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歌劇也是壹個時代的象征,盛行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核事故等級》、《青江草》、《梅花烙》等。都是壹代人的回憶!近二十年來,中國大陸最受歡迎的瓊瑤戲劇是1998年的《朱桓公主》和之後的《大雨滂沱》。雖然有《朱桓公主》和《夢的帷幕》的改編,但效果並不理想。
首先,我個人認為瓊瑤的戲劇也是壹個時代的產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影視還處於起步階段。作為壹種全新的文化意識,瓊瑤的戲劇很容易刺激觀眾的神經系統,尤其是那些對愛情充滿渴望的年輕觀眾。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瓊瑤以愛情為主題的戲劇無疑抓住了要點。妳再多愁善感,也總是在關心我,樂此不疲,但匡劇中的女主角都是那麽絕對的美,溫柔動人,符合當時社會對女性的壹切定義和標簽。
美麗是美麗的,但瓊瑤筆下的女演員卻近乎悲傷,背負著屈辱的重擔,壓抑地接受著命運的無情摧殘...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地位逐漸提高,這種文化得不到觀眾的任何關註,自然也相對較少發聲。雖然瓊瑤後期作品的視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女性人物也逐漸獨立自強,但這似乎只是曇花壹現,她再也不會回到當初被遺棄的壯舉了。
這就要回到瓊瑤劇的第二個缺點:劇情太單壹,情節拖沓,缺少這種厚重的感覺。簡單的壹句“我愛妳”就能把壹集拍壹遍又壹遍。再加上盲目的情緒發泄和誇張浮躁的表演方式,久而久之觀眾會產生審美疲勞,進而失去觀看的沖動和興趣。
這也是瓊瑤劇最大的軟肋,和金庸劇沒法比。金庸劇之所以能經久不衰,來源於作品的深度和視野:歷史、人文、武俠、地理、愛情,都是史詩劇!每個細節都耐人尋味,每個角色都栩栩如生!每個人都可以獨立寫傳記...時隔千年,武俠世界依然有自己的江湖,瓊瑤的劇美似乎也是曇花壹現。......
瓊瑤的戲劇細節經不起推敲,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瓊瑤的戲劇“三觀不正”,比如《新月格格》裏的新月。從目前來看,月嫂有點“厚臉皮”,想當“小三”,可憐又有理。最讓人驚訝的是,這對父子同時愛上了壹個女人,而這個女人居然選擇了自己的父親,簡直顛覆了觀眾對《新月》這種古代女性愛情觀的認知。
至少在當代的戲劇中,愛情已經被各種題材的作品所取代,比如《風》、《民國風》、《穿越風》、《軍旅風》。現在五六十集,瓊瑤的作品很難支撐這麽長的壹章!瓊瑤這部原本在二三十年代的劇,在很多觀眾眼裏非常拖沓,劇情緩慢。不要胡說八道五六十集。估計觀眾早就放棄這部劇了!增加單壹的故事改造很難創造新的景點,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去碰瓊瑤的劇。
我個人認為瓊瑤後期的作品其實很好,值得翻拍,只是成功的幾率很難預測。新還珠格格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不過聽說有可能翻拍《大雨滂沱》,趙飾演,不過好像還沒出新作。十年之內,觀眾對經典是有感情的,比如珍珠公主,趙薇等人有先入為主的優勢,甚至之後的盜版都有點“模仿”!
但這並不能否定瓊瑤戲劇的全部價值。只是如今的時代觀眾和它沖突,不僅僅是因為劇情,更是因為對經典的懷念。似乎瓊瑤的戲劇只屬於那個時代,屬於、於、薇薇安、秦漢和的搖曳青春和青澀容顏。今天的演員有自己獨特的武術,夏銜,並周遊世界。...
影視作品和時尚潮流壹樣,幾年壹個周期,總有壹天會回到那個風雪交加,山山人海,天地近在咫尺的年代,敢於和妳獨樹壹幟。.....
看瓊瑤的愛情劇,感受不到人民的疾苦。男女壹見鐘情或者轟轟烈烈的戀愛。好像他們不用工作,天天談戀愛看星星看月亮就行了,完全不符合現代人的人生觀。如果不斷翻拍,會給當代人錯誤的愛情觀,甚至誤導很多女性。
現在流行什麽劇?除了《三十而立》、《二十而不惑》和《歡樂頌》之類的電視劇。隨著現代女權運動的發展和影響,電視劇中呈現的女性獨立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這些劇采取男女平視的態度,尊重女性,把女性作為真正的敘事主體,關註女性的選擇和成長,所以能直擊當下社會痛點,喚起大眾的聲音,更準確地把握社會脈搏。
在瓊瑤的戲劇中,女主角都是馬裏索爾類型的,所有的人物都是為了依賴男人獲得成功和幸福而創造的。雖然有些劇,比如《深深的雨》,被翻拍了,看起來是以女性為賣點,但其實還是有馬裏索爾這個核心的。過度用力必然會給人壹種懸浮感。
瓊瑤的戲劇流行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臺灣省的影視產業剛剛起步,人們開始通過電影和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因為人們安逸於幾百年的封建思想,很多婚姻都是父母包辦,女性沒有社會地位。他們都生活在保守的環境中,接受傳統的教育。
例如,瓊瑤的《窗外》壹出版就火了。很多影視大佬看到商機就想投資拍攝,林青霞就是《窗外》的女主角。故事講的是壹個高中生突破世俗觀念,愛上了自己的老師。
試想壹下,在那個年代,女性長期受社會壓迫,婚姻不自由。而女主角為了愛情可以不顧世俗的眼光,這是那個時代的女性所沒有的大無畏精神。
如果這個故事搬到現在,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女性的大無畏精神,而是扭曲的愛情觀。男主會被罵渣男,女主會被罵無知幼稚,父母會被指責沒文化。
再比如,《月牙格格》裏的月牙愛上了壹個已婚的恩人,對妻子說願意做妾。在《夢的帷幕》中,紫菱愛上了她的妹夫,並與他秘密約會。而這幾個女人,都是在劇中歌頌愛情的偉大。第壹次看這些劇的時候覺得愛情很美好,但是再看的時候發現嚴肅的三觀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瓊瑤能寫出這樣的作品,與她自身的生活境遇有關。和在壹起十幾年了,陶有老婆,相當於當了十幾年小三。
盡管瓊瑤壹直熬到平離婚才嫁給他,但平的孩子指責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導致他們的母親哭泣,他們沒有父愛。而這些瓊瑤都不同意。因此,在瓊瑤眼裏,妻子不講道理,不體諒人,而女主人則軟弱、美麗、善良。
另壹方面,像瓊瑤戲劇中完美無瑕的女性那樣的當代女性還存在嗎?不會,因為每個人都有缺點,過分誇大美好,忽視現實。其實我們沈浸在自己虛構的愛情裏,自欺欺人。壹旦回到真正的家庭,婚姻只會是小事。
熱播劇《除了三十什麽都沒有》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沒有刻意打壓男性或擡高女性,它給了女性選擇的權利。、
再好的顧佳人,在婚姻中也是強勢,最後離婚;王曼妮雖然工作努力,但追求精致貧窮,對男人的眼光並不準確。鐘和也有很多問題。取而代之的是每集結尾出現的煎餅攤,這是最真實的寫照。
愛情裏怎麽會有那麽多浪漫?什麽男人與妳的詩無關,看花賞月?每個人都是為了生活而奔跑,這就是活在當下。所以為了避免價值觀扭曲,瓊瑤的劇已經不適合當代,翻拍的也少了。