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們先生們,
妳好!歡迎來到美麗的長江三峽觀光。
眾所周知,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它起於青藏高原的世界屋脊脫脫河,自西向東流經中國腹地,全長6300多公裏。它滿載著四季的歌聲,永不停息地駛向東海。長江是繼南美洲亞馬遜河和非洲尼羅河之後的世界第三大河流。它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搖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向崇山峻嶺。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市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蒂。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裏。是長江風光的精華,是中國山水的瑰寶。它閃耀著千古迷人的光輝,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朋友們,讓我們開始壹次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西陵峽
風景秀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裏。它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地處“楚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之西,故稱西陵峽。西陵峽以“險”和“奇”著稱。
西陵峽有“三灘”——泄灘、清潭、孔令灘和“四峽”——鄧英峽、黃牛峽、牛幹馬飛峽、兵書寶劍峽。盡管壹些景觀因大壩的修建而不復存在,但三峽的美麗風光依然如故。
西陵峽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滿灘都是水。自古以來,三峽的船工們世世代代都在這裏與激流搏鬥。"西陵峽的兩岸充滿了鬼魅和悲傷."以前,只要有船只經過這壹帶,就會經常發生“船在礁石上破碎,河身浮沈”等悲劇。綠色的沙灘上有壹座“白骨塔”。
南津關
我們現在在南津關,長江三峽的起點,長江中上遊的分界線。有著名的西陵峽景區,是國家級景區,省級旅遊度假區。主要景點有雷祖寺、樹碧花村、白馬洞、三遊洞、下勞溪、龍泉洞、仙人溪、五洲休閑公園等。過了南津關,江面變窄了2000多米。
燈影下
過了南津關,我們到達了鄧英峽谷。
鄧英峽又名嶽明峽,不長,但景色非凡,可謂“無峰不崖,有水飛如泉”。峽壁清麗純凈,精心打磨。在晴空的映襯下,宛若壹幅水墨畫,崖壁倒映在河中,靜影清晰。河水沙沙作響,更添美景。如果在這裏過夜,月亮掛在西山上,月光下的山和水形成的“清晰的界限”是無法形容的。所謂的“嶽明峽谷”就是以它命名的。鄧英峽呈射狀,船左(南岸)的摩耶山上有四塊奇石,類似於《西遊記》中四位唐僧師徒喜從西天歸來的生動形象:雙手持華蓋。壹個挺著肚子,壹步三搖的豬;壹個肩膀沈重,腳步緊繃的沙僧;安全騎行,雙手緩緩交叉的唐僧,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當夜晚夕陽西下,他就從峽中眺望,與皮影戲(當地人稱為“燈影戲”)中的人物十分相似,故名“燈影峽”。
黃牛峽
乘船西行後不久,向南望去,可以在彩雲中看到壹排陡峭的石墻。懸崖之下,九條青脊蜿蜒下垂,宛如九龍奔流過江,十分雄偉。露出來的石壁就是黃牛巖,巖下的山谷就是黃牛峽。
我們可以看到這裏的巖石上點綴著鋸齒狀的牙齒。其間河水如之字形回腸,水如沸水,水危,故名黃牛灘。古歌說:“三遍來不及,三遍來不及。”這反映了過去木船取水的困難,因為這條河不僅湍急。
黃牛的起源貫穿了於霞開河治水的神話故事。據說,玉皇大帝於霞來到人間是為了控制洪水,同時派神仙來幫助他。當他帶領百姓挖到現在的黃牛峽時,諸神前來相助。壹天,天剛蒙蒙亮,壹個農婦給管水的民夫送去了茶和米。當她來到河邊時,她突然看到壹個巨大而華麗的黃牛,被太陽的光輝包圍著。
湘西寬谷
