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鳳凰古城必遊景點。

鳳凰古城必遊景點。

景點推薦。

沈從文大師故居

2月28日,1902,1902,湘西鎮甘(鳳凰古城原名鎮甘)中英街沈陽的這座四合院裏,誕生了壹個男孩。這個男孩日後被人戲稱為“神舍仔”,天天逃學,小學沒畢業,十幾歲就在部隊裏四處遊蕩。他煮了壹手好狗肉,寫了壹手好字,追了壹手好字。

中英街的老宅,原是沈從文(清代貴州巡撫)的祖父沈鴻福於同治五年(1866)所建。房屋為鬥式木結構,前後兩個入口,用耐火磚封死,小巧玲瓏,古色古香,具有濃郁的明清湘西建築特色。

逛沈宅,追隨大師的腳步,感受大師的氣場,鳳凰文化的密碼,很大壹部分都滲透和隱藏在這座看似普通的古宅裏。

內閣總理大臣熊希齡故居

民國總理熊希齡號稱“熊鳳凰”,主張改革,辦報紙,辦學校,辦愛嬰之家,救死扶傷。他是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風雲人物。毛澤東曾這樣評價熊希齡:“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壹個為人民做好事的人。熊希齡做了很多好事。”周恩來還說:“熊希齡是袁世凱時代的壹等人才,內閣總理大臣。熊希齡看完我記得很清楚。”張恨水先生的代表作《金粉世家》寫的是宰相之子與布衣之間的愛情糾葛,故事原型來源於熊希齡家族。

這孩子是神童。他年輕時勤奮好學。他五歲的時候,只用三四天就能背出三字經。65,438+04歲,秀才。20歲在湖南沅州學政治,熊希齡名列第壹。他被轉到長沙響水學校深造。相傳,熊希齡在水原學派的唐菁讀書時,有壹年花朝的日子,新學士們聚在壹起,觀賞奇花異草,吟詩作畫。有些畫牡丹來顯示財富;有些畫蓮花象征高貴和純潔;壹些彩繪蘭花以示優雅。熊希齡畫了壹株棉花。每個人都在想,這樣壹幅毫無價值的畫怎麽可能是優雅的呢?這時,熊希齡寫道:此君出世間暖。七個字壹出,妙語連珠。21歲,熊希齡考取省考後參加省高中。閱卷官對他的評價是“邊楚狂放,前無古人,人才濟濟,三湘有為之人”。此時已是暮年的熊希齡,在三湘小有名氣。22歲考上宮試高級中學,24歲被任命為翰林院的庶吉士,這在湘西這個只有軍人離開的蠻荒之地是不多見的。

英雄的來歷莫問,誰能想到鳳凰古城文星街的這間普通平房裏有這樣的人物,來鳳凰旅遊沒有理由不去熊寨看看。

朝陽宮

楊公,又名陳嘉祠堂,是鳳凰古城現代仿古建築中最完整的祠堂傑作。祠堂內古戲臺兩側有兩副著名的對聯:“數尺之外,國可為家,國可為天下,後世有聖賢愚仙。”

朝陽宮,位於古城西北側,建於民國四年。它是由被稱為“湘西王”的鄉紳兄弟陳開兵和陳修建的。1923年,時任湘西巡防軍的陳渠珍對其進行了擴建和完善。至此,14房子,包括大門、正廳、舞臺、左右包廂、廚房、廁所,全部整合完畢。整個建築重檐,青瓦,飛檐上翹,檐下三層拱門,主脊兩端有吻,中間有壹個五彩葫蘆寶頂。布局對稱合理,堪稱精品建築。朝陽宮的大門是壹座紫磚門樓,高8米。大門兩側,鐫刻著壹副對聯:“瑞鳥起於茵陳,天高萬裏高;客人看陽臺總是深情的。”12山水花鳥浮雕左右對稱堆砌,門樓飛檐上翹,別具壹格。面對大廳,有壹個古老的舞臺,風情濃郁。古代戲臺通常表演古典戲曲,如陽戲、戲、陳河高腔等。鑼、鼓、竹和胡琴燈讓人感覺恍如隔世。大師沈從文、黃永玉等許多文化名人都曾在這裏觀賞過。

萬壽宮

萬壽宮位於風景秀麗的東門外的沙灣,北臨東陵,鳥瞰沱江。崇遠危亭掩映在奇山異水之中,構成了壹幅美妙的自然畫卷。

萬壽宮建於明末清初,建築規模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鹹豐四年(1854),江西人楊斯在西側建下長閣;民國十七年(1928),在城門北側建有楊樓。至此,萬壽宮已經形成了壹個規模宏大、設計精美、雕刻精美的建築群落。

