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劉聚德的混沌美學

劉聚德的混沌美學

關於“混亂”的故事

劉聚德

“之帝為蜀,北海之帝為突,中央之帝為亂。舒和石在混沌之地相遇,混沌善待他們。蜀忽求報混沌之恩,曰‘人皆有七識見耳’。這是獨壹無二的,試著去鑿吧。白天挖坑,第七天亂死。"

壹個哲學的詩意寓言,本來是善良的,希望混沌也像他們壹樣有七種感官,以便吃和聽,所以為他鑿了七種感官。沒想到就在他們興高采烈慶祝混沌也有和他們壹樣的七感時,混沌死了。他們的善良導致了悲劇。為什麽?因為舒和突然用自己的意願、自己的知識、自己的標準改造混沌。這是人類每天都會犯的錯誤。莊子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壹定要提高對自然的認識,增強對人性的認識,找到自然界萬物的規律,回歸自然。切不可用自己的觀念和偏見對自然和他人進行刻板的認識和改造,因為這是人違背自然的愚蠢和錯誤。

莊子在這裏用“渾”和“敦”是很有意味的。《古訓集》說,“渾”就是不可分辨、混亂、循環的意思。陰陽,濁,和,和而不同,都在自動循環。顯然,混沌是道的體現,道是“合壹”和“無為”

我感覺上面的故事有以下四點發人深省:

第壹,混沌不可改造。

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不可能把天地混沌的生命力,通過分為陰陽,轉化為萬物之母。誰也不應該也不能夠代替和改革,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本性。為了幫助別人,他應該順應和滿足他們的天性和興趣。就像藝術教育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標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發現他們的本質和興趣。同樣,壹種文化不能被另壹種文化所替代和改造,只能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相互補充。

混沌象征著無限和永恒。俗話說,知識就是力量,但“知”不壹定是力量。與未知相比,它可能是絆腳石,也可能是悲劇的起因。只有“知其所知以育其所知而不知”,“知”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變得有意義。因為我們知道的越多,未知的半部經典就越大,引起人類探索的興趣和欲望就越強。

我們以米開朗基羅為例。壹個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用了100年才成為人類的神童,集繪畫、雕塑、建築、詩學於壹身。他90歲去世的時候說:“我剛進藝術門。”可見藝術在他心中是多麽崇高、博大、神聖。藝術成就越大,經歷的苦難越多,內心欣賞問題的範圍就越廣。他把有限的生命奉獻給了無限的藝術,他的人生孤獨而痛苦,使他對美的體驗更深。比如他認為人的身體是上帝創造的最美最神聖的身體。他的雕塑和繪畫幾乎都是人體,應該說是超越塵世的神聖和悲哀;龍魂形態是上帝節奏的鳴響。但在畫壁畫《最後的審判》的過程中,遭到了禮官等人的攻擊,認為:“這種畫只畫在澡堂裏,怎麽會出現在廟堂裏?”就連教皇保羅四世也下令“所有裸體的人都要穿衣服”。教皇試圖用自己的社會價值標準、審美標準和權力去改造壹個創造了文藝復興巔峰的巨人,這是多麽可悲的事情。

當時的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什葉派島的屠殺》展現了土耳其入侵希臘時什葉派島的血腥場景,現在就在盧浮宮。近看,這幅畫由激越的色彩線條構成,遠看,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這種浪漫而富有表現力的筆觸和色彩風格,與當時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安格爾的作品形成了強烈的對抗,因此德拉克洛瓦在當時被指責為“藝術界的魔鬼”。原因是德拉克洛瓦在社會現實中超越了既定的審美標準,直到近壹個世紀後才被徹底平反,成為西方藝術史上的經典。

再來看看寫實繪畫鼻祖庫爾貝的《畫家工作室》。他在畫室裏同時畫他的村民和他的巴黎朋友。那是壹次不同時空的大聚會,中心是他自己壹邊畫畫壹邊和模特、小朋友們的聚會。庫爾貝的作品打破了社會的世俗標準,結果就是被當時的社會所排斥。

後印象派畫家塞尚的作品《蘋果和橘子》、《桌布》和《鄉巴佬》曾六次參展,六次在孫山贏得聲譽。後來,他默默無聞,壹個人住在鄉下畫靜物。他認為半人半神的生活是藝術化的生活,藝術是與自然平行的和諧體。所有的意圖必然是沈默的,他心中所有的偏見都必須被遺忘。最後,他用壹個蘋果震驚了整個巴黎,他用看得見的物體畫出了大自然看不見的平衡和秩序,在西方藝術史上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現代繪畫之父。

