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壹歷史知識點1
1.隋唐時期,中國發明了雕版印刷。到了宋代,雕版印刷進入全盛時期。世界上現存最早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剛經》,刻於868年。
2.北宋中期,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術更先進,雕版印刷術迅速普及,元朝時很快傳到日本、朝鮮和歐洲。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技術的壹大飛躍。活字印刷術在400多年後才在歐洲出現。
3.戰國時期,人們用天然磁鐵制作指南器。北宋時期,指南針被發明出來,開始用於航海。中國是世界上第壹個使用指南針導航的國家。12世紀,指南針通過阿拉伯傳入歐洲,促進了世界航海業的發展。
到了唐代,方士們發明了——在煉制“仙丹”的過程中。唐末,開始在軍事上使用,出現了各種火器。13世紀至14世紀,火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隋朝時,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了趙州橋,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橋。
6.楊迪統治時期,在前人開鑿的天然河流和運河的基礎上,開鑿了壹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東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至卓君(今北京)。從北到南分為永濟運河、通濟運河、韓溝河、江南河四段。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7.元朝統壹全國後,開鑿了匯通河和通惠河,縮短了運河的距離。大運河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流域,加強南北溝通,促進經濟文化發展。
8.明朝統治者為了加強對蒙古人和女真人的防禦,重修了長城。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全長6000多公裏。是歷代規模和防禦設施最完整的城防工程。
9.故宮又稱宮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木結構建築的傑出成就。
10.《本草綱目》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編纂的壹部藥物學巨著。該書圖文並茂,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的成就,使我國的藥物學研究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還傳到了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為世界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11.《天工吳凱》是明末宋的代表作。書中廣泛記載了各地農作物的品種、特點和栽培方法,重點介紹了紡織、造紙、燒瓷、采礦、冶煉等手工業生產的工藝和技能,充分反映了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這本書被外國人稱為“17世紀的工藝美術百科全書”。
12.《資同治鑒》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年的壹部歷史巨著。記載了戰國至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史料豐富,為後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13.為了滿足商品經濟發展後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需要,明代小說出現了繁榮。《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是典型代表,並稱為明代“三大奇書”。
14.《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史書《三國誌》和民間傳說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小說以魏、蜀、吳的鬥爭為中心,以曹操與劉備的矛盾為主線。描述了三國時期大規模的政治軍事鬥爭,勾勒了東漢末至西晉的統壹時代,寄托了希望國家從-走向統壹的理想。
15.《水滸傳》是北宋末年施耐庵寫的壹部以宋江起義為題材的英雄傳奇小說。他詳細生動地描述了農民起義的曲折發展,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人民的英雄主義。
16.《西遊記》是吳承恩根據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創作的壹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
17.清代,小說創作繼續發展。曹雪芹寫的《紅樓夢》是中國的經典小說。書中以賈府的興衰為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為核心。它廣泛而深刻地描寫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其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
18.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東南鳴沙山的懸崖上。至今保存有北朝、隋唐、宋元時期的洞穴近500個,其中大部分是唐代發掘的。洞內有大量精美生動的彩色雕像和壁畫,是世界上現存的石窟之壹。
19.雲岡石窟矗立在山西大同五洲山腳下,開鑿於北魏中後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是北魏遷都洛陽後大規模修建的,其中石窟是奉先寺的魯舍那佛龕。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20.唐代張旭、懷素以草書為代表,亦稱“癲狂醉酒”;顏真卿、劉公權的楷書講究形式,而且是嚴格規範的,形成壹種風格,壹個劉體。宋代有蘇軾、黃庭堅。元代書法家趙萌綜合歷代書法特點,創作了“招體”。
21.唐代人物畫進入黃金時代,畫家嚴的作品有《行圖》、《歷代君王》;吳道子被譽為“畫聖”,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圖》。
風俗畫取材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花鳥畫的代表人物是徐渭。
22.北宋蘇軾拓寬了詞的意境,描繪了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展了詞的表現功能,使詞成為壹種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
高壹二歷史知識點
第五單元中國各族人民的家園
1,中國幅員遼闊(P3圖5-2)960萬km2,≈歐洲,世界第3(
境內位於黑龍江省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位於黑龍江中心線與烏蘇裏江交匯處以東。
曾母暗沙,位於南海南沙群島的最南端,X河帕米爾高原的最西端。
15陸地鄰國: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老撾、越南(逆時針)。
6海上鄰國: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人
海陸位置海陸位置東亞,太平洋西岸
在太平洋的邊緣;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主要島嶼有臺灣省島(第1號)、海南島(第2號)、崇明島(第3號)、舟山島(第4號)。
地域優勢
P4包括陸地和海洋。東方在世界上靠近太平洋,使得該地區氣候濕潤,有利於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有利於海洋事業的發展。西部深入亞歐大陸,使陸路交通能夠直接接觸中亞、西亞和歐洲。
幅員遼闊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為中國社會進步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行政區劃
三級行政區劃全國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
省級行政區劃
34個省中的23個
五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
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和省級行政中心(即省會或首府)的名稱和簡稱P6圖5-6和P7表。
3.中國人口分布現狀
人口數量人口密度分布地理分界線以東的人口非常稠密。
137億(世界第壹)143人/km2很不均衡,黑河-騰沖線以西人口相對稀疏。
4.中國民族分布現狀
56個民族的比例主要集中在。
91%的漢族居住在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雜居區,但居住在小社區。
55 9%西南、西北和東北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
5、中國地形的特點
地形特征
地形多樣;
山區面積廣闊,占全國總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漸降低。
大致三步。
6、三個步驟(本書P13圖5-17)
平均高度地形類型的主要地形單位
青藏高原和第壹級臺階超過4000米的柴達木盆地。
邊界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步100-2000m高原和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塔裏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