正是這座長生殿,讓鳳凰在建築史上流傳了壹段傳奇故事。據說從元朝開始,中原和沿海地區的人都遷徙到了西部。移民的原因大多是混亂。來鳳凰招待所的江西人,有壹部分在當時的土司制度下被鳳凰當地人排斥,大部分住在城外的沙灣。於是沙灣就成了江西街。江西人勤勞。他們住在自己搭建的簡易房子裏,靠賣小筐為生,夾著尾巴過日子,從不與土著鳳凰人發生沖突。走過了清康乾盛世的暮年,他們終於在鳳凰站穩了腳跟,脫貧致富。他們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打破了外地人不得入城的禁忌,紛紛在古城購置房產,開起了布店、百貨公司、雜貨店、餐館甚至典當行。為了生意上聚在壹起,家裏互相照顧,他們集資在沙灣為江西人建了壹座長壽宮。同時,他們還將其延伸到農村,在鳳凰縣第二大鎮德勝營(今紀信鎮)建了壹座長生殿。

可以說,當時江西人在鳳凰遺址上已經成了氣候,經濟實力也如日中天。這時,土生土長的鳳凰人才從大夢中醒來,驚訝地發現,江西人的“算盤”居然比鳳凰人的“槍桿子”還要好。

來自江西的鳳凰人占了壹個好風水。在陰陽師的指導下,在萬壽宮對面的山坡上修建了壹座寺廟——準提寺,又名江心殿。這個尼姑庵有不同的形狀。前面的土紅墻上開著兩扇直徑十多尺的大圓窗,像兩只大眼睛盯著萬壽宮。江西人拿不走鳳凰人的“財富幸福”!江西人在沙灣建了壹座小白塔。塔尖在陽光下非常耀眼,像壹根針,刺在準提寺墻上的大眼睛上。江西人的舉動很快被鳳凰人註意到,於是在準提寺後殿塑了壹尊“骷髏菩薩”像。這位菩薩形似濟公和尚,手裏拿著壹個大“幹包”,試圖把江西人算盤上的“財富幸福”奪回來。

據說此後江西人經商艱難,登上行貨出航屢遭挫折。他們要麽在半路被土匪和士兵帶走,要麽在清朗海灘翻船...當然,這些只是傳說。但傳說中的準提寺、萬壽宮、白塔,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古城中,其建築風格令後人景仰,而生活在鳳凰的江西人,如今也成了地道的鳳凰人。槍桿子和算盤的結合,讓鳳凰古城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

齊梁洞

七良洞位於鳳凰古城北部的七良橋鄉,集鳳公路左側,屬於典型的碳酸鹽巖溶洞。齊梁洞集高山、河流、峽谷、激流、懸崖、瀑布、叢林、牧區、村落於壹體。洞內有古戰場、畫廊、樂園、龍宮、銀河五大景點。可謂洞有山,山有洞,洞有通。它集奇石美石、流泉飛瀑於壹洞,由各種石筍、石柱、鐘乳石組成。所以有“奇、美、靜、精”四大特點,甚至有“怪梁不望洞歸”之說。

洞口像壹條張開嘴的龍,高50多米,寬20多米。壹條清流穿洞而過,水流平緩。燈光打在巖壁上,皺紋倒映在水中,如夢如幻。洞內石筍、石簾、石花上掛著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營造出壹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洞穴有12多英裏長,所以邊看邊玩要走3個多小時。如果不怕苦不怕累,三個小時不是問題。山洞裏有壹個大廳,據說是土匪聚集的地方。大廳裏立著壹塊有小洞的石頭,對著小洞吹,整個大廳都會回蕩著低沈的小號聲。以前土匪就是這麽發命令的。

還有壹個傳說。相傳宋末時,土人首領何澈起兵反朝,攻城奪寨,勢如破竹。朝廷派“楊家三兄弟”統壹軍隊鎮壓,卻被何澈的三大法寶“死鼓”、“迷人鑼”、“蓮花傘”擊敗。後來很不幸,因為叛徒告密,法寶破了,只好退守七梁洞,將士皆死。“三十六人殺九千人,死在七良洞前”的故事至今在民間流傳。小溪右岸的石壁上掛著壹把“蓮花傘”。據說是任何壹輛車自保的法寶。