由於大壩蓄水,著名的香溪河、九灣溪水面比蓄水前寬了3至4倍,戰書寶鑒峽、牛幹馬飛峽已被河水淹沒,永遠沈入河底;牛幹馬飛霞已被文物部門搶救,現已送往秭歸縣鳳凰山文物保護區。修復後,將於今年年底向遊客開放。隨著長江水位的上漲,峽江兩岸前來觀賞“峽出平湖”的遊客絡繹不絕。
這是湘西的寬谷。我們可以看到,山巒連綿,溝壑縱橫,建築層層,橘樹成林。在寬谷的東端,長江的北岸,可以看到壹條小溪,當地人稱之為“香溪”。在這裏,歷史上出現過兩個著名的人物:壹個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壹個是漢朝的王昭君。據說有壹天,昭君在溪邊。從此溪水清澈見底,清香撲鼻,人們稱之為湘西。當地人說小溪不僅清甜可口,還有美容養顏的作用!不信妳可以試試。請看,香溪旁邊的雕像是王昭君,她的家鄉在香溪河上遊的興山縣抱兵村。妳可以感受到美女生活的空氣和我們的空氣的不同。近年來,她的舊居在那裏得到恢復,屋外立著壹尊來自內蒙古的昭君漢白玉雕像,寓意“昭君歷史悠久,胡漢及其親屬知高”。
巫峽
到了香溪口,西陵峽的峽谷段就完成了。船經過壹個山川平緩、水光瀲灩的寬闊山谷,然後進入巫峽。巫峽因巫山而得名,東起湖北巴東縣官渡口,西至重慶巫山縣東部大寧河口。它是三峽中唯壹橫跨兩個省市的峽谷。巫峽長45公裏,也是三大峽谷中最完整的峽谷,所以人們也稱之為巫峽。
我們可以看到,巫峽又長又深,曲折蜿蜒,峰巒連綿,雲霧繚繞。船只在峽中航行,有時山現,“山水無道疑”;有時峰回路轉,把武俠比作蜿蜒曲折的山水畫廊更為貼切。
巴東神農溪
過了巴東縣城,河的北面有壹條支流,神農河。近年來,神農溪漂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神農河發源於神農架廣袤的青山,溪水清澈,兩岸山峰陡峭。在已開發供遊客漂流的河段上還有三峽,即綿竹峽、鸚鵡峽、龍場峽,故又稱“神農三峽”。它不同於長江上的大三峽和大寧河上的小三峽。遊客從巴東縣下船,向北行駛。經過大約50公裏的行程,他們到達了神農河漂流的起點葉子壩。坐在形似豌豆角的小船上,在清澈的水被子上悠閑地漂流,依次漂流過綿竹峽、鸚鵡峽、龍場峽,會讓妳感受到壹種原始的野趣。神農河上連壹艘小摩托艇也沒有。只是偶爾傳來幾聲鳥鳴,偶爾傳來幾聲長長的號角聲,讓人覺得遠離塵世。這在神農溪之外很難找到。離開神農溪後,他們又回到了長江三峽。
巫山十二峰
眾所周知,巫峽以幽深秀麗著稱,其中以排列在大江兩岸的巫山十二峰為最。當船經過巫峽時,乘客們總會情不自禁地從柱中向外眺望,饒有興致地欣賞著名的巫山十二峰。這十二座山峰全部由石灰巖構成,高出河流約千米,屹立在峽谷河流的南北兩側。有的如鳳凰展翅,有的如畫屏,有的如聚仙。
江北六峰連成壹片,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北岸的集賢峰(即剪刀峰)。在它下面的巖壁上,隱約可以看到六個大字:“山在巫峽相互重疊”。旁邊還有壹些小字,因為巖石風化,無法分辨。據說它因諸葛亮的“隆中對”而被稱為“孔明碑”。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它位於。
南岸六峰中,只有封飛、翠屏、何炬三峰能在船上看到,而景潭、雲起、登高三峰必須追溯到距長江支流青石溪15公裏處。於是,宋代詩人陸遊寫下了“十二巫山見九峰”的詩句。
請擡頭,群山之中聳立著壹座山峰,山峰旁有壹根人形石柱,形似壹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深情地俯視著長江,那就是十二峰中最高最美麗的神女峰。在船到達峰頂之前,擡頭望峰頂,可以看到壹根突兀的石柱,形似壹位矯健的少女,故名“神女峰”。關於神女峰,古代文獻曾想象巫山有“雲動於晨”
相傳古時候,西王母的小女兒姚姬來到巫山,看到壹群惡龍在天空中爭鬥,騷擾百姓。她停下來,殺了惡龍來殺人。後來她派人幫大禹挖三峽,疏浚河道,留下來為船導航。最後,她變成了神女峰。她日夜低頭看著河水,第壹個迎來日出,最後壹個看日落。
⊙大寧河小三峽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現在是在大寧河的小三峽。大寧河發源於陜西省平利縣的鐘南山,流經重慶市巫溪縣和巫山縣的怪石嶙峋,在巫山縣東側匯入長江。大寧河上還有三個三峽:龍門峽、八五峽、崔迪峽,被稱為“小三峽”。比大三峽還美,所以有“三峽天下第壹,寧河山水甲天下”之說