邊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階梯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和東南丘陵。
出生地是青海巴顏喀拉北麓唐古拉主峰格拉丹冬雪峰。
全長5400多公裏(中國第二長河),6300公裏(中國第壹大河)。
流入渤海(山東省)和東海(上海)
流經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遊平原的地形區域。
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青海、X西藏、四川、雲南、重慶、貴州、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12)
上中下遊的劃分上中遊的分界點是河口(內蒙古),中下遊的分界點是桃花峪(河南),上中遊的分界點是宜昌(湖北)
中下遊分界點:湖口(江西)
主要景觀“黃河第壹壩”——龍羊峽大壩、開封附近的“懸河”、壺口瀑布、以及“阻斷江南”——寧夏平原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漢港、峽谷——虎跳峽、三峽工程。
行動灌溉、發電灌溉、發電航運(黃金水道)
嚴重的水土流失,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下遊斷流,幹旱,長江流域降水豐富,幹流水量大,容易引發洪水
究其原因,是人類過度利用和濫用自然,導致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惡化。季風氣候帶來的弊端。人們不合理地占用河流,圍湖填海,大大降低了河流和湖泊的泄洪能力,增加了沿海發生嚴重洪水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為因素
如何治理和加強中遊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基礎,而修建水庫治沙防洪並舉也是治理黃河的重要手段。加固防洪堤、修建水庫、疏浚河道、上遊禁止砍伐樹木、中遊削彎取直河道、分流蓄洪等措施。
歷史地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8.中國南北差異
地區
傳統上以秦嶺淮河為界,東部季風區壹般分為南北。
北(秦嶺-淮河以北)南(秦嶺-淮河以南)
生活習慣
不同住宅特點註意防寒保暖、通風散熱、防雨。
像面食和米飯這樣的飲食習慣。
運輸方式陸路運輸公路、鐵路和水路運輸
氣候差異溫度差異溫度是溫帶,相對幹燥-熱帶和潮濕。
月平均氣溫1低於00C(
冬季氣溫特征冬季氣溫由南向北遞減,南北溫差很大。
夏天南北溫差不大,全國各地氣溫普遍較高。
降水量差年降水量小於800毫米(800毫米)
年降水量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農業生產
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玉米和水稻。
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大豆、甜菜、甘蔗、橡膠和油棕。
耕地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是壹年壹茬或兩年三茬,壹年兩茬甚至三茬。
河流水文和內河航運的區別是河流少,水量小,冬天結冰,不利於航運。江河湖泊多,水量大,冬天壹般不會結冰,方便航運。
地形:北部多平原,南部多丘陵。
主要能源資源的差異: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但水資源短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
9.中國東西部的差異
東方和西方
自然條件,地形地貌,東部地區廣闊的平原,西部內陸地區廣闊的高原和山地。
氣候潮濕幹燥。
資源、環境、水資源豐富,但礦產、能源短缺,工業汙染嚴重。然而,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嚴重。
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史,有著深厚的文化、經濟、政治基礎和燦爛的歷史文化。
東部人口多且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少且分布稀疏。
民族主要是漢族少數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南京、沈陽、重慶、Xi、成都、烏魯木齊和呼和浩特。
農業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
工業發展條件優越,相對發達,相對緩慢,但能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交通通訊交通通訊發達,便捷的交通通訊設施落後。
教育發達,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落後。
人才、資金、技術都是豐缺的。
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快速發展,發達經濟發展緩慢,與東部相比發展不平衡。
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於農業的發展。發達的交通通訊教育、眾多的城市和豐富的人力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遼闊的土地,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獨特的民族風情和燦爛的歷史文化。
經濟發展的劣勢是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嚴重的工業汙染困擾著東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氣候幹燥,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嚴重,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交通等社會經濟條件上差距較大。
南北交流與互補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和西電東送工程
10,中國主要鐵路幹線
鐵路幹線方向
京九線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龍京哈線北京-沈陽-哈爾濱
京廣線北京-鄭州-武漢-株洲-廣州隴海線連雲港-鄭州-Xi-蘭州
京滬線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藍欣線蘭州-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高壹三歷史知識點
明清時期的經濟發展與“閉關鎖國”
壹、明清時期的經濟發展
1,從國外進口農產品
玉米、紅薯、土豆、花生和向日葵
2、棉紡織業從南方轉移到北方。
3.絲綢業的發展
(1)絲綢行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朝時已有3萬多臺織機。
4.陶瓷工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商業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商人是指皖南的晉商和徽商。
第二,萌芽資本主義的出現
“機器使用者出力,機器工人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和松江的紡織業。機械師是早期的資本家,機械師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的這種雇傭關系和雇傭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第三,“閉關鎖國”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傳統的農業觀念,以此來壓制和限制私營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中國物產豐富,不需要與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了抵抗西方殖民主義者對國家領土主權的侵犯。
(4)恐怕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關門”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移往內陸數十裏,不得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壹後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期:開放四個口岸為外貿口岸,對出口貨物種類和出海船舶載重進行嚴格限制。
後期只開放廣州為外貿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壹經營管理貿易。
3、“關門”的影響
(1)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起到了壹定的自衛作用。
(2)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的發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國無法掌握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科技,使中國落後。
總結壹年級歷史知識點的相關文章:
★壹年級歷史第壹冊知識點總結+復習大綱
★壹年級歷史第壹冊知識點總結
★壹年級歷史(人教版)第壹冊知識點總結
★總結壹年級歷史重點知識點。
★壹年級歷史第壹冊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壹年級歷史第壹冊知識點的總結歸納。
★七年級歷史考試必考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第壹冊復習大綱
★人教版初壹歷史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