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初中語文傳統文化知識論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

初中語文傳統文化知識論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階段目標中明確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中國的古詩文綿延了幾千年,保留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學生通過閱讀經典文言文,將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漸染。中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應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本文就古詩文中傳統文化教學的有關問題談談粗淺的認識,以供大家壹哂。

 

 壹、古詩文教學為什麽要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1.什麽是傳統文化

 所謂傳統文化,簡單地說就是世代相傳的文化。它具有傳承性、連續性、發展性的特點。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深厚豐富,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起到了深刻的影響。如北宋時期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和人格與現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際上是壹脈相承的。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品格,從古到今,中華民族許多仁人誌士都在追求這種人格的最高境界。這種寶貴的品格和思想遺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現實證明,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傳統文化的深厚豐富是地球上絕大多數國家所無可比擬的。

 2.傳統文化具有活力與朝氣

 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歷經數千年不衰,不僅在今日之中國繼續發揮其作用,甚至伴隨著現代文明進步的步伐昂首走出國門,受到不少國家、民族的青睞,這其中自有其活力所在,朝氣所在。這種活力與朝氣,不僅僅因為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還因為傳統文化本身有其合理性、進步性,有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地方,更有其能夠為人們的情感和理智所接受的東西。如: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都講“仁愛”“仁政”,反對殘民、害民,提出統治者要“樂民之樂、憂民之憂”,這種民本思想,不管什麽社會、什麽時代,應該說都有其合理性和進步性。孔子還主張重視學習,尊師重道,提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等,這些教育思想今天仍有借鑒作用。古時候,我國為“禮義之邦”,歷來被周邊及海外國家推崇。至今儒家禮儀文化對日本、東南亞的影響至深。《孫子兵法》成了美國西點軍校教科書,為學員所必讀,中國傳統文化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註與重視。另外,天文、歷法、氣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了突出位置,均對世界作出了相應的貢獻。

  ⒊初中語文古詩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是非常豐富的,詩、詞、文、賦、小說、戲曲等各種文學樣式中都有。其中包括道德文化、禮儀文化、風俗文化、審美文化、建築文化、音樂文化、工藝文化等,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壹是古代政治文化。註重“仁義道德”的儒家文化:《論語》的“以仁治國,以德修身”歷來為“治國齊家”的信條。“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的說法由來已久,《孟子》的“民貴君輕”“舍生取義”更是古來明君賢士所遵循的道德標準。顯示高尚人格、抒發愛國情懷:如陸遊的《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表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想為國家戌守邊疆。納諫,用賢及取信於民的為君之道:如《出師表》中諸葛亮的主要思想是廣開言路,勇於納諫,遠佞近賢。《曹劌論戰》反映了進諫與納諫的問題。《馬說》則集中說明識別賢才的重要。忠君、愛民、清正、廉潔、勤儉的為官之道:如《嶽陽樓記》提倡忠君愛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揭露統治階級的消極腐敗、社會陰暗面:如《石壕吏》寫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揭露了宦官對社會、對軍民的嚴重危害。

 二是古代應用型文化。醫藥文化:如《扁鵲見蔡桓公》中神醫扁鵲在觀察、判斷疾病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捕蛇者說》中也包含著中醫學知識,告訴人們毒蛇的藥用價值和治病功能。科技文化:如《兩小兒辨日》向人們提出了對自然知識的探究問題。《核舟記》展示了古代的微雕藝術。軍事文化:如《曹劌論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涉及到戰爭的基本問題。即人心向背與戰爭勝負的關系。《陳涉世家》也涉及到了軍事活動中如何運用政治策略的問題。

 三是古代心理型文化。隱士文化:劉禹錫的《陋室銘》、周敦頤的《愛蓮說》都表現了壹種淡泊名利的高雅之情。《歸園田居》(其三)反映了陶淵明的隱士情趣。古代酒文化:如《送元二使安西》表現了酒與餞行送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醉翁亭記》表現了酒與遣興抒懷。孟浩然的《過故人莊》表現了酒與隱士情懷。