現在我們進入了三峽第壹峽——龍門峽。龍門峽兩岸群山對峙。這裏的水流很快,壹個個水渦浮現出來,像逗號和句號,圍繞著我們的船。這就是著名的“銀窩灘”。過去,許多客輪和貨船因水急湧而沈沒於此,無數金銀珠寶沈於此,故名。
看,前面山腰上有兩個大黑洞。妳覺得這山的地形看起來像什麽?對了,就像壹雙熊貓眼俯視著大寧河。這是熊貓洞。
這是海龜海灘。我們可以在石壁上看到壹個形似烏龜的石雕浮雕,這意味著我們進入了三峽第二峽——八五峽。八五峽長10公裏,峰巒聳立,流水幽幽,鐘乳石形似人、物、獸。其中最可愛的是《猴子撈月亮》。看,這是“猴子釣月亮”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在崔迪峽谷。崔迪峽峽谷,顧名思義,青山綠水,山澗蔥郁,倒影與水中的綠苔相映成趣,讓人分不清哪裏是山光,哪裏是水色。這就像是壹艘在繪畫世界中旅行的船。
好了,三峽之旅結束了。現在我們回到遊船上欣賞三峽的景色。
瞿塘峽
過了巫峽,船行約25公裏,過了廣谷(大寧河廣谷),到了以“雄”著稱的瞿塘峽。瞿塘峽東起大溪鎮,西至白帝城。雖然只有8公裏長,是三峽中最短的峽谷,但卻有“西控巴蜀,東壓群山”的雄偉氣勢,是壹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文化藝術長廊。
鳳翔峽
進入瞿塘峽,在江北絕壁上可以看到三個白色大字“風箱峽”,這就是風箱峽。風箱峽是壹個陡峭的懸崖,有幾個缺口。從遠處看,有壹個很大的缺口,有壹堆長方形的木箱,看起來像風箱,所以叫風箱峽。據說這裏的風箱是當年魯班存放的。59660.68868688661
⊙鳳凰飲泉孟良體倒吊僧
請看江南的懸崖。有壹個兩層樓高的露臺,上面貼著巖石,鳳凰飲泉就在這裏。這裏有壹根巨大而突出的鐘乳石柱,長約20米,直徑6米,從巖石上垂下到泉水中,就像水邊的壹只鳳凰,翹著峰頂,伸長脖子喝泉水!
鳳凰泉上遊,有著名的孟良天梯,壹排比碗口還大的方形石洞,壹個接壹個,由下而上呈之字形延伸,當地人稱為孟良天梯。
在孟良天梯旁邊的陡峭懸崖上,壹塊奇怪的石頭脫穎而出,很像壹個光頭赤腳的和尚倒掛著,被稱為“倒掛和尚石”。相傳北宋名將楊業被害後,屍骨葬於白鹽山腰平臺——“望鄉臺”。他的部將以孟良為賊,悄悄駛進瞿塘,在山崖上鑿了壹個洞,插了壹根鐵棒,造了壹架梯子。欺騙孟良。孟良誤以為天亮了,又怕被發現,只好半路折返,結果失敗了。壹怒之下,孟良把和尚倒掛在巖石上。實際上,這些石洞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棧道的遺跡,“倒掛僧石”只是石灰巖地區常見的鐘乳石。
然而,2009年三峽蓄水後,三個景點都將被淹沒。不過不用擔心,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峽蓄水後,三峽沿線會有很多景點供大家欣賞,三峽美景依舊。
⊙夔門關粉鼻堂
峽谷處的河道不到百米寬,兩岸懸崖如刀。天是壹條線,水是陡峭的,山是陡峭的。巖石上有五個大字,即三峽西門——夔門緊閉。
我們可以看到,浩浩蕩蕩的長江在這裏突然變窄,最窄處不足10米,形成了“多水將興,曲塘爭壹門”的壯觀景象。自古以來,夔門就被譽為天下英雄。臨江石壁上鐫刻著孫“夔門是天下豪傑,船機輕過”十個大字。另外,請看,這些是五元和十元人民幣,它們的背後就是這個雄偉陡峭的夔門。所以,我建議妳在這裏拍張照,壹則留作紀念,二則可以把滾滾財源帶回家。
臨江兩岸的山崖上遍布歷代碑刻,篆、隸書、楷、行齊全,嚴如墨寶的廳堂墻壁,故名“汾壁堂”。三峽工程蓄水後,分壁堂碑刻將被淹沒,國家采取了原地保護、扡插復制等保護措施,部分碑刻將在更高的地方復制。“分璧堂”也將在蓄水後被摧毀。
白帝城
船過夔門關,就到了三峽的終點站——白帝城。位於長江北岸的白帝城,自古就有“詩城”之稱。白帝城原名紫陽城,是公孫述在辛莽分封四川時所建。因相傳城內有壹口井,井中白霧飛舞,其形如白龍,直沖雲霄,故公孫述自稱白帝城,城改名白帝城。後人在這裏建了壹座白蒂廟。白蒂市壹直因《三國演義》“劉備托孤”的故事廣為流傳而聞名中外。三峽工程蓄水後,水將淹沒在半山腰,形成了壹個像迷霧仙山的風景區。
各位,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麽短暫,波瀾壯闊的長江三峽之旅不知不覺就要落下帷幕。感謝您的大力支持與合作。祝大家宜昌之旅壹路平安,萬事如意!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