湘西先民崇拜“洞神”,以酒祭神,所以形成了濃厚的民族洞穴文化,在各種儀式和典禮中創造了中國最早的“洞酒”。七良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洞穴,年氣溫65438±08攝氏度,空氣濕度75攝氏度左右。這種恒溫恒濕的自然環境為白酒的貯存和陳釀創造了極好的條件。據介紹,2006年6月8日1 65438+2月65438日,自治州各族人民在齊梁洞前舉行隆重儀式,慶祝北京申奧成功。370噸優質酒鬼酒以陶罐的形式存放在洞內,並有公證和保險擔保。該酒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啟封,以美酒慶奧運。

七良洞不僅有迷人的風景,還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後來成為湖南衛視《玫瑰之約》的取景地,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往。

黃寺橋古城

從縣城向西30公裏,就到了黃四橋古城。這座城市位於湘黔交界處,地勢寬闊,東有七裏咽喉,南有亭子關,西有長而堅實的邊墻,北有高山峽谷。登上城市港口,可以鳥瞰百裏江山,盡收眼底。真可謂“攻而進,拒而守”,是正安西部的重要古城。

據介紹,黃四橋古城是中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好的城堡。這座古城建於唐朝第三年(公元687年)。古代是駐軍的前哨,是歷代統治者防範西部苗族民生的前哨。曾經的富博將軍馬援和對西藏震動很大的傅康安都死在這裏,苗族被迫深入大山,人口銳減。

古城為青石結構建築,城墻高5.6米,厚2.9米,寬2.4米,面積2900平方米。古城內有三座城門,分別是“和裕門”、“真門”、“日光門”,都是高大的城樓,建築格局清晰,高10余米。三塔屋頂皆依山,下層以腰檐小布蓋。城墻上部呈鋸狀,有300個箭頭和兩個突出的堡壘。

古城的建築藝術也是獨壹無二的,融合了當地土人建房的技藝和宮廷工匠的技藝,具有古樸紮實的特點。由藍色石灰石制成,耐溫、耐寒、防潮,堅實牢固。選料選石嚴格,六寸厚度均衡,石面鉆鑿精細,均勻壹致。砌築工藝也很有講究。石頭用糯米粥拌石灰,灌漿粘結,使接縫柔軟牢固,冷熱幹濕分明,牢不可破,勢不可擋,氣勢恢宏。黃寺橋有它獨特的歷史魅力,它的古老滄桑,它的美麗,雖然渺小,但卻別有壹番滋味。

舒家塘城堡

舒家塘,又名舒家塘,是湘西鳳凰的重點旅遊景點,位於縣城西365,438+0 km的黃河鄉東部。因為地處湘、黔、川(今重慶)交界,舊社會土匪很多。舒家塘不僅能防守,還有屯兵進攻的功能。據考證,北宋楊家將後裔楊六郎的第三子楊再思,曾下令平南,見其地勢險要,遂在此紮營,於是舒家塘逐漸成為軍事重地——屯兵大營。隨著蠻族的臣服,此地成為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長城研究專家羅教授曾於2000年5月來此考察。根據現存的墻基,他斷定這座城堡至少有800年的歷史。明朝萬歷年間,南方苗族造反。當時政府撥款壹萬多兩白銀鎮壓叛軍,歷時四年,重建舒家塘及周邊古營。

舒家塘是在山腳下建造兵營,山頂建造連環戰車而成的城堡。舒家塘古城堡有兩個特點:

壹個古老而奇妙。古城堡四周是雄偉的古城墻,略呈圓形。古城墻總長1500余米,高約7米,寬2米。分為上下兩層,供人散步或賽馬,每隔3米就有壹個。看嘴。墻體由大塊青石加石灰和糯米糊而成,最重的石頭有750斤。這堵墻蜿蜒曲折,充滿變化。整個城市有三個大門,分別位於東、南、北。其中,與王婆屯遙相呼應的東大門最大。這個大門分為兩個入口,上面有壹個閣樓,供城市的守護者使用。巖石堅固整齊,易守難攻。這是壹座堅不可摧的古代兵營。如今,歷經千年風風雨雨,古城堡雖已破敗發黑,卻依然呈現出壹種荒涼之美。