中國清代畫家石濤說:“古人的眉毛不能生在我的臉上;古人的心放不進我的肚子,我自發的感受我的心,露出我的眉毛。“所以,他的山水畫不是建立在某壹條皺紋上,不是建立在某壹種筆墨的長久上,不是建立在某壹種技巧上來娛樂人,做不到,獨立的方法上。齊白石也說過類似的話:“學我者生如我死”。都是講同壹個感悟,重在學習古人的心,學習自然的心。

我們來看看當代英國畫家弗洛伊德的作品《畫家與模特》。當時理論家勸弗洛伊德不要再畫人體了,這樣畫是沒有前途的。但弗洛伊德並沒有聽從理論家的建議,也沒有受到當時流行趨勢的影響。他忠於自己內心的興趣和感受,孤獨地工作,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體畫家。

由此可見,大師們不去模仿和復制別人,而是走進自己的內心,走進大自然的最深處,這是他們自己的天性,因為他們天生向往未知,善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所以都是有原創精神和品質的。

當然,突破現有的審美標準並不意味著藝術是進步的,而是他們進入了自然,進入了自己的內心,讓自然遇見了自己,他們的作品自然就和別人不壹樣了。因為繪畫的差異是由每個人的心性差異形成的,即使接受相同的文化傳統,生活在相同的社會,觀察相同的自然,有不同的心性的人,他們的繪畫自然也是不同的。問題是,我們經常通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或者用同樣的風格改造自然,掩蓋自己的純真,那麽我們的心靈自然就處於死亡狀態。這和混亂的悲劇是壹樣的,只不過是自我毀滅而已。

第二,混沌是直觀的。

在混沌的頭腦中,眼睛、耳朵、鼻子和舌頭的感官所感知的壹切,仍然屬於現象世界,並沒有進入對自然界本質的認識。所以愛因斯坦說,“可觀測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我們所觀察到的並不是這個世界。”老子說:“五色使人盲,五音使人聾。”。老子和莊子都主張遠離現象世界,因為現象世界是壹個復雜混亂的世界,眼耳鼻舌感受到的只是壹種千差萬別、雜亂無章的現象,掩蓋了整體統壹的本質。正如塞尚所說,在我們看到的所有現象中,沒有什麽可以停留,我們的藝術必須賦予它崇高的永恒。

混沌關閉或取消了通向現象世界的窗口和門戶,旨在防止現象世界幹擾內在直覺對自然的認識。所以,石濤強調“壹畫”的方法,強調“先知後知”,認為“先知後受非受也”,力圖避免偏激的理性認識、有色眼鏡和先入為主的局限和羈絆。這壹切都是為了超越現象世界,用看得見的東西來認識看不見的東西。什麽是無形的?看不見的是道、理、氣,看得見的是現象世界的混沌。其實石濤的繪畫方法是用混沌的心去聽,用理性去理解,而不是用肉眼去復制現象。這是內在的直覺,原始世界的偉大之美,以及實現萬物的原理,無所不包。

比如我知道怎麽理解牛,我開始看到了整頭牛,現實中的真牛。三年後,真牛徹底消失,技術工人穿越現象世界,與理性相遇。依平的正義,虛處入刀,無厚入室,遊於空中,遇道,解牛而成桑林之年,最後經過藝術,由技術變得懂事、高級。繪畫也是如此。看山是山,但不是山。萬千筆畫,無壹是山,無壹是樹。可見畫家眼中的對象不是實體,而是抽象的關系,即忘實悟空,在有限中執著於無限。這既指向了“壹”與“多”的關系,也指向了無界世界的特殊性,以及無中生有與無中生有的關系,從中無空無有,壹切都處於直觀的幻想之中,所以中國的山水畫是超現實的。

再來看宋代山水畫家郭的《早春圖》,完全是用蒸騰呈現的。山、水和樹都溶解在洶湧的蒸汽中。類似於梵高的柏樹和麥田裏明媚陽光的熱浪。這是他們內心的光和像,他們的魅力沒有事物的界限。他們非常重視神韻、氣息、想象,以至於心中的事物沒有固定的相,沒有固定的法觀,既無物也無我,既忘物也忘我。據說郭作畫前,必先洗手焚香,門窗要幹幹凈凈,如迎客貴客,離開身體,離開心靈,然後才懷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開始作畫。這和科學家對宇宙本質心存敬畏是壹樣的。他們不滿足於表面現象,努力探索背後的未知和秘密。因此,他們都被大自然內部秩序的崇高和不可思議的美所震驚。都是千百年來忘事見萬裏的狀態。他們還認為,用心靈的內在直覺來認識世界更可靠、更必要。其實混沌的內在直覺是人的本性,只是後天被抹去了。女人守得好,常常不假思索地說壹大堆接近真理的華而不實的話。她只認識妳壹次,不接觸妳也能判斷妳的性格和氣質。據說壹些重要的科學發現也是受到了敏感女性內心直覺的啟發,都有混亂的認識。當然,有些男人有很強的內在直覺,比如21歲的法國數學家伽羅瓦,就在他的直覺想象中發現了積分定理,直到他去世25年後才得到證實。直覺是人類智慧的源泉,通向未知的天堂。愛因斯坦認為直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他曾說: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適的基本定律,這些定律沒有邏輯之路。只有通過基於經驗理解的直覺,才能得到這些規律。