 四是古代觀賞型文化。古代的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文化:如《木蘭詩》具有濃郁的民歌氣息,格調歡快、奔放。《口技》講的是壹種民間表演藝術,憑壹張嘴模仿各種聲音。寫景記遊,展示美好風光的:如《嶽陽樓記》《滿井遊記》《三峽》等。

 當然,教材中的古詩文蘊含的傳統文化還遠不止此,我們語文教師應以新的視角去認識、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用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二、怎樣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語文教師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講授壹些傳統文化知識外,主要是結合閱讀教學,有的放矢地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

 ⒈學習基礎知識,介紹傳統文化

 語文教材匯集著人類文化中種種最基本的知識。文言文教學的第壹步工作就是弄清字詞含義。而往往壹個漢字本身就包含著某種文化知識,如“仁”字,由壹個“亻”和壹個“二”組成,說明“仁”指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無間。“美”字,上為“羊”,下為“大”,說明古代人以“羊大為美”。教師如能講清這些,學生不僅了解了文言字詞的意義,同時也了解了古代的文化知識。單個的漢字尚能包含如此深邃的文化內容,壹篇文章所反映的文化現象就更為完整、更加系統了。如:通過學習《口技》學生可了解中國自古至今的壹種重要民間表演藝術。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是古代七言律師的典範。《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之死》 ,《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這些選錄的作品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

 2.弄清時代背景,了解傳統文化

 中國有著深厚豐富的傳統文化,但這種文化畢竟產生在封建時代,不可避免地印記著封建時代的痕跡,這就需要我們用正確的態度,用歷史的眼光去分析、認識它,既不能盲目地全盤肯定,也不能過激地掃地出門,壹古腦兒地放進西方文化。任何全盤肯定和壹概排斥的態度都是有害的。教師在講授文言文時,必須牢牢把握好時代背景,隱士文化在當時被許多不得誌的高士所崇尚,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奸臣當道,君側不清;桃園三結義“不求同日生,只求同日死”的義氣及關公歷來被尚武之人膜拜,甚或被歷代皇帝追封,都深深烙印了當時政治、民意需要的痕跡,這種義氣只是江湖的義氣,現代人交際中置法律、法規於不顧而只講義氣的作法是行不通的,於己於人都是有害的。但講信用又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

 3.深入分析課文,挖掘傳統文化

 中學語文文言文教材不是專門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編者不可能從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去選擇、配置課文,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用透視的目光,由表及裏,作艱苦細致地發掘工作,在分析課文時挖掘傳統美德。

 如曹操的《觀滄海》是壹首抒情言誌之作,看起來似是寫景,實則是在景物描寫中寄寓著詩人的雄心壯誌,詩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四句,可以說是壹個胸懷大誌的政治家心胸、氣魄的形象描繪,是其奮發進取精神的生動體現。

 《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兩章,可以說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孟子看來,“道”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得到道義,就可以得天下人之心;失去道義,就會失去天下人之心。後壹章講人要有憂患意識,壹味追求享受安樂,就會使人萎靡死亡。這實際上告訴人們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對待人生。

 4.結合現實生活,弘揚傳統文化

 我們語文教師如果能夠把古代與當今、傳統與現實、書本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那麽學生壹定感受很深,自然就可以受到熏陶和教育了。

 如現在的學生大部分生活優裕、安定,又受到父母親的溺愛,因而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很難有什麽憂患意識,更難有憂國憂民的襟懷。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可通過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向學生講解什麽是憂患意識。

 當然,在文言文教學中進行文化傳統的教育,對語文教師也提出了高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博學多才,寓育於教。同時,對傳統文化要進行科學的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更多地發現美、感受美、傳播美!

 (責任編輯:郭呈祥)

  • 上一篇:2021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年會聚焦新銷售模式
  • 下一篇:四川廣安好玩嗎?妳推薦什麽景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