二是簡潔美觀。舒家塘古城堡東、南、西三面依山傍水,清澈見底的溪水和眾多池塘環繞著城市,形成了壹道天然的防線。據老人回憶,當時這裏有48個池塘。池塘裏的魚是圓形的,長滿了藻類。可惜現在剩下的池塘不多了。往南100米的白果灣有壹座銀杏山。秋天,秋葉金黃,如果葉子落下來,會結滿果實,非常賞心悅目。

鳳凰沱江條煙

出了古城北門塔,到了沱江,有壹排古跳巖。這是這座古城最受歡迎的風景之壹。其實這是壹座古橋,最早建於唐朝。是贛州進入當時五寨司城的必經之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重修,至今仍是鳳凰至幹城的古道。跳巖原本是由40多個紅色的長方形石墩組成,每個石墩相距兩尺,方便村民背進城。但每年洪水上漲時,總有跳巖墩被沖倒或沖走,往往要進行修補和補充。民國時期,縣令李宗岐曾經在跳巖上放了木板,比以前方便了,但還是難逃連橋墩和跳板都被沖走的命運。洪水猛漲時,村民們不得不繞道而行。1950年,縣人民政府成立,石墩再次擴大,兩墩合二為壹,總長100米,***15石墩鋪厚木板,用鐵鏈從河底巖石中鉆出,用鐵絲紮牢,從而穩固。幾經風雨霜雪,跳巖依然堅固,保存完好。現在它不僅是兩岸人民的主要道路,也是鳳凰古城壹道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麗風景。

2000年秋,為了進壹步改善人們過河的條件,更好地美化和裝飾古城,鳳凰縣撥款在舊跳巖幾十米外的河流下遊新建了壹座雙墩跳巖。兩排跳巖相距約壹尺,壹高壹低,並排而立,隔江相望,每排有66個橋墩,每個橋墩之間的距離約壹小步。大家爭相壹試身手,就這樣壹個接壹個,肩並肩,很快就堵車了。很多人只能站在壹個小石頭墩上等待,聽著腳下河水的聲音,真的有點害怕,如履薄冰。所以,現在在北門河碼頭,可以看到兩個版本的跳巖,舊的讓人覺得滄桑,新的讓人覺得順眼。

天山苗寨

官田山古苗寨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毗鄰209國道,交通十分便利。與鳳凰古城八景之壹的七梁洞、西門峽地宮,文化藝術大師黃永玉投資重建的“情人谷”等景點壹道,在209國道上,處於張家界至鳳凰古城旅遊黃金走廊的中心節點,是湘鄂黔渝自駕旅遊及各大旅行社加分的最佳旅遊目的地。

很原始,很古雅:壹座連接苗族和漢族的橋,幾百間土坯房,保留著百年建築風格,沒有商業氣息。這裏的苗族人民淳樸:熱情真誠,遊客遠近聞名。這裏的文化很神秘:有苗族最原始的文化——亮色(苗語);湘西有最原始、最神秘、最恐怖的巫文化,那就是“趕屍人”和“釋法人”。它有壹個獨特之處:交通便利,但卻是迄今為止最完整最原始的土墻建築群,連著每壹個家庭與湘西千百年來的土匪作鬥爭。這裏充滿了傳說:它是鳳凰的神秘之地,有“不死之身”的地下泉水灌溉稻田,是湘西唯壹生產“貢米”的基地。

這裏的苗族人心靈手巧,能歌善舞,傳承著苗族的優良傳統和古老的民族文化。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的苗族人民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門下漂流

西門峽位於紀信古鎮,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縣城僅20公裏。毗鄰209國道,交通十分便利。

西門峽漂流6公裏,屬於萬榮江流域,發源於兩頭洋自然保護區的山區。壹路上,險峻的懸崖、郁郁蔥蔥的樹木、清澈的海水、急流、險灘星羅棋布。* * *境內有虎跳溪、白龍潭、臥龍灘、青龍峽、鬼見愁、龍王潭等30余處激流險灘。其中青龍灘最為著名,全長400米,落差20多米。和龍王灘壹起,是中國漂流的經典。

西門下漂流區以河為界,左邊是苗族居住區,右邊是漢族居住區。這條河自古以來就是苗族和漢族不可逾越的分水嶺。左右兩側的懸崖上還有南長城遺址(當地稱為萬裏墻)。在河的兩岸,有許多歷史遺跡和名勝古跡,如反匪洞、烽火臺、古官道、古跳巖、連官亭和古磨坊。是《五龍山反匪》《湘西反匪》等多部著名影視劇的取景地。

  • 上一篇:關於飲食文化的信息
  • 下一篇:中國動畫發展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