第三,亂中無異

混沌是壹和五的統壹,沒有邊界。這就是道的遠見。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都有這種大局觀,禁止胸大。

在混亂的頭腦中,壹切都是壹樣的,人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與人之間的高低差異,都是現實社會中的價值觀造成的。在畫家眼裏,幹草堆和宮殿沒有區別,壹筐土豆和壹個人的畫像也沒有區別。畫的好壞不在於題材的大小,也不在於畫的東西是貴是便宜,是大是小。齊白石畫了幾只蝦,《夏露圖》,也是壹幅偉大的作品。當然,這並不是否定繪畫重大題材,而是說題材的大小並不取決於繪畫藝術性的大小。

莫蘭迪壹生只畫了幾幅瓶瓶罐罐,他的作品仍然是世界藝術史上輝煌的壹頁,他的靜物和布拉克的靜物壹樣,早已超越了世界的實用價值,進入了宇宙的形而上境界,所以他向我們展示的不是瓶瓶罐罐的靜物,而是寧靜深邃的大美。靜物雖小,但在妳的視野和心靈中,它和宇宙壹樣宏大。如果說塞尚在尋找自然的內部平衡,那麽莫蘭迪在尋找自然的內部擴張。事物是無定形的,規律沒有固定的相,壹切都在陰陽、存與虛的混沌空間中。

其實中國的先賢們從《易經》開始就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抽象形而上的思維。他們把壹切都看成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真實的東西早就從中國先賢的視野中消失了,數學的二元體系就是從陰陽轉化中產生的,它統壹了理、象、數、蔔。這是壹個非常智慧的混沌系統,是壹顆深刻而無差別的心所創造的藝術、科學和哲學的統壹體,在正反悖論中走向未知、無限和永恒。

就“象”而言,大道的法律形象是“象是無形的”,變化而不蝸居,轉而不辨,萬物合壹。所以在中國畫理論中,“氣韻生動”是第壹標準。高魅力

在形式上,神韻高於事物的界限和結構,萬物皆是如此。混沌之氣,運動不息,難以察覺,卻又存在著,和諧地存在著。中國古代人體並不了解這種存在,視其為萬物之母,萬物之門,周而復始。

石濤把這種思想延伸到繪畫上,他的“壹畫法”其實就是壹種混沌的氛圍,壹種無差別的心。看他的《盧蘭》圖,可以看出曹石家和曹石家沒什麽區別,紙和雪也沒什麽區別,香味古今,到現在還是那麽現代。傳統與現代的五大差異。

我們再來看康定斯基的作品《在藍天上》,這是他的典型代表作。它像壹段抽象的音樂在天空中飄渺,又像壹個精靈在藍天中歡騰。它有著嬰兒般的天真之美,也有著超越世界的形而上之美。這是他發現萬物難分伯仲後,內心精神健全的寫照。根據藝術史的記載,有壹天康定斯基寫生回來,晚上突然看到壹幅美麗的畫不小心倒放在他的畫室裏,從中他發現了五個獨立物體的美,如純凈的聲音來到前臺。從那以後,他的畫拋棄了實物,進入了萬物之內的音樂和數字的抽象世界。

萬物皆有數,這是科學家的語言。科學家無差別的抽象直覺更多的是本能。我們知道化學家把壹切都看成是壹種化學元素,包括我們的桌椅、燈、建築和人。曾經看過壹個化學家對人體內鉀、鈉、鈣、磷、鐵的分析報告,認為刷壹個6平米的房間就可以提取人體內的鈣,可以提取磷,可以生產兩盒火柴,可以提取鐵生產兩個釘子,等等。根據最後的統計,所有的元素提取出來,變成實際有用的東西後,價格只有兩元四角。人的生命,從化學元素的角度來看,是那麽的微不足道。

