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日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然選擇。
1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成果
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表現在儒學、易學、軍事學的廣泛熱潮和國外200多所孔子學院的建立。
文化產業日益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新亮點”。近年來,浙江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遠超同期GDP增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步提高。北京2010年GDP中,12.6%由文化創意產業構成。
文化價值觀作為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核心,逐漸得到認同。中國的“和諧世界”讓人們了解中國的和諧理念,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強烈的價值認同。
“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深得人心。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提供了基本的行為準則。對第三世界國家的長期援助贏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廣泛贊譽;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堅持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贏得了世界各國的贊譽和尊重。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精神生活的不斷追求,人們在娛樂休閑方面的消費越來越多,這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適當寬松的環境,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文化事業發展迅速,但由於起步晚、底子薄、經驗少,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仍遠遠落後於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國際市場競爭力差,肯德基、耐克、韓劇、日本動漫占據了國內大部分相關產業。
壹些文化產品被註入商業因素,降低了自身質量,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文化市場不規範,市場上充斥著嚴重的盜版文化產品和低俗不健康的產品。
文化“赤字”嚴重。以書籍為例。多年來,我國圖書進出口貿易比例約為10:1,存在巨額貿易逆差。在電影方面,中國出口到國外的電影很少,而帶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外國電影,如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票房極高。
對文化資源重視不夠,傳統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保護和利用,沒有轉化為現實的文化軟實力。
3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對策建議
在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產業不僅成為國民經濟的重點和支柱產業,也是重要的外匯來源,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重視文化輸出,塑造國際形象,積極推進文化外交,提升文化影響力。
第壹,承認和尊重文化多樣性,在多樣性中尋求壹致性,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有力武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可能會面臨外來文化的強大攻勢,因此打造壹個屬於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品牌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大力挖掘我國文化中的優秀因素,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結合自身日益成熟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民族品牌,努力減少文化赤字,真正實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
第三,發展人才教育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堅實基礎。
人才的培養為中華文化的長遠發展和文化“軟實力”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後備軍。
第四,文化外交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渠道,對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化、繁榮中國文化事業具有深遠作用。
結語: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經歷了壹個從初始到逐步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總的來說,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壹步解決,如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規劃、傳承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大力發展傳統文化教育等。同時,積極參與對外文化交流,積極實施平等互利友好的文化外交政策,推動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