,頗有“其他山都顯得天底下矮子”的感覺。。
再往前走,妳就到了王家屯。村民們壹邊曬太陽,壹邊賣壹些山貨——核桃、腌制的香椿、南瓜幹、自制的酒、柿餅、山雞蛋、小米和壹些根雕。
乘車離開的路上,我還在想——王家屯的春天應該是什麽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