藝術家看人體,就像米開朗基羅說的:人體是上帝最純粹的創造,是超越世界的小宇宙;塞尚認為人體與蘋果和山沒有什麽不同。蘋果、人體、山川、樹林,都是由對Seshaw意義相同的曲線構成,都是由力運動的幾何結構構成。

看看畢加索的作品《阿維尼翁的少女》和《三個音樂家》,現在都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阿維尼翁的少女受到了非洲藝術的影響,畫中所有的巖石、靜物和人物都溶解在像無差別水晶壹樣的幾何碎片中,這是1907創作的。《三個音樂家》寫於1921年,裏面的人物比較隱蔽和抽象。畢加索說:“這就像用開采巖石來建造房屋。舊的被摧毀,新的建築誕生。”他用另壹種關系取代了壹種關系。鹹與毀融為壹體,毀與構不分,沒有邊界,這就是藝術家獨立自由的性格所在。

對於畫家來說,壹切事物的本質都存在於形而上的抽象世界中。畫家只有理解了無差別* * *和抽象* * *相,才能把握個性和特殊性的本質,進入獨立自由的無差別世界,山川萬物皆由心造,心照萬物,萬物皆自由,萬物皆隨心亂。

當我們看郭的《早春圖》時,我們可以看到,山川、河流、樹木和瀑布都是畫家因心而創造的想象、幻境和奇觀,而決不是真正的現實。這並不是說中國畫是主觀作出的,而是畫家在消除人與物的界限中凸顯自己的氣質和理想。它表現了畫家的真情實感,即繪畫如鏡,註重情感,抒發感情,不受自然之形的限制。

壹切都是運動的粒子,時間的瞬間變成了全息整合和永恒。過去說整體等於部分之和,現在說部分和整體相互對應,相互包容,緊密聯系,部分和整體五不同。混沌之心的壹切都沒有縫隙,沒有對立,沒有界限,沒有分割,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第四,混亂是最好的

混沌本性是最好的,他對舒、胡好,完全是本能的、無意識的。混沌世界,萬物皆同,無貴賤,無競爭,無對抗,無中心,萬物平等,混沌圓滿如道自然,他那神秘而富有詩意的博愛自然生長在自然界的任何角落和深淵。他對天地之美無言,與宇宙之真相通。所以,美是真的,是善的。只有善和美才能產生人類的大智慧。

美、真、善在混沌的頭腦中難以分辨,這就是中國繪畫的境界。其中“真”是指“真、真、真”的綜合。不是現象世界裏模仿的真,而是混沌中內在直覺的真與美。畫家畫的是他們內心的感受,而不是他們用眼睛看到的。所以中國畫講究畫者的本真,認為畫不難寫形式,難的是寫寫意,寫情,寫心,本真才是道。在繪畫中揭示真相是不容易的。古人說,要離開形式去認識,要聰明,要超越功利,要超越現實社會的世俗價值標準和實物對人的束縛,才能回歸真我。

應該說,中國的繪畫學是壹門“心性之學”,註重畫家內在的品質和心靈的雙重修養,高尚精神的內在提煉和超功利心境的還原,並從中獲得精神上的自由。為了安心而讀書,為了安心而畫畫,能夠遇見自己心中的自然之心,是壹種莫大的快樂。所以繪畫需要藝術家“與天地之靈獨處”的自由心境。混沌隨波逐流,不改造他人,也不改造自然。這是混沌最大的善,也是混沌的包容和博愛。物無貴賤,人無貴賤,自然無大小。舒和突力使萬物以自己為本位,用自己的形象改造混沌。雖然出於好意,但是因為他們不懂自然,懂混沌,他們的行為仍然是愚蠢的犯罪。

混沌隨波逐流,混沌在無為中維持自然的本性,這也是藝術家最寶貴的本性。繪畫也是如此。壹筆之下,萬筆之下,隨波逐流,隨波逐流,萬物由心而生,生而有韻,有序無序,亂而不亂,整齊不齊,推壹波又壹波,自然渾成。但畫家自身的主觀性不應侵入其中,如果像舒、胡那樣粗暴行事,必然會破壞神韻的和諧與律動。這正如畢加索所說:“我不畫,但讓我畫。”西方現代繪畫從後印象主義開始,逐漸與中國繪畫思想相遇。這既說明了東西方繪畫有相通之處,也說明了中國傳統繪畫思想有著西方現代繪畫無法超越的無限空間和生命力,也說明了美是在壹種忘我的狀態下自然產生的。

  • 上一篇:關愛老人公益廣告語
  • 下一篇:北大籃球隊水平高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